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区别乙醇、乙醛和丙酮?”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一个习题。有时把答案写成:“与钠反应能产生氢气的为乙醇;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乙醛;余下的一种为丙酮。”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因为乙醛与丙酮也能与金属钠反应。  相似文献   

2.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区别乙醇乙醛丙酮安阳师专化学系(455000)索福喜贵刊04年10期刊登了《醛知识问答》.该文在谈到“能否用酸性高锰酸钾区别乙醇、乙醛、丙酮”的问题时,答曰“三者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所以不能用此来区别这三种物质”.这一结论是不正...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在做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过程中,把反应物溶液混合振荡后,再放在热水浴里温热多时,其需要时间长,成功率低。经反复实验,证明先用酸液,后用碱液煮沸试管,再用清水冲洗,在碱性溶液中进  相似文献   

4.
三个试管里,分别盛有乙醇、乙醇和乙酸,鉴别试管里是哪种物质,这是现行高二课本实验六《实验习题》中的第6题.这三种物质本身在气味上有明显差别,可通过闻气味来鉴别出它们,而老师们通常要求学生用化学方法来鉴别,在实验室里,几乎所有学生都是最先用石蕊试液域试纸)想鉴别出乙酸来,然后,再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去鉴别乙醛和乙醇.教学参考书也是这样讲的.而在第一步用石蓝试液去鉴别时,学生们都提出了相同问题:有两种待测液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是不是实验老师把药品装错了?实验老师说不可能错.我做了一次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5.
贵刊1994年第3期刊登了《乙醇氧化生成乙醇的实验》一文,该文作者不但改进了传统教材的实验方法,而且实验中能很快闻到乙醇的刺激性气味,更重要的是还能验证实验产物—乙酸,从而加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更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该实验的改进确有独到之处,但仍有不足,就是在铜丝团受热变黑后,快速捏放滴管的胶头喷出乙醇时,易引起玻璃管炸裂,现将该装置再作进一步改进,即可避免这一缺点,改进后的装置如下图1和图2.说明:1.待铜丝团(4)受热变黑后,手挖打气球缓慢打气,控制空气流速,即可见铜丝团(4)由黑变红,停止打气…  相似文献   

6.
乙醇、乙醛氧化的串联实验山东费县第二中学(273400)侯荣田为了加强学生对醇氧化生成醛,醛能起银镜反应的感性认识,笔者将乙醇、乙醇的氧化反应改为如下的串联实验,具体做法是:一,实验装置图A.吸足无水乙醇的脱脂棉B.表面生成黑色氧化钢的细铜丝C.内壁...  相似文献   

7.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中学(100040)赵宏年,梅育清实验装置(见下图)及操作过程1.先在试管1要加热的部分,加2-3滴乙醇,然后把0.3-0.5克的氧化铜铺在上面即用乙醇粘住氧化钢.2.在试管2里加1-2毫升乙醇,然后放进试管1里,...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今年第二期刊登的《对〈中学文言文通假字百例〉的意见》,就《百例》中部分所渭通假字提出了质疑,并简要地谈了通假字与异体字、繁简字及古今字的区别。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好!它有助于读者对通假字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划清通假字与古今字、异体字等的界限。目前,有不少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的“语文复习资料”和语文刊物刊登的《百例》之娄。对通假字的既念使用的情况是相当混乱的。这些资料和文章,很喜欢用一  相似文献   

9.
一.实验原理:乙醇蒸气通过催化剂在高温下,分子内脱氢可制得乙醛,同时得到氢气.二.实验装置如图:A.蒸馏烧瓶内盛20-25毫升无水乙醇.B.烧杯作热水浴.C.铁催化管,长24厘米,6-8毫米中间内盛2.5-3厘米长的Cu粉作催化剂,两端用石棉塞好.D.具支试内盛7-8mL蒸馏水·E.烧杯作冷水浴·F.一端去掉1/2的U型管,内盛洗发精溶液至短管胶塞处即可,作H2的起泡剂.三.实验操作及现象;先在C处给催化剂铜加热约一分钟,然后将热水倒人烧杯中并点燃酒精灯,此时D内有气体逸出,开始呈“白雾”状,随…  相似文献   

10.
欲想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乙醛,可用乙醇与氧化铜直接反应制取,具体做法如下: 用玻璃棒将被无水乙醇浸湿的脱脂棉花推入试管底部,再在离棉花约3厘米处放二药匙黑色氧化铜,并按下面的装置图连接好,  相似文献   

11.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江苏海门包场中学(226151)姜逸忠,杨志昌1.胶头满管中吸入乙醇1ml;具支试管中加水1ml;将铜丝团置于200×20mm硬质玻璃管中,加热至铜丝表面氧化后,如图装置。2.不断快速捏、放乳胶头,向玻璃管中鼓入乙醇蒸汽。片刻后...  相似文献   

12.
对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演示 ,笔者经多次实验、优化筛选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演示效果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1 实验原理2CH3 CH2 OH +O2Cu或Ag550℃ 2CH3 CHO + 2H2 OCH3 CHO +NaHSO3 CH3 CHSO3 NaOH (α-羟基乙磺酸钠 ) ,α-羟基乙磺酸钠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为白色难溶物。2 实验装置 (见附图)3 实验操作及现象( 1 )双孔橡皮塞上装好弯头长玻璃导气管 ,并用①饱浸无水乙醇的脱脂棉团 ②细铜丝③气唧 ④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乳胶管与气唧相连 ,然后装上直角玻璃导气管 ,弯头玻管上缠绕好细铜…  相似文献   

13.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是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时,用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趁热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操作几次后,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观察到铜丝表面又变为红色.此实验操作非常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但就此断定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了乙醛,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未必就是乙醛.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4.
一、催化剂的制备: 用直径1~2mm的硅藻土颗粒(无硅藻土可用瓦片锤碎成大小相当的颗粒代替)吸饱饱和硝酸铜溶液,盛于瓷坩埚中,用酒精灯烧至不再产生红棕色气体,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为止,冷却备用。  相似文献   

15.
c.打气球 d.蒸馏水5毫升 e.80℃的热水 3.实验过程: 先用酒精灯预热铜丝2~3分钟,然后鼓动打气球(不宜太快),使空气和乙醇蒸气一起进入玻璃管,反应开始,黑暗色的铜丝变成亮红色。此时移去酒精灯,继续鼓气,可看到铜丝维持红热状,显示此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的乙醛蒸气溶解在水中成了乙醛的稀溶液。 4.它的优点: (1)反应物乙醇与生成物乙醛基本上分开,因此闻到了乙醛的真实气味。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有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被空气氧化成乙醛的内容,但未给出乙醇制乙醛的实验。在同册学生实验[实验四]中,实验步骤1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理解不深。为此,笔者经过多次实验,采用下列实验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图中打气球用来鼓动进空气,具支试管内装无水乙醇15mL,硬质玻管或去底的大试管内装绕成螺旋状的铜丝,以从电线里剥出的细铜丝为好;吸收管内装蒸馏水8mL,用来吸收乙醛,锥形瓶内装冷却水。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装置:(见图) 二、实验操作 (1)在导气管的下端缠好多股细铜 丝,使铜丝之间有一定孔隙。为了使铜丝 不致滑落,导气管开口处应烧成喇叭口形, (2)如图将仪器安装好,在支管试管 里注入5毫升乙醇,在另一支试管中注入 新制备的Cu(OH)_2悬浊液,并放在烧杯的 冷水中。  相似文献   

18.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是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时,用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趁热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操作几次后,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观察到铜丝表面又变为红色。此实验操作非常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但就此断定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了乙醛,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未必就是乙醛。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9.
把铜片(4)卷在螺旋状电阻丝外边,即成了反应器内芯子, 二、实验操作 ①将2毫升乙醇(无水乙醇或95%的乙醇)注入“V”型具支试管里,然后把已做好的反应器内芯子插入“V”型具支试管。 ②装置如图  相似文献   

20.
实验步骤: 取一长约50~100cm细铜丝用砂纸打光弯成直径约为0.5cm螺旋状,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用铁丝把螺旋状铜丝挂在烧杯中,接着,把乙醇倒进烧杯里,使液面距离铜丝约1cm。点燃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