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实"的教育死了,当然教育的死亡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灭亡。走向虚无主义、痞氓之性、文化荒漠、规范正义与符号自由之途的教育注定只能一死,或许,"真实"教育的埋葬之地又会是"真实"教育的重生之地。  相似文献   

2.
张铎 《学子》2014,(7):31-31
中国的思想家都重视教育的作用。之所以重视教育,就在于教育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人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思想家都重视教育的积极作用。一、孔学的教育观念:学思结合孔子认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实质上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宋代理学家张载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层人性论。"天地之性"是本然之善性,"气质之性"则是后天形成的有美恶智愚之别的性。  相似文献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揭示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教育终身化追求与文明家庭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类发展链的综合链接、"哲学.科学.教育"思想理论资源的综合运用、走向"人之为人"的人文教育归路等方面论证了实践辩证法.人学辩证法.教育辩证法的关系。认为人类只有通过不断地辩证叩问历史、反思文化,才能追寻到人的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辩证归途,而坚持"文化.文明.文脉"三位一体,迈向"人之为人"的人文教育之归路——人类精神与灵魂的王国,是当今教育最根本的价值所在,也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疑问,反映出建国后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情况下存在问题。本文从"钱学森之问"入手,探究疑问背后之实质,讨论杰出人才的教育问题,最后尝试对"钱学森之问"涉及的教育问题提出相关的教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廷翰是谁?他是一百年前上海万竹小学的校长,留下《贫民教育谭》等文章,讲了几句诸如"小学校实之为国家之基础""国之富强,不在于少数之特别人才,而在于多数之普通国民""养成健智之国民,培养国家之元气"之类有关教育的话。当然,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很多有关教育的话。"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算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师语言在生命教育中的运用,教师语言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呈现真善美。"语言之真"表现为体验之语、智慧之言;"语言之善"表现为平等之语、尊重之语、赞赏之语、关爱之语、批评之语;"语言之美"表现为语言的逻辑之美、表达之美,幽默之美等。教师语言是教师的生命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体现。语言技巧必须合乎生命之道,才能在生命教育中不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要获得质的提升需要完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人的哲学、生命的哲学。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心灵则是生命之体,身体则为生命之用,身心畅通是生命机体活跃充沛的条件,自孔子"六艺"到阳明"良知学"都以此为本。依照心灵大体的观念,当下及未来之教育必须着眼于具有平民人格的"精神贵族"即儒家之"大人"或"大丈夫",如儿童教育则重在心灵开放、气机通达,使之身心舒畅,进而步步提升前进。教育理念上必须"由器入道",方法上要以生命的养成为鹄的,才能造就健康、向上、奋进的社会栋梁。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的"求势"就是要通过顺应时势,努力造势,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和教育实践如高山之巅的园石,居于教育改革之巅,不动则已,动则势不可挡。创新教育的"求势"发展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展开:从宏观上,应当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之势;从中观上,应当求创新型大学建设之势;从微观上,应当求教学改革之势。  相似文献   

10.
陈燕 《中学物理》2012,(7):51-52
1诗性教育之感悟"诗性教育"是一种以"浸润"和"体验"为特征的教育,它让教育成为一种自然的流露和呈现,犹如山峦之颠奔腾而下的泉水,途经悬崖飞流直下化身为气势恢宏的瀑布,遇到山石激情迸射水花四溅,沿山间沟壑潺潺流淌泉水叮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