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赤壁之战》是小语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文章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黄盖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选入语文教材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从正面加以讲解。但教学能否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对文章中某些重点难点提出质疑,甚至故意给予否定,然后再让学生“逆向思维”从正面加以肯定呢?我认为运用这种方法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研究作者的写作动机,及构思时的词法、句法和章法,然后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教者进行论辩,在与教者“唱反调”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把握住作者构思过程中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的艺术匠心。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准确而深刻地把握课文,更能在“逆向思维”的过  相似文献   

3.
依据教学用书的提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讲的是周瑜、黄盖设计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故事。课文情节曲折,关系复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文章的思路(定计的原因、议计的根据、施计的过程),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三国演义》中节选改写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它通过周瑜、黄盖等在赤壁大胜曹军的记叙,说明只要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实情,正确制定斗争策略,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作者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谋篇布局的。其中,重点叙述了“火攻”的经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思路,指导学生用两种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赤壁之战》主要讲东汉末年,曹操的军队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设计乘东南风火烧曹军,大败曹军的故事。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理解课文词句的基础上动手画战争双方地理形势图,使抽象的文字通过思维形成形象可感的画面,引导学生弄清战前形势,把握战争经过,归纳故事内容。一、初读课文初步画,弄清战前形势教学时,待师生弄懂题目,知道战争双方及战争爆发的原因之后,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画出赤壁之战前双方地理形势图。学生画好后,师生讨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用书的提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从历史中学习生活智慧,体会正义和智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3.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4.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读书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三国及赤壁之战有所了解,但对有关细节却说不清…  相似文献   

8.
9.
《赤壁之战》(五年制七册21课、六年制九册6课)写的是东汉末年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在今湖北省境内赤壁附近的江面上,利用火攻大败曹军的故事。这次战役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它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次战役的主要特点是,在众寡悬殊情况下,周瑜抓住曹操的弱点,在长江上利用火攻,打败了曹操,扭转了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0.
《赤壁之战》是篇布局谋篇、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十分出色的范文。针对学生写文章抓不住重点,不会合理剪裁的情况,我在疏通课文,归纳讲解古汉语知识之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学习该文的写作技巧。赤壁之战,史实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场面广阔。为了让学生掌握整篇课文的脉胳,从而领会文章的写作特色。我顺着作者写作思路把它列成板书提纲。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由专家编定好的静态的文本,是不容更改的,教师的职责是将既定的课程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已经出台,这使得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指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试以《赤壁之战》谈教学尝试。《赤壁之战》是根据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的,它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  相似文献   

12.
陈树梅 《学语文》2005,(4):13-13
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它的实效性,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又要讲究析文的趣味性.让学生尝到课文的甘美滋味。如何让学生有滋有昧地欣赏课文,方法有多种.作为语文教师。笔者经常针对一篇篇优美的课文.精心设计一道道有难有易又有趣味的题目,让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身“陷”于题中.成为课堂里的参与者,而不是不动头脑的简单的抄写公。  相似文献   

13.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所见》,通过一件极平常的小事,把一个放牛娃天真活泼、好奇的神态刻划得形象逼真。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领略古诗的意境美,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教学《古井》的第2自然段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本段的思想内容,并渗透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读,初步理解本段的意思;其次通过划分本段层次,深入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当一位学生读完“我们姐弟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句,另一学生突然举手发言——生:这句话中有两个“种”字,第一个读“zhǒn%”我认为第二个应该读“zhòn%”四声。因为这儿的“播种”是“种植花生”的意思,是个动词,所以应读  相似文献   

16.
在准备《火烧云》一课教学时,我原计划放映火烧云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欣赏《火烧云》一课所讲述的晚霞的变化之美,很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资料带。后来一想,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于是,我提前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位同学课前细读...  相似文献   

17.
肖月玲 《宁夏教育》2014,(12):54-55
小学教材里有很多诗篇,因作者所处的年代和所反映的内容都和现在的学生相距甚远,要引导学生体会出这种情怀,教学中就要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语文第五册的《岳阳楼记》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古文名篇。本人曾教了不下十遍,但令人颇为满意的当算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之后,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对以前所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的一堂课。一、改“一味  相似文献   

19.
又一次教学《赵州桥》,不禁想起上一次教学课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课中描写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句子时,孩子们几乎是在我的连推带拉下似懂非懂地明白“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等句,是写个别的龙;“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  相似文献   

20.
短篇小说《花市》笔调清新、流畅,以卖花、买花、争花为中心事件,用花作线索贯穿全文,写出十年改革后农村发生的可喜变化。作者透视于社会,歌颂美好的生活,反映了我们的时代,实在是难得的好篇章。力求将作者这一写作信息传递到学生这边来,使学生把目光也投向社会,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