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确定位有所作为赢得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乘高教改革之东风,以建设成为学校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学科交叉的重要平台、现代分析的重要基地为己任,全面确定分析测试中心在高校发展中的位置,发挥其在高教改革中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独立之初,曾希望借助西方的力量恢复俄罗斯的强国地位,挤进西方大国行列。但美国和西方从冷战思维出发,并不希望俄罗斯重新繁荣。北约东扩更使俄罗斯战略空间缩小,地缘环境日益恶化。现实迫使俄罗斯改变了其军事战略和核战略,形成了以核力量为核心的大国复兴战略。核力量对支撑俄的大国地位的确有着明显的作用。然而,独立以来持续的政治动荡和失败的经济改革使俄罗斯虚弱不堪,经济实力的严重下降又使这种支撑作用受到很大制约。  相似文献   

4.
祁建军 《新高考》2010,(4):9-10
【热点综述】 2009年是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0周年。胡锦涛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提出中方以下主张:第一,坚持不懈,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第二,着眼长远,促进可持续增长。第三,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第四,全面协调,推动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02,(Z4)
1939年春,新生要上学了。那时,我们村没有学校,7岁的我跟着邻居到隋家村小学去“号书”(办入学报名登记)。我背着母亲为我缝的小书包,上衣两只口袋中装满了用砂子炒的苞米花,这是母亲专为我炒的,期望我念书能像崩苞米花那样响个不停。 学校有四个年级,三十多名学生,一名老师。我的课本是《三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一跃而成为"四大强国"之一.究其原因,除了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的因素之外,中国国际地位在短期内急剧上升还取决于美国的战略需要.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的大国地位必然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平等性.  相似文献   

7.
那天,我在密尔沃基的家里翻看下午到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纸上有一个栏目吸引了当时只有13岁的我。栏目的名称叫“信之囊”,上面登着一些寻找笔友的年轻人的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8.
战火中救书     
战火纷飞的年代,市井的人们囤积的是金银细软,书籍则遭受劫难。其实那些孤本和善本,是民族文化的珍贵遗存。抗战开始,文化人郑振铎眼见许多珍贵的图书毁于兵燹或落入敌手,心急如焚。与此同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显露出来:一些藏书家从前不愿意出售图书,此时因为生计,开始将自己的珍藏抛售市场。郑振铎见此机会,向当时的重  相似文献   

9.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有其深刻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内外原因 :日本对其侵略历史缺乏正确认识 ,导致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膨胀 ;其政治的“先天不足” ,促使其极力想成为“普通国家”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加 ,使其具备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物质基础 ;冷战后的国际局势变化为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提供了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歌曲是用音符写成的历史。诞生于战争年代的歌曲,鼓舞人们为着民族的独立、自由而英勇作战,和平时期也能起到一种居安思危、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法国、美国和中国等国家的国歌就是在战火年代诞生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世界上特别是亚太地区有影响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代中国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现在能以一个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绝非朝夕之事,而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我认为,中国在40年代前半期已确立了在世界的大国地位,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并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伟大胜利的结果,同时也与罗斯福的对华政策分不开。但由于中国当时仍未摆脱半殖民地的命运.这种地位当然不可能名符其实。  相似文献   

12.
论战时中国大国地位的演变向冬梅中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成为战时“四大国”之一。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怎样确立起来的?又是如何丧失的?有何启示?本文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国家在华...  相似文献   

13.
胡乃泽 《初中生》2002,(1):86-87
1939年春,新生要上学了.那时,我们村没有学校,7岁的我跟着邻居到隋家村小学去"号书"(办入学报名登记).我背着母亲为我缝的小书包,上衣两只口袋中装满了用砂子炒的苞米花,这是母亲专为我炒的,期望我念书能像崩苞米花那样响个不停.  相似文献   

14.
试析尼赫鲁的追求大国地位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领导人尼赫鲁 ,以倡导不结盟运动而闻名于世。然而 ,他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追求大国地位 ,即以印度民族复兴为己任 ,努力使印度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国。尼赫鲁是现代印度大国梦的始作俑者。本文着重分析尼赫鲁大国梦形成的原因、实现大国梦的战略 ,并对其结果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五十年后,回首这段历史,既让我们为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大国地位而骄傲,也令我们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而不“强”的另一历史侧面而深刻反思。 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中国从加入<联合国家宣言>到参与创建联合国,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东方大国在抗战中崛起,具有现实性;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当有限,用西方国家的话来说,中国还只是得到了"一个礼貌的位子",或只作为"一个礼节性成员",罗斯福把这叫做"名义上""理论上"的大国[1](p.154),因而,带有表面性.  相似文献   

17.
魏玛德国争取恢复大国地位的斗争肖汉森关键词魏玛德国,大国地位,回到西方集团1923年是魏玛德国历史发生转折的一年。此后,魏玛德国从一战后出现的政治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并且经过几年惨淡经营和斗争,重新恢复了昔日大国地位,以欧洲资本主义头等经济大国的实力...  相似文献   

18.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提高、大国地位得到全面重塑,具体表现在:中国战场的突出贡献和中华民族的巨大牺牲为中国大国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中国的大国地位开始转机;跻身世界“四强”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集中表现,标志着中国大国地位的正式确立;国共两党都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当然,中国大国地位在重塑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19.
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中国从加入《联合国家宣言》到参与创建联合国,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东方大国在抗战中崛起,具有现实性;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当有限,用西方国家的话来说,中国还只是得到了“一个礼貌的位子”,或只作为“一个礼节性成员”,罗斯福把这叫做“名义上”“理论上”的大国,因而,带有表面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