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天亮 《教育艺术》2007,(7):80-80,79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相似文献   

2.
正幼儿人际交往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互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社会领域分为两个子领域,其中一个子领域就是人际交往,并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还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由此可知,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教育,不仅有利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内部行政人与学术人之间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了调查,从认知、利益和制度三个维度对当下困境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探讨了重塑良性人际交往的路径选择。指出行政人与学术人应当正视人际差异、尊重多元存在、倡导信任培植、注重和谐沟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表现为许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感到不适,有的还产生了深深的受挫感。有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压抑、人际关系和谐度和人际关系压力是导致自杀的三大因素。因此,对于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而言,特别是刚入学的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学会人际关系的适应与和谐?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要依赖人际关系、处世技巧。"另有调查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只有青年时期才有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从这个角度来  相似文献   

5.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从动态上讲,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从静态上讲,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是社会的产物,生产和生活都具有社会性,因而人际交往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人的生存与发展都要与他人打交道,都要与他人进行或多或少的交往。  相似文献   

6.
人际交往是现代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同学之间、同事之间、亲朋好友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个人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人际交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心理因素如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群体意识等,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视和利用好影响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因素,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7.
班委是学校课内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老师和同学沟通的桥梁,是班级各项活动主要参与者与组织者,这类人群通常被刻板印象为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乐观积极,成绩优异,然而这部分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边缘性,存在人际交往问题。本文借鉴西方"边缘人"概念,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例,对"班委边缘人"进行界定,并通过调查,对辅导员处理"班委边缘人"的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鲍金勇 《大学生》2012,(19):38-39
看着一些学生的微博或者QQ签名改成"阿岚要上大二不要留级"、"烽紫是在等师弟师妹的到来"之类的信息就知道这是2012年9月刚刚升大二同学对自己的期许。各种分水岭大一一年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讲就是适应的一年,适应大学要独立的生活,适应大学"快餐式"的学习,适应不要太自私的人际交往,适应19、20岁需要的情感满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  相似文献   

9.
施敏燕 《教师》2013,(24):65-66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它是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凭借的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活动。学生是进行口语交际的主体,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教学的目标所在。在教学  相似文献   

10.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与学是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的,它包括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人际交往。有效的教学取决于和谐、有效的人际交往。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及其人际关系.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谈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树军 《教书育人》2000,(16):47-48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当他走进高等院校的时候,不仅需要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还面临着重新融入新的群体,面临着新的人际交往的问题。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在大学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无论在愿望、内容方面,还是在方式上都具有同他们的社会知识经验相对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的不断…  相似文献   

12.
人际交往,也称沟通。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慨念,把它引入教育心理学,为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联系过程。由于人际交往具有直接性、对称性和易反馈性,所以它是人与人联系的最重要的途径。这里主要就学校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谈内已的看法,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又是人们相互交往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所出现的阻碍信息、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因素,并成为困扰工作、学习、生活的心理问题。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赞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每个人都是  相似文献   

14.
态势语,是人际交往中一种传情达意的方式。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体态语言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了解这一点,不仅有助于理解别人的意图,而且能够使自己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表达效果更加直接,进而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中和思想"、"人情法则"、"重视亲缘关系"等长期以来调节着中国人的人际交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人际空间距离出现了变迁与发展,在交往的各个阶段、不同人群之间表征出不同的特点.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人人际空间距离,离析其合理内核,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申淑敏 《学子》2014,(2):44-45
<正>暗示学认为:"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他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通过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其作用往往使别人不自觉的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接受其意思和信念"。青少年正处于情绪感受最敏感时期,是健康情感形成的最佳期,是社会性依恋情结的奠基期。他们对教师的态度表情、行为举止、动作手势、语言语调以及学校的环境布置、人际交往、校风、班风等均有特殊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频繁。交往能力已成为现代人适应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它对人的智力、情感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死死盯着学生的分数,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间交往的正确指导,使得部分学生在班级人际交往中出现种种障碍,时常表现出过分的童稚或与年龄、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是小学生社会化的最重要的途径。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社会需要,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通过交往得到友谊和爱,获得他人的接纳或赞许,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活乐趣。善于交往的人之所以受人欢迎、人缘好,其中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善于理解别人,乐于帮助别人,与人合作协调。人际交往具体包括与同伴、老师和父母的交往。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一个人不是人。其意思是,人都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能完全独立于他人之外,每一个人都必须和他人进行交往,发生一定的人际交往,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一、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中学生人际关系,是指中学生这一同龄群体中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而产生的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按苏格拉底的说法,每个中学生都是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特有的学习、生活和环境决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孤立的人,而必须与同学、与老师交  相似文献   

20.
李云泾 《甘肃教育》2009,(11):40-40
一、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人际交往能力,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未来社会更需要人际交往能力。中学生年龄较小,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面临的社会关系较少,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体育教学中有多种人际交往及相互之间配合的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活动,最能体现学生个人与集体之间、与小集体之间的交往关系,教师应通过体育课教学活动,使学生摆正个人的位置,处理好与他人、集体的关系。体育课教学中的教学比赛、游戏、保护与帮助等,无不体现出人与人的交往,学生从中可以学到与人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