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英语副词fairly,quite,rather,very和much(以下简称五副词)因含义复杂、用法各异而令初学者常感困惑,本文仅就它们作为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比较分析.一、修饰形容词、副词原级的用法.五副词中除much外,其余四个词都可以修饰多数形容词、副词的原级,分别有“或多或少”、“几近”、“相当”、和“非常”之义.但程度上有差异.其程度差别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2.
汉语里的谓语一般可以归纳成“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和“名词谓语”三大类。汉译俄时最感困难的莫过于动词谓语中的复杂谓语,即动词连用,因为俄语里没有这种相应的语法结构。 汉语里的动词谓语,往往可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动词构成一种动词连用的复杂谓语。这些动词之间不用标点符号分开,读起来没有语音停顿,结合得非常紧密。这种复杂谓语按其所载的主语来划分,有以下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汉语语法界对形容词的分类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单独成类的,有分为“谓词性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的,也有把“非谓形容词”归入区别词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谓词性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两者功能的比较,说明把“非谓形容词”归入区别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形容词中,有一种三音节的,如“白茫茫”、“水灵灵”、“笑呵呵”等,它们的第二和第三个音节是重叠的.这种形容词一般称作ABB式的形容词.ABB式的形容词在不少的语法著作中都有阐述,但是都比较概括,对它们的构造、语法功能以及表达作用等殊觉描述不足.就笔者所接触的语言现象,本文想略说有关ABB式形容词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各有所好     
在初一英语中,常见表示“好”的词语主要有四个,它们分别是nice、fine、good和well。其中nice、fine和good在表示“好”之意时,常用作形容词,在句中既可作表语,又可作定语;而well可用作形容词或副词,在句中可作表语  相似文献   

6.
在初一英语中,常见表示“好”的词语主要有四个,它们分别是nice、fine、good和well。其中nice、fine和good在表示“好”之意时,常用作形容词,在句中既可作表语,又可作定语;而well可用作形容词或副词,在句由可作表语或状语。它们虽然都有“好”的含义,但实际用法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宿松方言有一种由形容词后缀“着”构成的状态形容词“A(B着”,这种状态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和状态补语,带结构助词“里”后可作定语。这种状态形容词后缀来源于表实现的动态助词“着”。  相似文献   

8.
"很"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先秦到唐宋,“很”一直用作形容词。中古至今“很”与“狠”同用。元明以后“很/狠 形容词”结构中,二的地位渐渐出现了不平衡现象。语意上“很/狠 形容词”以形容词为中心,语法上偏重于形容词作谓语,“很/狠”有了修饰色彩,作状语。到了清代,“很/狠”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已大大多于形容词用法。此后,“很/狠”又分别用“很”和“狠”表示,“狠”用作形容词,“很”用作程度副词。现代汉语里,程度副词“很”又进一步虚化为表语气的副词。  相似文献   

9.
同源形容词(Cognitive Adjective),也称同根形容词,是由同一个词根派生出来的不同形容词,具有词形相近,词义不同的特点。之所以“同源”是因为它们从共同的词根派生出来,从而在根义上是有诸多共同之处;之所以“异义”是因为它们使用的侧重点和应用场合不同,有些在语义上有所联系,有些却相差很远,这两个“矛盾”的因素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祁阳方言中"AB"式形容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阳方言中“AB”式状态形容词非常丰富,这类形容词的重叠式也非常多样,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它的重叠形式AABB式。祁阳方言中“AB”式形容词能够大量进行AABB式重叠,普通话中“AB”式形容词是不能这样重叠的。  相似文献   

11.
"双面"副词     
英语中的副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与形容词同形的副词,另一种是在形容词后面加上后缀-ly结构。这两种形式的副词有些意义相同,有些却有很大区别。现举一些加以分析辨异。1.clcar,clearly 用作副词,两个词都表示“清楚地”,但是,clear另外有两个意  相似文献   

12.
有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把“红灿灿、清溜溜”这类词说成是“带尾巴”的词。这种说法贴切而又形象。在现代汉语里,这类“带尾巴”的词都是形容词,它们是形容词的一个分支。《现代汉语词典》收列这类形容词90多个,小学语文课本里运用50多  相似文献   

13.
说"三"道"四"     
“三”和“四”作为基本的数目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语言。就说成语吧,你统计过含有“三”或“四”的有多少吗? “三”:三心二意、两面三刀、三头六臂……“四”:四面楚歌、五湖四海、四大皆空……“三”和“四”:不三不四、朝三暮四、丢三落四……由此可见它们在我们的语言里的运用是多么广泛! “一”为单, “二”为双, “三”为“众”。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三”很自然地由确数变为约数,有了“几个”或“多次”的意思。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意思是“几个人”: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中, “三过”就是多次经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析“好/好不 形容词”的同义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研究范围的界定“好”和“好不”在现代汉语里各有其分布区域,本文试图对它们分布区域的交叉地带进行研究。这些交叉地带就是某些句子,其中既能用“好”又能用“好不”,而且语义不发生变化。调查发现,只有当它们位于某些形容词前边时,语句的意义才不发生变化,即“好 形容词”与“好不 形容词”才是同义  相似文献   

15.
代表国家的专有词,"China,China's,Chinese及of China"都可以修饰名词,而其用法又各呈特色.本文将对它们用法之差异略做阐释。 首先我们对这四个词先做一下分析,China既可用作名词又可用作形容词,作名词时意为“中国”,作形容词时意为“中国的,中国产的”:Chinese同样既可用名词,又可用作形容词,作名词时意为“中国,中国语,汉语,中文”;集形容词意为“中国的.中国人。汉语的,中文的”:China's是China作名词时的所有格形式;of China是China作名词时与of构成的“of——结构”作名词的后置修饰浯,它们郎可以修饰名词.其用法主要有以下区别:  相似文献   

16.
高密方言中存在着两种比较有特色的重叠式,其中之一是一种特殊的单音节动词重叠构成的“VV的”句式,意思基本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过的”;同时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其常用形式是形容词重叠后加上“的”字,成为“AA+的”句式。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对由这两种特殊的结构构成的句式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7.
分析莆仙方言的“有/无”具有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三种词性,指出莆仙方言“有/无+X”重叠式是受莆仙方言形容词重叠格式制约的,重叠后具有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特征,特色鲜明,在汉语的重叠范畴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离骚》是用“楚语”书写的,其语法的独特性体现在六个方面:一、主语有着几种特殊的位置:1.中置;2.置于形容词或动词后:3.后置;4.置于次句而兼统首句。二、“之”字作连词“而”字用,后带形容词作补语。三、“其”字作连词“而”字用,多表因果关系。四、动词置于主语前。五、形容词置于句首。六、修饰词后置。它们或使文势矫健,或使修饰对象得到强调,或使描绘对象更显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9.
很多状态形容词都是由性质形容词重叠或状态形容词本身重叠而来的,但状态形容词与形容词重叠并不能划等号.因为状态形容词的格式更加复杂灵活,它在构成过程中还涉及到动词、名词等词类,可以看作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化现象.正因为状态形容词与形容词重叠式是两个有关联的概念,所以学者们往往把形容词重叠式当作状态形容词来讨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区分,并指出状态形容词在形容词中的独特位置.  相似文献   

20.
“牯”在江西石城方言中有多种意义和用法。“牯”可用于动物名词后表示雄性意义,也可用在一些名词和形容词后作名词性后缀,还能作为中缀加在特殊三音节形容词中构成四音节形容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