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在广告创意中不可或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为广告创意的源泉。汉语言作为中华民族的根,运用在公益广告中,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传统音乐独具民族特性,在公益广告中表达特殊情境下的情感,使公益广告更具"中国风";传统图像作为最直接的视觉元素,与语言、音乐相互支撑,达到有效的视觉共鸣,能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本文以央视公益广告为例,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公益广告中的创意运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戏剧文化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方面传统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两岸戏曲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戏曲文化在台湾日益根深叶茂,台湾的土壤也丰富了戏曲艺术。笔者主持戏曲节目六年来,对两岸戏曲现状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因此一直思考怎样根据受众心理,运用心理学知识有效开展戏曲文化的入岛宣传,为两岸同胞营造一个共同的精神乐园。笔者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戏曲节目《缤纷戏苑》为例,就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开展戏曲文化的对台宣传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方子民 《东南传播》2018,(7):134-136
《耳畔中国》是2017年安徽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节目突破了以往音乐歌唱类节目千篇一律的节目模式,将音乐与传统文化创新结合,在"唱"民歌的同时又"说"民歌,"说唱结合"的创新,打破了民歌演唱纯表演式的展示,缔造了一档真正有意义的、能够代表"中国声音"的节目.文章从节目的制作主题、节目模式、内容叙事、整合传播等四个方面入手,对该节目如何将音乐与传统民族文化完美的创新结合做出探讨,以期对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廖立胜 《传媒》2019,(12):65-6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积极创新节目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少年国学派》《百心百匠》《我是讲书人》《喝彩中华》等一大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其中,大型原创戏曲文化类电视节目《喝彩中华》一经推出就以其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受到观众的喜爱,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节目“拥抱传统,喝彩中华”,以“人物+故事+戏曲”的新颖模式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刘丝雨 《东南传播》2020,(12):56-59
动画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中有过辉煌,也遭遇到发展瓶颈,然而其始终在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又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中国学派"的代表作品可谓是中国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优秀模范,通过对其和近年国内优秀动画电影作品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解析,将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提供经验。结合近年国内优秀的动画电影案例,探讨在文化融合语境下动画电影的创作者从"跨文化价值观的表达"和"动画技术的运用"中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时代精神与民族品格往往从传统文化中孕育而生,中国故事也从中开篇立序。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源头与支柱,是每一代国人身上都留有的时代印记。随着社会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前行,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产物却不时呈现对立姿态。平衡并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新时代讲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故事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人民日报》2018年4月开篇的"走近国医大师系列"文章为研究对象,试探究出传统文化与时代故事之间的结合点。让传统文化不过气,让时代故事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7.
马蕊 《传媒》2015,(18):51-53
戏曲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涵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大众文化的代表,戏曲的传播方式经历了"从戏台到电影、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变迁".新媒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戏曲的传播方式,还丰富和拓展了这一古老艺术的表现形态.当电视媒介与戏曲艺术结合,形成了戏曲类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8.
戏曲电视节目是中国电视节目类型中最为独特的部分,它有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具有丰富的传统知识内涵和强大的艺术魅力。作为民族电视节目的瑰宝,从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戏曲电视节目曾一度辉煌,培养了广泛的观众群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近  相似文献   

9.
浅析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戏曲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媒介,广播、电影、电视推动了戏曲的艺术的传播。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使戏曲的传播方式彻底改变,极大地推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应对新媒体,传统戏曲行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黄玮 《新闻爱好者》2010,(11):126-127
在新世纪,国际音乐教育以坚持多元文化发展和注重保留不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为主要特征。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人民音乐才智的结晶.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创造、发展我国未来音乐的参照系,亦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教材。  相似文献   

11.
在新兴媒介的影响下,传统戏曲不再成为人们单一的娱乐选择,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重点从现代传媒对传统戏曲的文化影响入手,重点从效应、发展困境及发展对策三个角度提供些许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电视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戏曲电视节目也呈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电视台的荧屏上。从舞台戏曲纪录片、戏曲电视艺术片、戏曲电视专题片、戏曲电视剧到京剧名段音配像节目,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中国音乐电视的问世,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的电子技术手段的结合上又走入新的境界,为戏曲艺术插上了电子的翅膀,使这一民族的瑰宝获得了富有生命力的发展远景。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  相似文献   

13.
李倩 《新闻传播》2023,(18):62-64
“国潮”席卷中华大地,伴随多元化潮品中国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式走入人们视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创意的风尚也让艺术与影视设计备受影响。为此,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基于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新媒体动画,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动画创作中的创新路径,以期为传统文化元素的优化应用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方良 《兰台世界》2012,(19):33-34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受到国外音乐文化的冲击,许多音乐人因此展开了对中国音乐发展"国际化"与"民族性"问题的思索,开始主动引入国外音乐元素并逐步改良传统音乐艺术。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盛行和国乐改进的出现,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独特音乐现象。  相似文献   

15.
李菲 《东南传播》2012,(1):77-79
近年来韩国电视剧、音乐、电影在中国文化市场掀起滚滚"韩流"热浪,让中国观众记住韩国明星、电视情节的同时也逐渐了解到韩国文化。同属于儒家文化圈,我们在了解韩国文化的同时,韩国人尤其是接触过中文(以留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如何呢?本研究将以上海交通大学的中韩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他们对华语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同层次的认知程度差异以及具体分析韩国留学生认知与他们学习中文的时间、在中国的居住时间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子柒短视频的走红,是一种现象级的文化传播革新.通过镜头语言描绘了科技"快"时代中淳朴的田园生活,这是"快生活"和"慢生活"之间的一场较量.从无人知晓,到如今国内外的视频博主争相效仿的局面,李子柒式现象影响力涉及广泛.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基于短视频与社交媒体的渠道创新,打破了近几年来的关于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大多遵循的固化思维,而其短视频作品中所体现的技术表达和文本策略就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是值得时代媒体借鉴的一种传播路径新逻辑.通过对"李子柒现象"的研究,探究新时代中网络大背景下文化传播路径新的突破点,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器物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的特征,透过中国器物发展,可以看到一部完整的中华文明史。《国家宝藏》以国宝重器为载体,讲述器物从"有器之用"到"器以藏礼"内涵演进的过程;以文化传播为核心,追溯陶器、青铜器和玉器等国宝发展历史,通过一件件文物展现中华文明的进程;以承继弘扬为目的,透过器物表达"守护"主题,展现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涵。从器物自身到器物、文化、国运相结合的形式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近些年中国动画出现了"复古热"当然这个复古热不是旧衣旧穿,而是指的旧衣新穿,以新的形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的民俗文化又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也正是因为创作者们抓住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可再生的价值,使中国原创动画再次得到社会好评.本论文主要从中国动画的发展进程、选题、选材进行了分析论证,来探究中国原创动画找到了动画的新出路.能否认为这次原创动画热潮是因为有效的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元素符号有关系,也为今后国产动画创作给予了一定的鼓励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音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神韵及审美习惯.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继承、弘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对于维护国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文化自觉的演变中,张元济、高梦旦、邹韬奋、郑振铎、叶圣陶等出版人作为"少数人"的代表,形成了知识分子的群体自觉,完成了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这一转型既以近代出版业为平台,也与出版的现代化同步。在转型中分化出来的两大主流——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中流砥柱,也成为近代文化自觉中从"少数人"走向"多数人"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