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这样为语文课程定性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习和理解“课标”过程中,笔者对语文课程性质产生一些疑问。一、“基本特点”是课程性质吗?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性质就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令人迷惑不解:“基本特点”显然不是“本质属性”,而“课标”为什么要在“课程性质”的标题下做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论断呢?…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育界,对于何谓语文课程性质的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断:本文从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立论.分别论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后从二者的关系中得出结论:语文课程的陛质,只有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语文教学论,并没有将语文学科与课程、教学的概念进行清晰鉴定,有时甚至混同使用。所以,严格区分语文学科与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性质,是我们准确定位语文课程基本性质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5.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订 ,由最初的“基础工具”发展到既是“交际工具” ,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0 0 1年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则进一步明确指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对语文课程性质阐述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出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 ,语文学科的性质在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 ,这也标志着语文教学在时时被赋予新的涵义。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有助于全面提高对语文学科的认识 ,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仅就对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性质的定位 ,…  相似文献   

6.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课程观念和全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8.
9.
语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的界定,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对语课程与教学目标价值取向的定位,应从三方面去认识:一是人性教育应落实到教材课的内容;二是工具性的本身也体现着人性教育;三是对人性的感知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酝酿面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这样的论题,我一时摸不着头绪,尽管最近常把工具性与人文性挂在嘴边、掂在心上,却也不知从何下笔。于是就先来正确地定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以往了解,经过再三学习,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工具性是语文课程固有的本质属性。语文课  相似文献   

11.
12.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什么?“语”,大家都认为是指语言;“文”,有人说是指文字,有人说是指文章,有人说是指文学,有人说是指文化。也有人考证这门课程定名的由来,认为“语文”是指“口头语”和“书面语”。  相似文献   

13.
语言及其使用是语文的核心,而语义则是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言语的全部内容。语言的概念义使语言具备了工具的性质,语言的附加义则使语言体现了人文的性质,而要使语言的交际功能变为现实,必须使语言的认知意义转化为特定的语用义,所以语言在其功能的显现过程中具有语用的性质。静态的概念义、附加义和动态的语用义使语义具备了工具性、人文性和语用性的特点,工具性、人文性和语用性的三位一体,也应该是语言和以语言及其使用为核心内容的语文课程性质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14.
“为功名”的明清八股教学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结构与训练程序。它更注重章的形式规范。是一种典型的模式程序教学。这种模式程序教学有利有弊:利在学生有法可依。便于掌握体形式特征。能较快地入格、合格。写出符合体规范的章;弊在只要求合格。不允许出格。这就产生了定法为的程序化弊端。限制了学生思维与表现的自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只注重“工具性”的写作教学思想必然被历史的发展所淘汰。“为实用”的写作教学思想发端于五四新化运动。虽经几代专家、学近百年的探讨实践。就工具性这一点时至今日仍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成体系的写作教学理论。因而大多数老师作教学不是大撒手放任学生自流。就是脱膏实际的写作技巧指导。现状实令人堪忧。《新作》首倡“个性化”作以来。众多师生眼睛一亮。倾情参与。同时也引来许多专家、学关注的目光。纷纷投稿、各抒己见.就作教学展开全方位的讨论。“人性”与“工具性”无疑是当今写作教学的一个热点。二的高度统一也应是大家的共识。这一点正是《新作》“个性化”的理念。基于上述理念。本刊继2003年第十期编发了赵世金老师的《让迷途的作教学回归》一之后。今又缩发万胜锋、由忠义两位老师的《作教学的核心应该是人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一。究竟作教学的“人性”与“工具性”如何高度统一。希望广大关心作教学的专家、学、一线老师以此为焦点。百家争鸣。共同构建当代中学作教学的理论大厦。推动新时期作教学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应该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体现在语言、方法、技巧上,人文性体现在对生活的感悟、真情的抒发、人格的塑造上。要实现两者的统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倡导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写通畅作文;倡导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写个性作文;倡导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写大气作文;倡导作文与做人结合,写真情作文;倡导愉快主动地表达,写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和《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为中学语文教学确立了新的规  相似文献   

17.
从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语文比其他课程性质更为复杂且更为艰巨.但从唯一性、主体性和先导性等判断标准看,工具性依然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语文课程还具有人文性、实践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等内在特征,这样才能使认识趋于客观而全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的界定,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价值取向的定位,应从三方面去认识:一是人文性教育应落实到教材课文的内容;二是工具性的本身也体现着人文性教育;三是对人文性的感知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何谓"本色"?天以蓝、地以黄、山以青、水以绿、虎以猛、人以善,为本色.那么本色的语文课堂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笔者认为它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文本解读人与出的和谐统一、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吴娟 《鸡西大学学报》2009,9(5):117-119
学术界围绕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争执不休。工具论者从语言的工具性推及语文的工具性,认为语文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思想、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储存传递信息的工具,并因此将语文定位于工具学科。人文论者认为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是站在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笔者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