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特级的课堂教学令普通教师顶礼膜拜,稍加考量不难发现:特级们的语文课堂内蕴丰富,颇具深度.反观咱们自身的常态教学,直如白纸,味同嚼蜡.但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一旦触及深度,便有所谓的“专家”评头论足:小学语文姓“小”名“语”,要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无需花架子.笔者以为,小学语文不仅要基于儿童的现实认知,更应该超越儿童的现有水平,指向未来.小学语文教学所需要的深度,不是语文知识的深度,将繁、难、杂的内容介入阅读教学;也不是思想意识层面的故意拔高,将成人的意志强行灌输给学生,逼迫着学生去接受;更不是无限度地拓展延伸文本的外延,在无形之中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那小学语文需要怎样的深度呢?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儿童,学习主体也是儿童,因此语文的深度即应该基于儿童视角下所能企及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不违背儿童现有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确定小学语文教学应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流派纷呈,主张林立:简单语文、深度语文、情境语文、情智语文、诗意语文等,但都离不开“语文”,归根到底还是“语文”,只不过从不同的切人点强调自己语文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深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度语文”教学理念的提出,旨在改变语文教学中的“肤浅”与“表面化”,呼吁语文教学回归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上。目前,“深度语文”教学理念还仅仅在部分重点中学被少部分语文教师付诸实践。这主要源于“深度语文”所预期的课堂要素水平与实际存在的水平之间存在差异与矛盾。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一定能使“深度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需要有“闲适性”追求,以平衡其“功利性”倾向。“闲适性”语文教学更能够彰显语言文字的“真性情”,在实践层面具体可以突出五“性”,即:认同并善待语文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推崇并运用语文教学资源的可选择性;尊重和促进学习方法选择的自主性;重视和营造语文教学过程的场域性;追求和实现语文教学评价的增值性。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语言运用、如何进行教学组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课堂板书以及学生讨论的引导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注意“温度”,声音清晰温和,语言简洁明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组织要有“法度”,松紧适宜,手段灵活;多媒体的运用要注意“宽度”,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放宽,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教学板书要注意“深度”,这样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指导态度的明朗与否,将影响学习的有效性。语文课堂上“五度”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钱梦龙 《上海教育》2000,(10):42-43
有些事,原本不太复杂,可是经过人们一次次“有深度”的“研究”,终于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以致使人忘记了它原先不太复杂的本来面貌。这叫做“意在近而求诸远,事本简而索诸繁”。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被人为地复杂化了。本文试图拨开弥漫在语文教学上空的“理论迷雾”,就几个最普通的话题,略陈浅见。一、语文教学需要怎样的理论研究?有一种意见认为,语文教学之所以问题不少,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我过去也赞成这种意见,现在却有了不同的看法。这些年来,就我看到的有关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论著,可谓不少,它们涉及很多理论领域,其中有些研究也不能说缺乏深度,但这些研究对实际的语文教学究竟有多少影响呢?恕我直言,实在是微乎其微,犹如  相似文献   

7.
对话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以世界为中介”而进行的教育活动。这种理论虽然是针对所有学科的,但对语文似乎更有实践意义,在把对话理论引入语文教学时,要将其“语文化”。下面是笔者在语文对话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时常听到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是越来越难教了!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些尴尬。小学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对当前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剖析,呼吁语文教学要还语文本色。他列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种现象。“虚”: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造成“假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9.
李生鹏 《甘肃教育》2023,(4):103-106
深度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双元背景下形成的教育概念,是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言”轻“文”、“言”“文”分离等浅表化教学现象,高中文言文教学应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等三个方面的设计为准,依托分层教学思维,体现教学的针对性;依托篇目形式扩展,强化教学的多维性;依托综合体系构建,完善教学的指导性;依托趣味成分融入,彰显教学的吸引性;依托文化内涵剖析,体现教学的文化性,以此来提升教学深度,明确文言文的教学价值,进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在谈“朗读教学”时指出:“语文教学若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练习,也就不能算完整的语文教学;若使用朗读流于形式而没有发挥朗读作用,也就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我觉得这话极有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只要给学生机会,他们是会在自己的琅琅读书卢中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课程有听力训练,中考有英语听力测试;而语文课程鲜有听力训练,全国大多数地区没有语文听力测试;语文教学中虽有“听说”,但实际是重“说”轻“听”:是不是语文上的“听”因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而不需要多学,是不是语文教学不需要在培养听力上下工夫?注意一下我们周围令人皱眉的情况:听知其表,不晓其里;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听耳边风”,挂一漏万;充耳不闻,无动于衷……这些都说明不少学生在听话上存在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存在,不能不说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新课标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新高考也越来越注重情境化,而深度学习强调高阶思维,注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深度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超常儿童往往具有智力发展超常、求知欲与好奇心强、乐于自主实践等特点,简单僵化的教学策略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超常儿童社会生活经验、情感经验有一定不足,深度教学更有利于超常儿童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发展高阶思维,提升语文素养。高中写作训练中尤其要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要关注以下深度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创设复杂、真实的问题情境;关注认知策略习得等。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情趣,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点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  相似文献   

14.
一、现状 在高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堂课,我向同学们提了三个问题:“过去九年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困惑?”“学习语文是为什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很多人都说“对学语文没有兴趣”、“怕语文,尤其是怕作文”。这里当然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老师的教学观念落后,语文教学方式的陈旧。  相似文献   

15.
王玉娟 《湖北教育》2022,(12):55-56
<正>深度学习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大量的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式学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层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深度挖掘文本、促进学生思维进阶是深度学习的应有之义,也是践行“新课标”的客观要求。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为例,谈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字词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说到字词教学就不得不提斯霞老师的“分散识字”。分散识字是由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老师在1958年创立的.斯老师长期扎根教育实践的第一线,从事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她的识字教学理论.堪称一面旗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她常这样说:“讲解每一个字都不能离开...  相似文献   

17.
“主问题”是文本的“经脉”,是思维的“肯綮”,是情感的“爆点”,它是教学结构化和学习深度化的“基点”和“鹰架”,在课堂教学中,它直指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能够引领全文,成功地拎起一连串的教学内容,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小学语文主问题教学是认知、情感、审美的“合晶”,它是认知发展、情感激荡和审美体验的重要教学样态。小学语文主问题教学设计要涵括三个向度:探寻意义,完型认知结构;探秘意趣,梳理情感主线;探悉意境,彰显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行走在语言和意义的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应该基于“课程”和“教学”的元因素,排除不良倾向的影响,突现语文本体的特征,扎实而有效地搞好语文教学实践活动。针对语文教学现状,我试图提出“语文教育——行走在语言和意义的世界”的教学观,描述语文生动丰富的学习空间,探求语文教学的理论视阈和实践视阈。  相似文献   

19.
对于“单薄”的章节起始课,如何教得有层次、有深度、有回味,需要做到这三点:开展活动式教学,增经验促新知;注重思维锻炼,激潜能提素养;运用导图梳理,凸要点探未知.  相似文献   

20.
戴建伟 《考试周刊》2013,(86):36-36
为提高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总结阶段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做好单元教学的“盘点”工作。让语文教学更有目标性与方向感;做好单元教学的“感悟”工作,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合作与真诚对话:做好语文教学的“反思”工作,实现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