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慧芳 《考试周刊》2013,(81):39-40
语文阅读教学呼唤高效课堂.课堂的高效。源于教师的高效提问:摒弃一问一答的满堂问.以“主话题”引领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使课堂提问呈现简约美。“主问题”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提问的简约可以留给学生充分的感悟、理解、交流、提升空间。设计提纲挈领的“主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感悟,可以使师生从繁琐的“你答我问”、“一问一答”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围绕《孔乙己》的教学谈谈主问题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勇 《语文天地》2015,(11):16-19
当前形式主义的“对话”倾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突出表现为:许多教师简单地理解“对话”的概念,认为只要设计好一连串问答,然后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就是“对话”教学。对话其实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巴赫金与对话理论》强调,对话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那么,如何改变现状,让真正的“对话”激活课堂呢?笔者从以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因此,没有人再敢继续“满堂灌”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满堂问”,整个课堂都充满了“问答”:教师接连地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教师指名,学生短促地回答,教师补充讲解,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这种典型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可以说充斥了当前的语文课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这些琐碎的提问(包括谈话)已经侵占了整个课堂,阅读和思考被逼到了课堂的边缘。这种现象,笔者称之为语文课堂提问…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自从注入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后,沉寂的课堂因为“对话”而显露出勃勃生机,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在公开课和观摩课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说已经遍地开花,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几乎成了语文界的口头禅。诚然,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至少这给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注入了新鲜的空气。然而,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无意问会发现课堂上是你说,我说,大家说;师生问答、生问生答、探究交流,一片“对话”声。但静心一想,这种“对话”、“热闹”是确实“热闹”了,但在这“热闹”的背后,似乎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5.
吉彩娥 《考试周刊》2010,(28):52-52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而学生互动则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课堂主要是由教师主宰的世界。在教学方法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充斥着语文教坛。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也只不过是打着启发式、讨论式招牌的“问答法”在课堂中无限制地膨胀,在课堂上,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一连串毫无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向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结论上赶。  相似文献   

6.
将"东北二人转"戏曲形式引进实验活动课,两位同学自由结对,可以一人讲一人做,可以合作操作,两两对话,允许其他同学插问接受挑战、质疑,老师作"节目主持人".活动分三个阶段,这种互动探究二人转实验活动是一种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是愉悦教学的一种尝试.重要的问题在于能否一石激起千层浪,使以生为本,师生互动的波涛席卷我们平静、肃穆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7.
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以来,沉寂的课堂因为“对话”赋予学生“言说权”而显露出勃勃生机,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课堂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然而,不经意间,我感到在学生们变得善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同时,有些“对话”变了味,走了形。课堂上你说,我说,大家说,师生问答、生问生答、讨论交流,一片热闹,但静心一想,这种“对话“”热闹”缺少了深度,缺少了质量“。对话”成了过去“串讲串问“”师问生答”的翻版,致使阅读教…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政治教学,教师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几乎霸占了学生的课堂语言权,掠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即使偶尔师生间进行对话,也仅仅是“老师问,学生答”,且对话内容基本上是教师圈定的标准答案。师生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主宰者与被主宰者、传授者与接受者的主客体关系,师生间的对话只停留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深入到彼此之间的精神领域。这种“独白”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时代呼唤对话,教学呼唤对话,政治课教学更须从教师“独白”走向师生“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过去语文课启发学生思维多采用“提问式”,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无疑是可行的,但毕竟多数是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其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较差。另一种形式是“讨论式”,但这样做有时又流于形式,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可以突破“提问式”而又能避免“讨论式”的弊病呢?我决定试试采用“学生课堂五分钟专题发言”的方法, 二、具体做法“课堂五分钟专题发言”的具体做法基:  相似文献   

10.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答活动有着不可低估的“魅力”,这主要因为问答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能帮助教师通过问与答的互动来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答活动的开展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言素材、锻炼表达能力的  相似文献   

11.
对话式教学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合作方式,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不能将对话式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教师答”的谈话法。在对话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师生之间心灵互融程度将直接影响对话式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从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究活动得到了高度的关注,也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1]。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数学探究活动成为义务教育教材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目前,各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都有探究活动设计,各有特色。数学课堂探究的氛围也很浓,老师总是尝试着将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获得,甚至有“逢课必探究”的味道。这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但其中不乏探究活动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反对一言堂,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于是在课堂上,问题教学得到了空前重视。但是,反思“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反思一:过滥的“问题”教学新课改倡导问题教学、师生互动,但很多新课堂陷入一个模式,一连串的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以问代讲,以问代学,不该问的也问,没有疑问也问,仿佛整堂课就是为问题而存在的。曾经听过一堂“文化大革命”的公开课,授课老师并没用其他公开课上的“问题教学”来发挥所谓的学生主体性,一堂课仅仅是把文革十年里不少震撼人心的东西展现出,特别是讲到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含冤而…  相似文献   

14.
课改以来,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变得日趋频繁,以"问—答"(教学与对话)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往往贯穿整个课堂。统计数据显示:经过十余年的课改,对话教学已成为教师新授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师生的话语比例、话题提出的方式、话题的目的性与严谨性、学生的思维深度及参与教学的程度仍有待提高;对话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教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我们称之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宁鸿彬老师极善于设计教学“主问题”。他极善于用一个或几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问能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课堂活动的主人。宁老师的“妙在这一问”的提问设计艺术,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中的问与答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构建有效课堂、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适时、适当、适度地对学生的问答进行评价,则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一种总结与评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建立和谐互信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朱瑛 《辽宁教育》2006,(6):31-34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以来,沉寂的课堂因为“对话”赋予学生的“言说”权而显露出勃勃生机,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课堂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然而,在不经意间,我们感到在学生的“言说”权得到保证,在学生们善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同时,有的对话变了味,走了形。课堂上是你说,我说,大家说;师生问答,生问生答,讨论交流,一片“对话”,热热闹闹。但冷静观察却发现,这种“对话”、“热闹”缺少深度,缺少质量。“对话”成了…  相似文献   

19.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课堂教学中的探讨和研究包含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对话.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过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满堂问”的现象虽已不多见,但课堂提问模式依然大多是“师问生答”,很少出现“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互动场面,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堂需要怎样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需要教师的“善问”与学生的“会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