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氏形意拳,是神拳李洛能之名徒宋世荣、宋世德昆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易筋》、《洗髓》二经和《内功四经》而创传的一门独特武功,也是弟兄俩一生的心血结晶。宋氏形意拳内功精专,发劲独特,以其瞬间骤然发出鼓荡震颤的弹性爆炸力——抖绝劲而明显有别于他派形意拳。  相似文献   

2.
车星辰 《精武》2010,(5):38-39
在武术界,由宋氏形意拳开派宗师宋世荣先生首传于世的武学秘典——《内功四经》,曾使多少武林人士无限神往而遐思联翩……  相似文献   

3.
车星辰 《精武》2010,(5):12-13
由宋世荣、宋世德二位宗师开创的宋氏形意拳,尤以内功精深而著称武林,其门内秘传之《内功四经》系"仙传至宝",专讲脉络、格式、劲诀、气路等内功修炼秘诀,堪称"武林秘籍"。而以往我们研究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宋氏形意拳内功精专,发劲独特,以其瞬间骤然发出鼓荡震颤的弹性爆炸力——抖绝劲而明显有别于他派形意拳。  相似文献   

5.
《精武》2009,(2):F0002-F0002
山西形意拳、河南心意六合拳名家史宏伟先生简介 史宏伟先生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武术,于1980年拜山西形意拳一代宗师王喜亮先生为师,全面学习了山西形意拳、形意内功、陈式太极拳、八卦掌及武术器械,曾代师向外国友人传授拳艺,并在多次比赛中获奖。  相似文献   

6.
朱天册 《武当》2014,(2):29-29
“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是形意拳《拳经》上的一句话。虽说是简简单单几个字,却形象地道出了形意拳功法训练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它贯穿于形意拳的一招一式之中,是形意拳拳劲“起、攒、落、翻”的最佳释解。  相似文献   

7.
刘志良 《精武》2005,(12):50-50
顾名思义“形意太极”就是形意拳与太极拳的有机组合。形意拳与太极拳同属内功拳法,同属内功拳法,都有数百年的流传史,李氏形意太极拳取期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并创新,形成了能养生、可技击、讲理法、通道义、简单易学、学之能须知、用之能行、有特色的拳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车星辰 《武当》2008,(6):54-55
形意拳自清末“神拳”李能然(李洛能)在晋冀两地广传后,便分为山西、河北两大派系。山西派以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为代表,河北派以郭云深、刘奇兰、白西园为代表。在山西派形意拳中,宋世荣、宋世德所创传的宋氏形意拳,以其内功精深、发劲独特、盘根冲空的独特魅力而雄秀拳界,享誉武林。  相似文献   

9.
毛明春 《武当》2007,(10):25-26
一、形意拳概述形意拳是一种内功拳,其动作朴实无华,体用兼备,没有很多的辅助功法练习。形意拳的功夫主要是通过"合一"的训练,通过六合的循序渐进的方法以到达周身整合协调合一的境界。六合的训练贯穿于形意拳的始终。六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相似文献   

10.
此《形意拳秘法》据其著者高降衡先生说。成书于民国二十四年。而高先生之师贾大俊先生与形意先师李洛能则是同时代人,且为同门师兄弟(见原谱师承表),那么,高降衡则与“半步崩拳”的郭云深为同一辈分。可见此书成书之早,不知为何竟然叫做《形意拳秘法》?“形意拳”三字本该是李洛能的“专利”才对。有关形意拳煌煌巨著,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姜容樵、孙禄堂等大家都有论著出版,然独不见此书(《形意拳秘法》)见著于当时。不知何故?近见日本杂志《武术》刊登《形意拳秘法》,故本刊全文刊发,以示其全貌。供形意拳人及此道爱好者研究之、析疑之!  相似文献   

11.
王志强  孟金玲 《武当》2005,(1):23-25
形意拳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为明末清初姬际可先生精研南宋名将岳飞所遗《拳经》悟出心得而创。岳飞在长期抗金的争战中,金戈铁马,刀光剑影,通过实战经验总结研究出《拳经》,为形意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法基础。继姬际可先生之后又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传播,到清朝年间达到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2.
形意拳自清末"神拳"李能然(李洛能)在晋冀两地广传后,便分为山西、河北两大派系。山西派以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为代表;河北派以郭云深、刘奇兰、白西园为代表。在山西派形意拳中,宋世荣、宋世德所创传的"宋氏形意拳",以其内功精深、发劲独特、盘根冲空的独特魅力而雄秀拳界,享誉武林。宋世荣、宋世德昆仲为"宋氏形意拳"的开派宗师,即武界所称老  相似文献   

13.
水火居士 《精武》2008,(6):43-43
时下形意拳界普遍认为,劈拳是形意拳的母拳。此说发端于姜容樵先生的《形意母拳》,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后经形意拳传习者的大力宣传,乃至成了今日形意拳界的共识。我个人认为,姜容樵先生的母拳提法,基本上是照着刘奇兰、张占魁的说法讲的:李老能才是劈拳母拳说的鼻祖。把劈拳作为母拳是李老能对戴家心意拳横拳为母拳的大胆改革。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形意拳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于2008年1月27日在太原隆重举行。与会的150多名代表听取了省形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希贵(法人代表)作的工作报告,审议、表决通过了《山西省形意拳协会章程》和《山西省形意拳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建议名单》。  相似文献   

15.
马原年 《武当》2007,(11):27-27
看了《武当》06年12期徐培良先生《怎样练好形意拳》的文章(下简称《李文》)后,我觉得文章整体上很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引用形意拳谱时,出现了一些错误和欠缺。在这里我提几点补充意见,供李先生和形意拳爱好者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张凯 《武当》2024,(1):55-57
本文旨在比较太极拳和形意拳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和应用。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发现太极拳和形意拳对身体素质都有显著的影响,但影响方式和程度存在差异。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对心肺功能和柔韧度有较大提升;形意拳注重外功锻炼,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有较大提升。此外,两种武术套路的影响机制也存在差异,太极拳主要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提高氧耗量来影响身体素质,而形意拳主要通过增加肌肉激活和提高肌肉收缩速度来影响身体素质。因此,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应根据个体特点和训练目标选择适合的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17.
王冬文 《精武》2005,(8):16-16
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根本,形意拳的练和用基本上都是采用三体式的腿劲和步型,故练形意拳的人都以三体式桩功为主要桩功,尚派形意拳亦不例外。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母式,而鹰捉则被称为形意拳的母拳。练形意拳的人都非常重视这两项功夫的训练。李文彬先生在其著作《尚式形意拳械抉微》中曾将三体式桩功和鹰捉合称为尚派形意拳的筑基功夫。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1996年第9期刊登了山西农大王文清先生的《形意拳与心意拳的渊源》一文,此文的观点与程素仁先生主编的《形意拳术大全》的第一节《历史源流》的观点完全一致。对心意拳的创始者为姬际可一说我基本赞同,但对其  相似文献   

19.
若愚 《武当》2009,(3):42-42
2008年12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太极名家祝大彤先生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自己的著作——港版增补《太极内功解秘》、《太极解秘十三篇》修订版,以及台湾版《太极内功解秘》、《自然太极拳》、《太极内功养生法》、《太极解秘十三篇》等。  相似文献   

20.
形意拳又名"心意拳"、"行意拳"、"六合拳",与太极、八卦、少林并称中国四大名拳。关于形意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是北魏时期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所传,意在摄生,而技击次之,又有人说是北宋张三丰所授,1930年,徐哲东的《国技论略》和唐豪的《少林武当考》中均指出达摩与武术无关,张三丰传形意拳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