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课本中在讲述“摩擦力”一节后,安排了“筷子提米”的小实验:在玻璃杯里装上大半杯的米,把一根筷子插在中间,将米压紧,使筷子直立.再继续往里加少许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做做看,想想这是什么道理.大多数同学做了这个实验,都知道是摩擦力的缘故.但要问是谁给谁的摩擦力,方向怎样,就茫茫然了.下面对  相似文献   

2.
现行浙教版教材义务教育七年级科学下册第61页图2-58的筷子提米实验描述如下:纸杯中盛有米,米内插有筷子,将米压紧后,竖直向上提筷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教材中描述筷子能将杯子提起,是因为筷子与米之间存在着摩擦力,这个摩擦力使杯中  相似文献   

3.
“筷子提米”实验是教学“摩擦力”时常被采用且非常经典的演示实验之一,以“一根筷子提起一杯米”的神奇现象,生动形象且极具说服力的向学生展示出静摩擦力的存在。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静摩擦力的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等感官。该实验被苏科版、浙教版等多个版本教材先后收录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准备材料:一根筷子、一只空易拉罐、米、黄豆、水等。 方法一:用易拉罐装米,边装边震动,尽量把米装满装实。用左手的四指用力压住罐里的大米,右手将筷子通过指间用力从中心插入米中,注意要一直插到罐底。如果筷子是方形粗糙的,第一次实验就能把一罐米提起来,这是因为米与筷子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如果筷子较圆滑,一次实验可能提不起来,但可以在米中加少量的水,约5分钟后,米粒膨胀,增大了米粒与筷子的接触面积,也能提起一罐米。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42页小实验“筷子提米”:在玻璃杯里装上大半杯大米,把一根筷子插在中间,将米压紧,使筷子直立,再继续往里加少许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在实践教学中,要掌握好要点:①水要适量;②米粒膨胀时间。如果不成功,重做又较费时;若任教几个平行班级,大米在一个班加水膨胀后,在另一个班就不便再利用。因此,此实验往往不放在课堂上演示,而是要求学生课后做一做。现介绍一种不需加水,可重复演示的方法:在玻璃杯里堆满大米,一手用力压紧大米,另一手将筷子轻轻插入两指缝隙,然后快速将筷子插入米中。注…  相似文献   

6.
"筷子提米"是中学物理教材中用来展示摩擦力存在的非常有趣的实验,其特点是取材容易、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效果直观、趣味性十足,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作用很大。但教师在课堂演示时却容易失败,为提高教师实验演示的成功率,探究杯口大小对"筷子提米"实验的影响,实验结果为:按杯口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实验,杯口越小,越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7.
对于"摩擦力"演示实验,教材中通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拉木块.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改进措施,利用力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由弹簧和步进电机提供均匀变化的水平拉力,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观测摩擦力的整个变化过程.本实验易于操作,可视面大,现象直观.  相似文献   

8.
李卫平 《物理教师》2007,28(4):15-16
“摩擦力做功生热”的说法十分普遍,在很多的大学物理力学、热学教材①②③④和中学物理教材⑤、教参资料以及日常的教学中都有类似的说法.“摩擦力做功生热”的说法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的笼统的定性描述,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这一说法作为物理学中功能关系的一种表述,人们对其含义  相似文献   

9.
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学生很容易理解。而对静摩擦力的存在及静摩擦力在达到最大值以前,总是跟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的大小要看外力的大小而定,可以是零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的的任意数值这一事实,难以理解。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用“筷子提米”来演示静摩擦力的存在。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进中学物理摩擦力实验的演示效果,笔者自制了"摩擦力演示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生物组织中某些化合物的分析"实验,是上海高中<生命科学>(试验本)高一第一学期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学生对高中生命科学课程的内容、实验方法和过程还很陌生,因此怎样设计本课例,使其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在实验方法和技能上得到训练,这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新旧高中生物教材设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在光合作用这节中,学生只有认识了教材上所讲的色素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色素的功能及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教师通过对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可以使学生对光合色素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内容.而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却删去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这一学生实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成了关键.但笔者认为按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演示存在不足:一是两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不便学生观察对比;二是用铁夹难于控制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和同时停止运动,造成实验误差;三是桌面对小车有摩擦力作用,也会引起实验误差,影响实验效果.此实验误差较大,一般只能定性研究.笔者在教学中重新设计了该实验操作方法,能很好地进行定量实验来研究牛顿第二定律,且误差不超过5 % .现将实验装置及其操作介绍如下:一、…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谈中学物理教学中怎样引入新课兰州气象学校梁纪泽一、由实验引入这是我个人体会最为有效的方法。如讲“摩擦力”一课时,一开始就用筷子、茶杯、小米做演示实验。当教师提起筷子时,整个茶杯也被“神奇”地提起了──原来静静的课堂发出了一片惊...  相似文献   

15.
默默 《家长》2016,(4):42-43
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适量、竹筷子一根。操作步骤:1.将米倒满塑料杯。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  相似文献   

16.
摩擦力是中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之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摩擦力的探究实验是掌握该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针对教材中实验方案设计和传统数据分析过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实验的改进方案,使之能在克服教材提供方案不足的同时,易于开展学生分组实验,使数据分析更加科学,也能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无论在中学物理还是中专物理教材中,摩擦力都是基本内容。但对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均未深究,本文就此作一简单介绍。 1 摩擦理论 目前关于摩擦力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凹凸啮合说 阿蒙 库仑认为.由于固体表面的凹凸不平,当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解读 "千米和吨"是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克、千克的基础上安排的继续学习有关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知识。这一单元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9.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一物理中,摩擦力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旧教材与新教材都把大部分篇幅用于讲述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对最大静摩擦力而言,教材只是用"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来描述,学生很难体会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间关系.因而,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间大小关系成了摩擦力这节的教学难点.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