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向释词     
屈指算来,传统的释词法已有十数种之多:用同义或近义词解释、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用否定副词“不”加反义词解释、用形象描绘法解释、用具体说明法解释、用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法(即分析法)解释、用追本溯源法(查成语、典故的出处)解释、用比喻法解释、用直观法(眼示、手势、图示等)解释、用对比法解释、用扩充法(用词索分别组成两个复合词)解释、用由音及义法(由词的多音,引导体会词义的变化)解  相似文献   

2.
“过河拆桥”这个成语比喻利用他人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听了以上的解释,你一定会认为这是非常不道德的,可是“过河拆桥”却是一种解数学题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3.
多年的高考复习经验,提醒我成语专项的复习要关注三个环节: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要准确解读字词;一词多解的成语要在使用过程中掌握成语字词与释义之间的关系;易混淆错用的成语要认真琢磨、准确推敲成语的语境。然而在教学中,我将常见易误用的成语交给学生逐一研究,可当学生抱着林林总总的工具书,指着其中的解释词条,仍然懵懵懂懂地提问时,我明显感到能真正帮助学生的成语工具书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4.
借助熟悉成语巧记陌生的文言实词词义,并用已识记的文言词义解释陌生成语意思,不失为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经常碰到一些感情“变色”的成语,现辑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英文趣谈     
一、教授爬到树顶上? (The professor is at the topof the tree in chemistry.) 正好像华文或其他语文一样,英文中有千千万万的成语或习惯用语,它们一般上是几个字连用在一起,而含有特殊的意思。碰到这类成语或习惯用语时,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找出其特别的意思,而不能勉强根据字面的意思来解释、领会,否则,就会误解其意,甚至闹出笑话。  相似文献   

7.
初中教材将成语与俗语、歇后语等一并纳入熟语,成为语汇的一部分,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作了介绍与专门训练。近些年各地中考题在考查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时往往出现“成语使用是否恰当,选成语填空,用成语造句”等题型,不少同学感到陌生,有的似是而非,甚至无从下笔……同学们碰到这些困难,除了平时见得少,积累少,未让所掌握的成语在脑子里“活”起来外,在运用时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8.
望生义是成语误用的一方式,其原因是没有弄懂某一成语的真正意义,只是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了错误的解释和运用。近来,电视、报刊上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就是“美轮美奂”了。  相似文献   

9.
李海林 《文教资料》2013,(25):25-27
现代汉语存现句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独立研究阶段和解释阶段。在解释阶段。学者们从生成语法、“三个平面”理论、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等不同的理论方法对存现句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各理论方法有优势,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成语的语用特点与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精华。成语的语用特点主要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音韵和谐、寓意深远。成语的翻译也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直译法、同类成语借用法、意译法及直译兼意译法。  相似文献   

11.
成语大部分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或源自轶闻遗事、谚语、歇后语。有许多成语,其中闻的意义和语法结构,保留了古汉语的固有特色,按照文言语法的特点来解释这类成语,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义。由于不少成语源于古代,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古汉语特色,所以,反过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成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不少成语中蕴藏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准确地把握这些成语的本意或深刻领会其内涵,有助于我们掌握生物学知识,解释一些奇特的生命现象。现将笔者平时总结的一些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相关的成语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斯毅 《海外英语》2014,(11):54-55
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用中文来解释和学习中国成语——倘若从来不转换角度或思维模式,那么.一种学问就很容易学累、学蔫,甚至学歪。而用另一种语言进行淦释.如用英语来解释中文的成语和寓言,为转换思维模式提供了机会和便利。  相似文献   

14.
对古文<叶公好龙>中"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三句做出了新的解释,试图解决其一直以来解释不一的现象.文章根据成语来源,结合文义对虚词"以"深入分析,并结合社会历史对"凿"字再解.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都会碰到很多成语。有些成语的意思比较乏味,很难准确、灵活地运用。为了帮助同学们轻松自如地掌握一些最常见的成语,不断积累写作词汇,我们特地推出"成语故事系列",让同学们在看故事获得阅读乐趣的同时,既增长知识,激发想像力,又记住了成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成语“曾经沧海”,《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那么。这个解释是否准确呢?让我们从这个成语的来源说起。  相似文献   

17.
汉语里通常所说的“成语”,在英语中叫做“idiom”。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在汉语中,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idiom”一词的解释为: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opaxat ewords.  相似文献   

18.
英语成语和谚语的翻译在语言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一般认为把英语成语和谚语译成汉语的成语和谚语最理想。但实际上两种语言之间绝对相等的东西不多,成语和谚语更是如此,因此,对英语成语和谚语的翻译绝非易事。本主要从对比汉语成语和谚语的角度来谈对英语成语和谚语的理解和翻译。对于成语和谚语的翻译,除非意义相同,最好以解释本义为主,以免造成误解。  相似文献   

19.
成语的语义会随着成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与原语义发生偏差,有些偏差不能视为误用,根据成语语义的发展的理据性和使用频率的支撑可认为是成语的新义。从异解语素、异解结构、异解生成方式角度分析成语的新义,对成语词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成语使用是否恰当的辨析中,我们常常碰到某个成语与另一个成语只相差一字的情况。命题者往往利用相差的那个关键字的语素义所造成的成语意思不同进行干扰,这就需要我们有准确地理解语素义及把握成语义的能力。现就几组常用的一字之差的成语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