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试行稿)》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从而对更加注重、更好彰显音乐教学"以乐怡情、以情育人"的特殊功能提出了新要求。课堂是音乐教学的主阵地,能否有效调节课堂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已成为衡量课堂高效与否、教师主导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教师的"主导"能力呢?笔者就此作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犹如沐浴的春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音乐教育的形式也逐渐由简单练声视唱、学习歌谱歌词等传统教学老套路,转变为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的开放式教学。本文作者从"民主平等、合作探究、自主发现、激活潜能"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3.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好课,应当精心设计好课堂结尾,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1.问题解决型。扣人心弦的课尾小结必能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从儿童心理特点来看,一节课快结束时,学生的注意力涣散,情绪低落。此时若能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钢琴演奏实际上包括了生理运动和心理活动这两个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部分。试想,如果只有技术没有心理活动的参与,那么演奏的作品只是有"形",而无"神"。钢琴演奏中包含了联觉、联想和想象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心理张力"则是钢琴演奏心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心理张力是指当人具有一定的目的、需要和动机的时候,在心理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动力。本文是以李斯特的《塔兰泰拉舞曲》为例,较为详细的阐述心理张力在其演奏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5.
沈亚娟 《考试周刊》2013,(1):182-183
<正>现阶段,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老师是"美"的代言人,是手持情感金钥匙,开启学生心灵情感的"美"的使者。同时,音乐又是一门情感艺术,它使人更直接地进入情感世界,它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情感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更有利于人的心灵净化。不论是上哪堂音乐课,教师不仅要把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感  相似文献   

6.
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中涉及许多的音乐美学问题,如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等,汉斯立克以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质作为基点来阐释这些音乐美学问题,该书集中反映了汉斯立克的自律论美学现点.  相似文献   

7.
程方 《儿童音乐》2012,(7):52-53
音乐课堂中的问题千千万、万万千,除了教师自身的音乐专业素养不强、专业水平不够所造成的问题之外,归根结底,其他的问题基本是由于对音乐学科的本质属性、核心价值不甚了了造成的,如音乐教学总是"寻找音乐之外的非音乐信息","音乐课变成辅德、益智、健体的工具",教师"肢解音乐、讲解概念",进行"单纯枯燥的技能训练"等。这是一个音乐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动",那就是让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动",使学生在精神、心理、思维和身体活动诸多方面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的能力。第一,让学生在课前准备时动起来。如  相似文献   

9.
焦玲 《教师》2014,(18):48-49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情感与态度是小学音乐的重要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创设情境,以情激学;情感投资,以情动情;巧设疑问,以情导学;以听传情,以情明理;创新评价,以评促情等五个方面阐述小学音乐情感教学的方法与心得,以期与教学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3,(A1):65-66
数学是理性的,但数学教学如果光有"理"而无"情",那教学必然缺少生命的灵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实施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唤起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是建设高效数学课堂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和活动的特点,逐步探索实践了"四步情感教学法"。第一步,设境引情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设境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影像资料、即兴表演等。恰当的设  相似文献   

12.
冯虹 《快乐阅读》2011,(21):151-154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新课程教育观,注重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表现、创造音乐的过程,以达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乐趣,表达个人情智的目的,从而充分体现音乐教育的各方面功效。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老师的信任、尊重、帮助和赏识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各方面的音乐能力和个性,着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课中,多媒体课件只是用于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其优势与弊端相辅相成。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合理运用多媒体,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闻可感和可歌可泣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接受美的熏陶。一、借助形象,创设情与境,达到"以形悦目"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美与崇高其实就存在于自然与人生中。"同样,"美与崇高"存在于音乐中,生活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把所有在人类心灵中占据地位的至真、至善、至美的东西,毫无保留地提供给我们的感性和情感,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愉悦.  相似文献   

16.
正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当人们用言语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因此,情感体验是一切音乐以及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它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他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心灵与时间的艺术,是情感与素养的艺术,对美化生活,陶冶性情,端正生活态度都有重要作用。高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衔接、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音乐与德育、音乐与生活的交融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情感共鸣是活动的最高目的。幼儿情感的激发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如选择合适的教材,创设有趣的情境,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有幼儿自主、自愿地参与才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也才能真情流露。  相似文献   

19.
音乐本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体验、发现的过程。由于应试教育下音乐这一学科长期以来作为副科存在,一些学校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不重视,用语数外来挤占音乐课程时间。既然新课改倡导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加之音乐自身的特点,在组织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妨采取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对学生素养全面性的关注,"音乐素养"这一传统概念又重新摆到教师的面前,所不同的是,人们不再认为音乐素养就是那种"唱几个小曲,用几种乐器……"的组合,而是指人在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种融会贯通,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丰富情感。当音乐素养被赋予时代气息时,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细细咀嚼这蜕变后的"音乐素养"。在我们苦苦探寻音乐素养内涵的过程中,我们幸运的发现,原来构成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