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城镇化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它是新社区形成的“造市”过程,也是教育资源集聚的过程。社区教育要用价值观引导、构建城镇的文化品位,积淀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底蕴;用人本观陶冶、培育一代新市民,形成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用系统观重组、整合成相适结构,成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区教育发展,要十分重视教育资源集聚的过程。社区教育要用价值观引导,构建社区的文化品位,积淀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底蕴;用人的全面发展观陶冶、培育社区居民,形成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推进社区教育发展,需要通过社区教育用系统观重组、整合成相适应的结构,成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楼一峰 《职教论坛》2007,(5S):28-30
推进社区教育发展,要十分重视教育资源集聚的过程。社区教育要用价值观引导,构建社区的文化品位,积淀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底蕴;用人的全面发展观陶冶、培育社区居民,形成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推进社区教育发展,需要通过社区教育用系统观重组、整合成相适应的结构,成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区教育由政府主导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居民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社区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社区教育与区域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机制欠缺等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美国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通融合模式、合作经营模式、网络经营模式、联盟经营模式,无疑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地方高职院校也需要加强服务社区的力度和广度,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教育也是由地方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和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开展和探索社区培训方面具有先天合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化背景下,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应当围绕区域城镇布局,采用梯度推进战略,形成能为区域服务的多层级的终身教育体系.其核心目标是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工作主轴是办好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结构和作用机制是以不同层级城镇为依托,办好各层次的区域教育,三级城镇的教育发展重心各有侧重,发挥高层级城镇向低层级城镇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该理念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直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社区居民观念相对陈旧,社区劳动力文化素质、就业技能普遍较低,农村社区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鉴于此,开展农村新型社区教育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新型社区教育要做到:更新社区居民观念,构建学习型农村社区;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开展社区环保教育,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区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建立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市的社区教育从本世纪初开展实验以来.已从起步阶段逐步向全面推进阶段发展。如何将社区教育不断推向深入,实现区域内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工作实际,就社区教育机制的建立与运作做一些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移民社区的教育实践影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合人类学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与历史资料分析法,梳理和分析移民对普通教育与培训教育由排斥到接受乃至依托的实践变化历程。研究发现,移民社区的教育实践是移民不同代际主体实现就业与转变生计方式的重要途径,且普通教育与培训教育前后共同作用于移民不同代际主体转变生计方式的过程,体现了二者对移民群体生计转换的接续性影响,从而促使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呈动态变化的结构性特征。同时,研究针对生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背景的特殊性与两种教育实践在移民社区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对普通教育从政策辅助,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以及对培训教育从培训内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改进的建议,以进一步推进生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是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与支柱。西方大学在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诸多具有共性的设置策略,包括学科整合、课程国际化、学生"关键素质"培养、教师能力建设和社区参与等,研究与借鉴这些课程设置策略有助于推进我国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督导评估,是社区教育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加大社区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推进力度,夯实基础,完善社区教育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驱动,实现南开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社区教育质量,提升社会人口素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重视城镇社区教育是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关键。如何有效整合优化城镇农村社区资源,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社区教育活动,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当前我国城镇社区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琴娣 《知识文库》2023,(18):49-52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认知越来越深刻。而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生命价值的形成尤为重要。然而,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生命教育仍存在一定不足,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单调等。为此,社区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工作的策略与措施,以提升青少年生命意识和生命素养,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3.
社区教育发展的合力模式探究——基于上海地区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是社区教育合力形成和凝聚的过程,上海社区教育形成了“政府主导推进、专门机构实施、社会力量协同、居民自主参与”的合力模式,行政力量、专业力量、社会力量、自主力量有机融合.增强舍力需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领导体制,探索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突破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城镇体系作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必须顺应这一形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城镇体系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城镇体系规划的前提条件;城镇体系规划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提升人对于社区的归属感,促进社区文化繁荣,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并且满足社区教育发展的"本土化"需求。社区教育就需要通过确定符合地域社会文化发展的社区教育目标,积极开发地域文化社区教育课程,形成地域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来实现与地域文化的真正融合。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元化、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完善社区教育评价制度及学校、政府部门的合作联动,保障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包括社区教育行政体制和社区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广东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同时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了推动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广东社区教育需要继续改革和完善原有管理体制:建立能够统筹广东全省社区教育的管理机构,在各级政府组织中建立相应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并制定社区教育管理条例;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区教育委员会;改革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街道社区学习中心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其自我管理功能;运用经济杠杆,以多元方式来实现政府对社区教育的介入。  相似文献   

17.
一、双向参与模式发展的基本历程双向参与模式是近年来在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区与学校相结合的新的教育模式。双向参与模式主要指社区支持和参与学校教育,把学校教育纳入社区发展的大系统中,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要适...  相似文献   

18.
转制社区是政府推进都市化进程的特殊社区,社区教育的开展有其特殊的一面。以广州市登峰街为例,转制社区的社区教育发展应当:一要建立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终身教育平台;二要建立长效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保障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三要建立社区教育与社会服务需求主动适应的机制,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四要建立成本补偿机制,促进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五要探索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衔接机制,构建社区教育发展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区教育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是解决城乡差别、东西差距等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是解决全体公民精神文化素养提升的教育;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是社区教育从标准化(物的建设)走向品牌化建设的教育。结合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提出从提升与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适应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应用能力、品牌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评估监测成为新维度等方面来发展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社区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社区教育公平机制尚未健全,社区教育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社区教育品质有待提升,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尚未形成,成为阻滞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壁垒。社区教育应基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匡正教育失衡,打通高质量社区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最后一公里”;加大教育供给,践行高质量社区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新使命;提升教育品质,筑牢高质量社区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根基;优化协同共治,构建高质量社区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