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徐訏骨小说的主要笔力集中于人性的反思,他淡化小说中人物的社会性,而主要表现其作为社会人的生物性、自然性等共性,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性”意识;现实背景只作为人性表现的衬托幻影而存在。徐骨小说具有“寓言小说”的意味。  相似文献   

2.
王莹 《文教资料》2012,(32):73-7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乏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作家,徐訏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圣经》的影响下,徐訏小说的语言表达多了温婉与清丽、沉郁与感伤,呈现出"在乐园"——"失乐园"——"复乐园"的叙事结构,基督教教义也使其小说蕴含着博爱与忏悔的内在精神。本文试从徐訏与基督教的渊源、《圣经》文本对徐訏小说的影响、基督教精神对徐訏小说内在精神的影响三个角度对徐訏小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距离把持中的浪漫超越——论徐訏小说中的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徐訏小说创作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浪漫距离的视角,研究徐訏小说的创作。文章从徐訏小说的环境设置、人物刻划、情节构思等方面,梳理其小说中的“距离”,并研究徐訏企图在对宗教的沉思中,达到那种独特的“距离”感。论文在对徐訏独特的审美观的分析中,研究其创作的这种“距离”追求,并寻觅徐訏创作的发展和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在推动现代小说向通俗化和大众化方面,徐訏小说做了有益的尝试。他的小说赓续传统的志怪、言情小说的精神余脉,在曲折生动的传奇故事背后,巧妙地借鉴了传统小说的某些叙述方法和言情模式;他小说的另一个表现维度就是对爱情与人性、生命与宗教的现代性追问,尤其是将精神分析学说引入文学创作中,通过复杂的心理分析,突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从而极大拓展人性表现的力度和深度,这是徐訏小说的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徐訏的小说所表现出的人文主义价值理想中,理性形态和非理性形态、世俗形态和终极形态、传统本土形态和现代西方形态看似组成悖论性的紧张和对立,实则都是出于徐訏对人性既脆弱又凶猛的洞察,对人类知识和理性局限性的清醒认知以及对人间世俗生命悲天悯人的呵护和关爱。追求生命的舒展和人性的自由,让人类的精神摆脱物化现实的戕害和人类自身的局限,始终是徐訏小说中文化之维的标的。  相似文献   

6.
徐訏的小说大胆借鉴西方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鲜明地反映了新文学雅俗对立的逐渐消解以及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由旧到新的转变。徐訏潜心塑造的女性人物可视作其小说思想与艺术的一个支撑点,集中而又鲜明地反映出徐言于创作的艺术特色和文学史价值。徐訏在创作中,大胆糅合多种元素,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既闪现着神性的光辉,又具有鲜活的人性,既带有抽象的诗性之美,又具有生动的个体特征。徐訏小说女性人物塑造的特殊性,也是理解徐訏小说思想艺术价值与文学史开拓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数量庞大,拥有一批海内外忠实读者,1950年奔赴香港之前的小说更是一次次掀起了内地读者的阅读热潮。徐訏赴港前的小说所以畅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徐訏成功地把握了传播者、接受者、传播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报人、编辑的身份使其对图书市场有一种灵敏的嗅觉,他可以根据接受者的特点把握传播内容,同时,徐訏的大众文艺观也使他可以针对读者进行有效编码,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畅销作家。  相似文献   

8.
陈祖英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6-19
徐訏的小说,始终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刻划,总是有意识地通过情节曲折传奇的故事来表述他关于人性与爱的思考,表达他对世界的一种感受,从而形成了心理描写与叙事艺术融合的独特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9.
徐訏是位文坛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都有很高的成就,小说更是声誉斐然.徐訏擅长描写传奇故事,他的小说充满浪漫色彩,情节富有戏剧性.但他的小说并不仅仅在写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写生命的哲理和宇宙的玄奇,传达出徐訏对艺术美和人性之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徐訏小说对异性之爱有较高的探讨热情,并将其上升到形而上的情爱本质的追问.本文通过徐訏的<盲恋>来分析其小说中所体现的"审美距离"说与灵肉交融的爱情美学理想的矛盾统一,并通过解决矛盾,将徐訏的情爱理想及其对世俗婚恋的认识的轮廓勾勒出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思想发展轨迹、小说创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等5个方面论述了香港作家徐訏的创作实践和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13.
徐訏是一位倍受争议的作家,是浪漫、神秘、忧郁、傲骨的矛盾体。从创作风格方面而言,徐訏继承了西方现代主义风格,并将其中国化,作为心理学者的徐訏,显然在小说中注入了许多弗洛伊德的观点,更使作品显得神秘莫测;从哲学性格方面而言,是一位立志于追求完美的作家,然而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导致其迷失自我,忧郁、焦虑;从正义人格方面而言,不失为一位拥有民族气节的正义之士,作品中的爱国情感虽隐藏较深,却真实可信。在岁月的长河中,徐訏是一颗闪烁的明星。  相似文献   

14.
徐訏的小说创作形成了他创作方法的独特风貌,即以传统的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兼容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成分的开放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5.
徐訏的香港小说始终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这与他自由知识分子的定位、过客的创作心态以及与香港都市的疏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神魔幻象小说是从题材和造象两方面界定的,题材多为神魔鬼怪方外之物,而幻象乃是指其构象的非现实的奇幻性。以《西游记》为代表的明清神魔幻象小说是我国小说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以其奇幻、荒诞、诡谲,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秘莫测、色彩迷离的奇幻世界,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审美效果,它与中华民族深层的审美心理结构遇合,且培育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神魔幻象批评揭示了神魔幻象小说的审美核心,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17.
徐訏的小说创作在浪漫传奇的通俗形式之下展开的,是对爱情、人性、人生以及宗教等方面的现代性追问。这种追问主要表现为爱情的哲理反思、心理的深层剖析以及宗教的关怀与提升这三个方面。这种融哲学、心理、宗教于一体的生命的道说,体现了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索,是徐计小说的现代性的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18.
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基督教与西方现代主义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的文化反思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为他的小说创作增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文化因子,研究这一影响对徐訏的文化反思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社会把"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把特征印在作品上。"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在四十年代炮火纷飞的中国文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代表作家的徐訏却创作出了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浪漫主义作品,如严家炎就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最早把徐訏和无名氏作为一个流派——"后期浪漫派"来看待,并认为他们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上的一统天下,开创了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徐訏在动乱的时代中长大,经历了两次大的革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短短几十年工夫接触了各种社会思潮,也实践着各种学说。作为"旧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学人",徐訏处在"旧道德"崩塌与"新道德"未治的两难境地。于外,徐訏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向个人主义道德观的转变,于内,徐訏尝试建立两性和谐的性别道德观。而在其小说之中,道德观的演变与他的创作理论形成了彼此吸收、互相转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