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多年以前,上海某中学请了许多学者专家讲什么读书方法读书经验,后来还出一本专集。曹聚仁约略翻过之后.总结为“多读多看多做”。曹聚仁说他有点佩服康德,因为他能够“接受了一个人的见解,又立刻能把那人那书的思想排逐了出去,  相似文献   

2.
正在翻阅曹聚仁所写的(《我与我的世界》,电视里传来经普椿女士去世的消息,这使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其父亲、名教育家经亨颐的描述。经先生是曹聚仁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校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不过,在素质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的今天,了解一下他当年所倡导的人格教育,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和曹聚仁开始交往是1933年5月7日。曹聚仁聆听鲁迅演讲。是在鲁迅刚到上海定居不久的1927年12月21日。曹聚仁第一次面见鲁迅的时间应是在1930年。曹聚仁和鲁迅的书信来往则还可以追溯到1931年。鲁迅和曹聚仁的交往,主要是在曹聚仁任群众图书公司编辑,主编《涛声》和编辑《太白》、《芒种》期间。他们的交往也是围绕这些杂志的工作而开展的,鲁迅对这三种杂志都是持支持态度的。鲁迅与曹聚仁不论从思想意识,或是志趣爱好,都有一定的距离和异同,然而他们彼此的交往能不断发展。就是鲁迅坚持取大节而略小节的交友之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曹艺 《文教资料》2001,(3):59-64
一册薄薄的近2万字的署名“曹聚仁” 编著的小册子《李秀成》,1934年3月25日由上海新生命书局作为新生命大众文库“民族英雄事略” 之11出版了。由于当时的复杂原因,该书的作者被张冠李戴。其实,它的作者并非曹聚仁,而是他的胞弟曹艺。六十六年后的今天,该书仍作为曹聚仁的佚著被世人所推重,称它为“这是自太平天国失败后本世纪用白话文为太平天国人物作的传记,也是首次为李秀成作的传记。”1999年《书窗》第2期刊登了盛巽昌撰写的《曹聚仁佚书<李秀成>》,8月9日 《旧书交流信息》报又转载了此文。南京市政协终身委员。中国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名誉主任曹艺先生,因此接二连三收到全国各地读者来信,与其探讨《李秀成》一书的有关情况。曹艺先生不顾年迈体弱,三次给中国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的柳哲去信,并寄来《话说“曹著<李秀成)小册子” 的来龙去脉》一文,向世人揭开掩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李秀成》一书的作者的谜底。这篇文章是今人客观真实地研究曹聚仁至为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曹聚仁与鲁迅的关系是人们所熟悉并经常谈及的;但曹聚仁与虽为鲁迅二弟、却有着不同追求的周作人的关系相当密切,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或许“曹聚仁与周氏兄弟的关系”将给人们提供一个理解曹聚仁的思想和学术以致性格复杂性与丰富性的极好视角;本文想提供一些有关曹聚仁与周作人关系的材料,以供对此课题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在翻阅曹聚仁所写的《我与我的世界》, 电视里传来经普椿女士去世的消息,这使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其父亲、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的描述。经先生是曹聚仁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校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不过,在素质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的今天,了解一下他当年所倡导的人格教育,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曹聚仁(1900—1972),浙江金华人。现代作家,以散文见长。作品有《文思》、《北行小语》等。曹聚仁四岁时就开始读书。其父是清末维新党人,在光绪三十二年就办起了新式小学,却叫他从“四书五经”读起,一直读到《纲鉴易知录》、《近思录》。期间,《诗经》统背过九次,《礼记》、《左传》念过两遍,《尔雅》念过一遍。曹聚仁从小就善于思考,具有怀疑精神,他的父亲时常叫他读《近思录》,用的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注本。尽管《近思录》上有许多著名学者的种种不同说法,但其父却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是贤人的话,会有那样的大不同,也不知偏向哪一面。有…  相似文献   

8.
曹聚仁的《鲁迅评传》初版于1956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的而非“神”的鲁迅形象,摆脱了同时期大陆鲁迅传记写作中的“神化”倾向,曹聚仁自然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之后“人间鲁迅”写作范式的寂寞先驱和最早开拓者,《鲁迅评传》成为鲁迅传记“去神化”写作范式的发轫之作,其贡献不容抹煞。  相似文献   

9.
书是很脆弱的,我和父亲都是这样,在乱世中和书聚聚散散。曹景行说过,读书是新闻人的后盾。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曹聚仁的儿子,他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工作;1989年移  相似文献   

10.
世间有许多读书种子,但他们读书似乎于他们的精神无补,反而读成呆子,读成迂腐可笑之人。曹聚仁先生说他曾听说过浙江金华有个姓郭的,书读到能将《资治通鉴》背诵一番的程度,但写一个借伞的便条,却写得让人不堪卒读。  相似文献   

11.
形中实左的曹聚仁始终想做一个“革命的旁观者”,然而在左右对峙激烈的50年代,要想保持自由知识分子的思想立场,绝不可能。左右夹缝中的尴尬处境是构成曹聚仁身份困惑及焦虑的内在动因。他一方面借助于被时局无情抛到荒岛上的陈天声、滕志杰的命运遭际反衬出国内政局动荡给南来知识分子带来的身心焦虑,另一方面批判香港金钱情色社会对那些有着传统文化根基的南来人的冲击和腐蚀。善恶分明的审美态度和理想化的结局安排,可以看出作者企图用传统伦理文化来协助现实生存,重构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2.
世间有许多读书种子,但他们读书似乎于他们的精神无补,反而读成呆子,读成迂腐可笑之人。曹聚仁先生说他曾听说过浙江金华有个姓郭的,书读到能将《资治通鉴》背诵一番的程度,但写一个借伞的便条,却写得让人不堪卒读。  相似文献   

13.
曹聚仁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记者和学者,早在60余年前,抗日战争爆发的前数年,他只有30余岁时,已经是上海的名作家、名教授了.那时候郑振铎出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长,罗致了不少的名作家、名学者在那儿当教授,曹聚仁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当时我只有20出头,便很喜欢拜读曹聚仁先生的杂感文,觉得篇篇都隽永有味.  相似文献   

14.
世间有许多读书种子,但他们的读书似乎与他们的精神无补,反而读成呆子,读成迂腐可笑之人。曹聚仁先生说他曾听说过浙江金华有个姓郭的,书读到能将《资治通鉴》背诵一番的程度,但写一个借伞的便条,却写得让人不堪卒读(那便条写了5000余字)。读书多,莫过于清朝的朴学家,然而,像章  相似文献   

15.
执教36年的金老师曾不公正地对待一个学生,导致这个学生中途退学。此事使金老师退休后时时受到道德和良心上的谴责。此类“终身的遗憾”连现代著名作家曹聚仁也有过。二十年代末,他在暨南大学附中任教。一次他讲解汉乐府的《陌上桑》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大声提出异议。恰巧曹聚仁这天身体不适,情绪不  相似文献   

16.
2011年2月23日,学校“能仁教师”读书会成立,“能仁大讲坛”邀请许新海博士作开坛的第一次讲座.请他讲讲自己的读书心路。许新海是从实小成长起来的典型的“能仁教师”,他讲得很实在,也很动情。他说:起先,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现在,读书是一种需要。书,改变着他对教育的理解,提升着他对人生的认识……老师们为他身上所散发的睿智和坚韧而动容。  相似文献   

17.
曹聚仁与梅兰芳神交多年,他们于1933年2月就开始通信了,但第一次见面却是在50年代。 那一天,北京护国寺—号梅兰芳的家中格外热闹。梅兰芳夫妇、梅葆玖都在场。曹聚仁夫妇是带着侄女曹景滇一起来的。两位大师就中国戏曲源流和戏曲的演唱做了深入探讨。曹聚仁谈到:解放前梅兰芳只在北京、天津、上海、汉口、杭州、南通、香港几个大城市演出,守着昆腔的大本  相似文献   

18.
曹聚仁(1900—1972),浙江金华人。现代作家,以散见长。作品有《思》、《北行小语》等。  相似文献   

19.
序三十年代前期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写评论性短文——即后来所谓“花边文学”的同道中,我和徐懋庸、周木斋、陈子展、曹聚仁四位较熟,说是较熟,也不过公开场合之外,偶尔有些私人过从而巳。那时子展和聚仁巳是上海滩上的名教授,一个在江湾复旦大学,一个在真如暨南大学,都要来去奔波。聚仁先生每星期还到亚尔培路(现在的陕西南路)回力球场消磨上一两个夜晚,自说要通过回力球赌博研究他的“适然史观”,不用说更忙了。  相似文献   

20.
读《读书杂志·史记杂志》张家英西伯日文王《周本纪》: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读书杂志·史记第一》:念孙案:“西伯日文王”;本作“西伯文王也”。今本既衍“曰”字,又脱“也”字,此是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