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兼评世纪末几种热点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世纪末,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人、教育、社会及其关系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提出了教育本体论、教育工具论、教育适应论、教育超越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主体论、教育先行论、教育多元论等教育观,形成了世纪末关于教育观讨论的热潮。这场讨论,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的认识在深化...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的社会超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适应论教育观的主导之下,现世性、功利性的教育价值取向主宰了教育实践甚至教育理论。着眼于超越的教育注重教育自身以及教育所培养的人对社会现实的超越与改造,表达了对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的追求。教育的社会超越价值,不仅表现为教育在理想层面上对社会现实发展的价值引导作用,而且具体体现为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对社会现存状态的超越。由片面的适应论教育观到教育超越性问题的突现,教育理念的嬗变预示了一种无可辩驳的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正在由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轴心”。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但他常常超越教育领域来讨论教育.他与别的一些教育家不同的地方正在于他的大教育观.毛泽东的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这可以从他对教育由谁教、谁被教、怎样教、教什么等教育的根本问题的回答来判断.由于毛泽东的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造成了毛泽东教育哲学的三大特点:高扬主体性、追求平民性、深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4.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工作者对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集中在学习类、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及青春期问题方面. 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把心理辅导纳人正常的学校教育之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就在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从"矫治"走向"预防".人类社会进人21世纪以后,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这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心理负荷,对人才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全面发展工程素养的"大工程"教育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今,面向各教育阶段及层次,结合实际工程及教育背景,提出了全面发展工科学生和非工科学生工程素养的"大工程"教育观。拓展"大工程"教育观的教育对象及教学内容,讨论"大工程"教育观的提出背景、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要点,对提高我国公民的工程素养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伟 《文教资料》2008,(33):101-103
追溯我国生命教育观缺失的根源,可以发现泛道德主义、"君子"论的影响、人权观的缺乏、民本思想的错位及超越一切的整体主义教育观是导致我国生命教育观缺失的根源.因此必须大力提倡生命意识教育,树立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的现代教育观.  相似文献   

7.
论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广西教科所覃伟合素质教育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教育,是建筑在对过去教育的深刻透视和扬弃之上,是对原有教育的一种切实改良和完善,它改变了过去只强调人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这样一种含有被动色彩的教育观,在教育过程中,真正确立了教育对象的主...  相似文献   

8.
正自展立新、陈学飞发表《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一文以来,在如何看待高等教育"适应论"的问题上引发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讨论。既有学者质疑并主张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也有学者赞同并坚持高等教育"适应论",还有学者对高等教育"适应论"和"认知理性"各自的积极意义及局限作了分析。不同观点竞相纷呈,不同意见相互商榷,讨论方兴未艾。如果我们把目光稍往前移就会看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围绕有关教育"适应论"的问题展开过一场"跨世纪"的讨论。相比较而言,早前的讨论指涉整个教育领域,这一次的讨论则集中于高等教育。我们不  相似文献   

9.
邢真 《天津教育》2003,(9):15-17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断发展的过程。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实现与发展,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交互作用、有机结合的产物。这既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质优化过程,又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特征的过程。学校现代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使学校教育一要能动地积极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二要主动地适应青少年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的需求。讨论普通中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有着多种不同的视角与层面,本文着重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视角和层面提出一些建议。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促进人的现代化是…  相似文献   

10.
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避免知识教育产生负面效果,这是理解人本教育观的主要思路.但是,研究知识教育是否必然会影响人的发展,这就必须深刻阐述人与知识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显示着人在知识获取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体现人的主体性,这应是人本教育观的核心.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为理解人与知识的关系、理解人本教育观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但人的科学知识素质偏低和综合国力相对落后的泱泱大国,为了尽快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应从传统的教育观向现代大系统教育观转型,这样才能适应发展全民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中所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的需要。本文拟就现时代如何正确解读传统教育观、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确立大系统教育观的辩证关系做些尝试。一、我国教育发展历史沿革及其反思应该说,我国自古以来对教育问题一直十分重视。在古代,就把教育视为民族生存的命脉,并出…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论是建立在现代社会发展基础上,充分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和当代世界教育改革需要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在指导思想上目前有多元化倾向,但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为主要理论支柱,至少我们坚持这一观点。现代教学论提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迅速发展、初成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它与传统教学论有千丝万缕联系,但有自己的很多独到新论。本文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针对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观这一新概念.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观应该体现教育价值人本化、教育主体全员化、目标定位层次化、教育方法系统化.文章全面分析了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观"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发展"的人本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以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简论实现终身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穷理尽性"的终身教育观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以后,实现终身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事实上,早在一千多年以前,我国的思想家张载就提出了"穷理尽性"的终身教育观.张载主张:对人的教育要做到"养正于蒙,穷理尽性".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在日趋严重的内外危机的刺激下,许多先进的中国人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罗振玉(1866-1940)是中下层知识份子中的一员,以济世救国为己任,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投身到教育事业中。他提出的教育宗旨、普及教育观、建立近代学制的构想以及对近代教育改革提出的许多切实有益的建议,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更新教育观念 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改革的先导是教育观的变革.传统的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形势.教育观新的转向具有三种基本内涵:教育是一个文化化人和使人人化的过程;教育要把人培养成为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主体;教育要强调儿童自我的体验、反省、批判和创造.  相似文献   

18.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也在于人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人才观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文章在全球化视野下提出了新教育观、新人才观,指出教育在培养适应全球化要求的人才时必须创新理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19.
(1)“工具论”教育观。强调教育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工具价值和功能,主张教育要以社会的理想为最终目的。教育首先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要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服务。(2)“本体论”教育观。强调教育对于发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方面的价值和功能。主张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教育首先要满足受教育者即学生的需要,并要围绕学生来组织所有的教育活动。(3)“结合论”教育观。认为“本  相似文献   

20.
孙建明 《教育探索》2003,(12):10-11
面对加入WTO的挑战,我国教育将发生一系列变革,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主体教育观、发展教育观、个性教育观、成功教育观;必须具有合理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还必须具有创造性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