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率先进入新社会形态的历史现象大多发生于旧社会形态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人类进步的模式之一,这是辩证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反映,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必然要求;它决定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运动。  相似文献   

2.
宋景田 《考试》2012,(12):25-26
具体来说,一轮复习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运用全球史观审视、分析中国经济史当今史学界引进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阐释人类历史的背景之一,是想超越过去若干社会形态演进的模式。全球史观、文明史观与我们以前所说的五种社会形态演进(或者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道路),不是一种对立关系,而是一种超越,一种提升。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提出后,曾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非议.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六种形态说”、“三种形态说”、“多线说”和“封建社会说”等等.有些外国资产阶级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说是什么“单线道路”,是什么“技术决定论”.最近我们重读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种形式》(以下简称《形式》)一文,想谈几点我们对人类社会的五种社会形态的运行规律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是人类历史总体发展一般规律的概括,中国社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跨跃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形式。中国社会对资本主义制度跨跃是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的指导下完成的,中国社会对资本主义制度跨跃的成功,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的科学性的征明,而不是否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形态划分理论经历着不断发展的演进过程。最初,马克思恩格斯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由此提出“二形态”说,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对抗的社会形态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后来,又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三形态”说,使社会形态划分理论逐渐成为科学。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五形态”说,但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包含有“五形态”说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形态划分理论经历着不断发展的演进过程。最初,马克思恩格斯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由此提出“二形态”说,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对抗的社会形态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后来,又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三形态”说,使社会形态划分理论逐渐成为科学。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五形态”说,但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包含有“五形态”说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艺术整体”,既包括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又包括社会“跨越”发展的理论。前者,是从整个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人类历史发展的“类规律”;后者,则是通过对一定民族或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环境的具体分析得出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个体道路”。二者虽然有着内在联系,但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人类发展的“类规律”是宏观的,好像是一种参考系,成为人们观察、研究社会发展的依据;“个体道路”是微观的,这要通过具体国情和历史环境的研究来把握或理解。本文依据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具体探讨了人类历史的“类规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开始了它自身改革的历程,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在这条特殊的历史发展道路面前,有的人重归形而上学:或者以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道路来否定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道路和一般规律,或者以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道路和一般规律来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他们根本不理解在交往有了一定发展的条件下,某个民族或国家超越某种社会形态本身就是历史发展的常规现象,根本不理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特殊的,但走向社会主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却是必然的,是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体现。一、历史发展的常规通道和变异之路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五种社会形态是依次更替的,具有不可超越性,“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  相似文献   

9.
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础性问题,它构成了整个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学界对社会形态之“三形态”与“五形态”问题的论说早已存在,但一些讨论马克思究竟有无“五形态说”及割裂两类形态说之间内在联系的做法实际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三形态”与“五形态”在马克思思想中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实质上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马克思研判社会历史发展的两种不同维度即伦理维度与科学维度,而两种维度的客观存在体现了马克思社会历史分析所贯穿的逻辑与历史、价值与真理、偶然性与必然性、个别与一般的四个“统一性”。科学理解马克思前后“社会形态说”的内在逻辑及其统一性,对新时代下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历史方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五种社会形成的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从旧的社会形态到新的社会形态的转变是必然的,转变的过程是相当长的.对于社会发展的一般顺序的认识不能绝对化.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个核心思想.当前为什么要重申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重大历史价值?靳辉明: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列宁称之“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1](P68)“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词”.[2](P163)他强调说,“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2](P161)这个评价是十分正确,十分中肯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个核心思想,没有这个思想便不会有唯物主义历史观.正是人类社会形态及其更替规律的发现,马克思才终于揭开了人类历史之谜,实现了人类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2.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横向结构与纵向演进的学说,它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之一,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一般趋势和规律.这个理论是马克思考察了整个世界历史,包括人类史前史,经过多层面的研究后而确立起来的.社会形态理论经历了由初步形成到发展成熟的过程,梳理和明晰社会形态理论发展的脉络,对正确把握和遵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早年和晚年分别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层研究,并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天才预言。从世界历史体系看,人类社会是按照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而个别东方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是对五大社会形态理论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应当以生产力为标准来划分社会形态,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理论应当全面准确并历史地加以理解。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并结合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最一般意义上讲要经过原生自然经济社会、次生物化商品经济社会和再生计划产品经济社会这样三种社会形态。只有坚持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理论,才能更深刻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体现社会发展规律性和历史主体自觉活动能动性之间的统一;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们需要运用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在“一般社会——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这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中来把握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时,马克思明晰地区分了生产过程的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揭示了资本的拜物教性质,彰显了资本的独特性与历史暂时性。历史发展规律并非外在于人的规律,而恰恰是只有在人的活动中才能存在的规律;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考察社会发展的“似自然性”问题,需要明确哪些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永恒的必然性”、哪些是存在于一些或某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暂时的必然性”。无论“五形态”还是“三形态”的依次演进,都不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本身,而只是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社会形态的变革,在阶级社会中是通过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国家政权的更替实现的。对阶级、国家和革命的一般问题及其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回答,是正确理解几千年来的文明史和当今世界上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关键。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但如果撇开阶级、国家和革命等问题,完全离开阶级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性,是不能说清全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从整个人类历  相似文献   

17.
一、群英史观:何以合理?会不合理?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哲学界、史学界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地争论了一阵子之后,暂时偃旗息鼓了.教科书还在重复着几十年或十几年一贯制的万无一失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出发,认为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说老实话,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党并不是始终很清楚的。而是在经过了多次曲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的基亡之上,才有比较清醒的科学认识。党的十三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一观点不仅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为什么人类社会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为什么一种社会形态会被另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所更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这是由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导致的。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始终,与人类社会共存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主义是否搞早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及进步的历史学家们曾明确无误地阐述过这个问题。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公正客观的结论。社会形态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通常是沿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形态依次向前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社会的发展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而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的的必然,是由中国当时的社会条件所决定,其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每次重大教育改革,都是由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对教育提出客观要求,并通过教育的自身矛盾运动实现的。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世界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做为人类社会一种永恒的普遍的现象,也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同的只是教育的发展和变化,带有自身的特点。人类历史经历了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五种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因而,也有五种不同性质和发展水平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