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0月10日,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联合发布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取得的首批成果。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菂介绍,FAST望远镜调试进展超过预期,并首次新发现脉冲星——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已经通过国际认证。什么是脉冲星?发现脉冲星有什么意义?本领高强的星星脉冲星是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  相似文献   

2.
正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氧气。但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些生物可以为人类生产源源不断的氧气吗?还有,你知道5亿年前生产氧气的大功臣竟然是一种石头吗?早期地球的氧气含量极低空气里有多少氧气?大家都会说,21%!但是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的氧气含量却远没有这么高。已有研究表明,早期地球是极端缺氧的。实际上,在地球接近46亿年的历史中,有着近一半的时间可供动植物进行自由呼吸的氧气的含量,还不到现在大气氧含量的0.001%!而现在占据现代大气含量21%的氧  相似文献   

3.
础德 《百科知识》2021,(14):26-27
氧气是地球上大多数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之一,有人担心氧气会被耗尽,那么,这种担心是不是杞人忧天呢? 地球上的氧气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在地球早期,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极其稀少,含量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更多的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等.大约从25亿年前开始,地球大气层发生了第一次"大氧化事件".生活在原始海洋等水域中的蓝藻等单细胞生物启动了这次事件,它们可以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并制造氧气,地球上的氧气含量开始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林泉 《百科知识》2010,(19):27-28
在地球大气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氧气了。早在19世纪,英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曾经为地球上的氧气有过这样的担心:“随着工业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多,500年后,地球上所有的氧气都将被消耗殆尽,人类将趋于灭亡。”这位学者的担心看起来似乎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5.
广闻博见     
“太阳5亿年内烤干地球”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卡斯丁估计,5亿年之内,地球会变成一片沙漠,一切生命都会蒸发,最终将被太阳这个巨型火球所吞噬。推算在3亿~4亿年之内,地球上的一切树木、农作物及其他植物都会死于太阳热力之下,科学家将被迫制造能经受这热力的基因改造植物。  相似文献   

6.
《百科知识》2009,(8):38-38
▲太阳辐射到地球 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3.75×10^26瓦)的1/22亿,但已高达1.73×10^17瓦,即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500万吨煤。  相似文献   

7.
外星家园     
10亿年前,在遥远的宇宙世界,一场惊天动地的巨变彻底埋葬了一个行星家园。如果这场灾难发生在我们的太阳系,地球上的人类是无法逃脱的。但那颗行星上的生命很可能已进化了上百亿年,他们能逃脱这场巨大灾难吗?如果逃脱了,10亿年后的今天,他们在哪里安身立命呢?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起源是个谜,生命的毁灭同样是个谜。地球上,人类记录的物种大约有175万个,而据估计,实际存在的物种可能达500万到1亿个。然而,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地球上曾经存活过40亿个物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物种被淘汰了。其中,恐龙就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科学家们发现,很多物种的灭绝是集中发生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毁灭性事件的发生竟然有着周期性的规律。有些科学家提出,生物大灭绝的周期大约是2600万年。也就是说,每过2600万年,地球上就会发生一次绝大多数物种的灭顶之灾。这就是…  相似文献   

9.
植物和动物的最大不同,就是植物能利用日光能把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建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并同时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动物只能直接或間接地依靠植物而生活。可見由于有了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命才得到发展,繁衍出千万种生物。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呢?这是自然界的最大秘密之一。目前,光合作用的研究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是距离完全解决还很远。那末,科学家在这方面究竟做了些什么工作,取得了些什么成就呢?一个古典的方程式植物所合成的有机物质有四分之三是碳水化合物。綠叶是植物同化碳素的主要机构。如果把綠叶的断面切片放在显微鏡下观察,可以看到,叶片上下表面都有不少小孔,叫气孔;在表皮下面,还有許多圓形或橢圓形的細胞——叶肉細胞;  相似文献   

10.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  相似文献   

11.
全世界有60亿人口,如果平均分配地球上的资源,每个人能分到些什么呢?你会分到:1.7厘米的珊瑚。全球现有的珊瑚礁总长度约为10万公里,分布在109个国家。如果按60亿人口均分,每人只能得到一小块。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提出一个新奇构想:用月球土制造望远镜的反光镜。这将有助于实现从月球遥望太空的梦想。造超大望远镜在月球上架设一个巨大的望远镜一直是天文学家的梦想。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的干扰,所以在月球上建造一个直径10.4米(地球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的镜片直径就是10.4米,哈伯太空望远镜的镜片直  相似文献   

13.
于鹰 《百科知识》2000,(5):48-48
空气、水和阳光并列为维持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三大要素,而空气中与生命过程直接相关的组分就是氧气,没有氧气的地方,也就没有生命(厌氧微生物除外)。正常情况下,人每分钟约吸入氧气250毫升,而其中约32%即约80毫升用来维持大脑的正常活动。一旦大脑缺氧,就会感到头晕、恶心、乃至窒息死亡。人们通常只知道氧气对生命的意义,并不了解氧气对于疾病和衰老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后者正是近30年来化学与生物化学研究的热点。 时光倒退到35亿年前,地球上并没有氧气,而到处充斥着硫化氢等气体,后者提供了当时地球上的  相似文献   

14.
生物武器是一种用生物战剂残害人、牲畜和毁坏植物的武器。 我们把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地球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按形态和结构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等。病毒是没有完整细胞的生命体,细菌和真菌则都有完整的细胞,立克次体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生命形式。病原微生物并不都能用于生物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中,只有极少量可用于生物战,即那些能用人工方法大量繁殖,并能投放或喷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且能在空气中存活,使人患  相似文献   

15.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7):I0002-I0002
这是艺术家描绘的一颗脉冲星和它周围的景象。利用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望远镜,人们在它的周围发现了碎石盘。这颗脉冲星曾经是一颗巨大的恒星,但是在10万年前,它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发生了超新星爆发,解体后灰尘残骸分散到太空。其中一些灰尘再次被死亡的星体吸引,围绕着残存的恒星核即脉冲星运动。超新星是宇宙中铁、氮和其他“重金属”元素的一个来源。星体喷射出这些元素,灰尘凝集,形成尘埃云,成为新的恒星和行星的诞生地。这个新发现的脉冲星给了人们启示,不仅新诞生的恒星周围可能形成行星,超新星也可以利用重金属元素形成自己的行星。脉…  相似文献   

16.
新闻     
哈勃望远镜发现海王星一颗新卫星最近,美国天文学家马克·肖沃尔特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海王星的一颗新卫星。它的直径约有20公里,是海王星14颗卫星中最小的一颗,距离海王星约有10万公里远,每23个小时环绕海王星公转一周,其运行轨道在另外两颗卫星拉里萨和普罗透斯的轨道之间。编号为S/2004N1的这颗卫星非常"低调",亮度极低的它比肉眼能看到的最黯淡的星辰还要暗上1亿倍。"旅行者二号"太空探测器曾于1989年经过海王星,都没能觅得它的  相似文献   

17.
广闻博见     
我国最大近地天体望远镜在盱眙启用我国目前最大的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日前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基地启用。专家预计,该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未来20年内可发现500至1000颗穿越地球轨道、有可能给地球带来危害的近地小天体。该镜为通光口径1米,球面反射镜1.2米的施密特型望远镜,具有强光力、大视角的特点。这台望远镜国内最大,在世界同类型望远镜中名列前五位。实验鼠有了人类免疫系统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成功地为一只老鼠进行了移植手术,使其获得了一个人类的免疫系统。使用这种实验鼠获得的研究成果将更适用于人类,将为诸如开发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将在夏威夷莫纳克亚火山之巅建造设计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建造资金达到10亿美元,这台30米径的光学镜面将是当今集光面积最大陆基光学望远镜的九倍。目前,巨型光学望远镜计划已经被批准建造,项目提出方为加州大学和加拿大大学,其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通过这台巨型望远镜,科学家能够观测到遥远宇宙中正在形成的恒星,以及围绕恒星公转的行星等物质,甚至能洞察到130亿光年外的宇宙。  相似文献   

19.
9月27日夜.中科院LAMOST望远镜在调试中一次观测得到1000余条天体的光谱。截止到发稿,在每次调试观测中,LAMOST都不断地获得1000多至2000多天体的光谱。用于调试观测的天体一般是亮于17等,光谱是在无云观测夜曝光5分钟后获得的。与国际上迄今最多一次观测只能得到600多条天体的光谱相比,LAMOST已经成为世界上光谱观测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20.
《金秋科苑》2012,(5):111-111
近日,中国和印度均已参与夏威夷30米望远镜的制造计划。在这个十年完成制造时,30米望远镜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据悉,这架望远镜的制造成本预计超过10亿美元,中国和印度将承担部分成本,同时分享观测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