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考试背后的教育之痛教育现象一:2004年惊现教育特殊现象:“南京高考之痛”。人们议论纷纷,是素质教育的错,或是理解并实施素质教育的错。还是考试的错?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在总结“南京高考之痛”后说:“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其本义是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2.
语文闲谈     
1.汉字太奇妙 一位美国来客说:“中国大胜美国”表示中国得胜,“中国大败美国”也表示中国得胜。“胜”也好,“败”也好,总是中国得胜。汉字太奇妙! 2.培根谈读书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历史使人明智,读诗词使人灵秀,读数学使人周密,读科学使人深刻,读论理学使人庄重,读逻辑学使人善辩。” 3.矛盾字谜 人有它大,天没它大。(“一”:人 天 ) 加上一直,却成一弯。(“由”:曲) 遇到白,反而黑。(“七”:皂) 明明水少,却成水多。(“泛”:水缺乏、水泛滥) 嵌上金,变成铁。(“失”:铁) 牵 来 一 匹 马 , 却 成 一 头 驴 。(“户”:驴) 4.字母猜谜 “…  相似文献   

3.
富兰克林说:“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所以我们要博览群书,写作文时才能“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4.
弗兰西斯·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弗兰西斯·培根 (FrancisBacon ,156 2~ 16 2 6年 )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语 )。他在《论说文集》中有一段隽永的箴言 :“历史使人明智 ;诗歌使人聪慧 ;数学使人精明 ;博物使人深沉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在《伟大的复兴》第二部分《新工具》中 ,他更鲜明地指出 :“人的知识与人的力量是合二为一的。”这一命题被后人简化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千古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意为 :一旦人们认识了自然 ,也就获得了知识 ,获得了力量———…  相似文献   

5.
成人教育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服务裴胜辉“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成人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必须主动自觉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服务。人的科技知识主要是从学校和实践经验中获得的,而学校教育是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技思想、培养科技思维的主渠道.教育对人...  相似文献   

6.
少年爱幻想,老人重回忆,此话确为至言。可是,柯切托夫却说:“回忆使人衰老。”他的看法太消极了些。回忆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有首流行歌曲唱得好:“往事值得回味……”。不是吗?回忆往事有的使人警觉,有的使人振奋,使人鼓舞。古语有云:“前事不忘,后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说“书是‘面包’”;莎士比亚说“书是营养品”;縻而顿说“书是乳汁”,培根说得更加广泛:“书籍好比食品”。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  相似文献   

8.
“行李”是古今通用词,它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出行者所携带的衣箱、铺盖等物”(1989年版《辞海》)。而在先秦时期指“使人”或“行人”,即外交使节。《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杜预注:“行李,使人也。”又《左传·襄公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杜预注:“行李,行人也。”又写作“行理”,《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杜预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即掌管聘问、接待宾客的使者。  相似文献   

9.
十二、《子产相郑伯如晋》 1、教材125页[注]释“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句:“使:派人。坏:毁坏。”这里,“使”为使令动词,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手下人)。而注释中将“使”直接注成了动宾短语“派人”,是不确的。“坏”应为形容词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毁坏”,而不宜直接注释为及物动词“毁坏”。句子成份的省略和词类活用,乃是古文中常见的用法。愚以为不注则罢,注则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都有着深厚的人本传统,核心是“使人成为人”。教育中的“人本”模式是与工具主义模式相对应的,它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以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生活方式为培育目标,核心是让大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当代高等教育的基本困境源于“成人”与“成才”的悖谬,其化解之途在于树立“人本”教育理念,贯彻“人本”教育原则,运用“人本”教育方法,实施“人本”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愉快教育”亦称“快乐教育”,这是目前我国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改革实验。这项改革实验,将为我国小学教育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开辟了一条新的领域与途径。一、实施“愉快教育”的理论依据实施“愉快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使人在智力、体力方面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使人的个性、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得到广泛的、统一的发展。小学阶段是人的品德、智能、体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中,新课程方案是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创造性的劳动变成现实的。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管理理念及所产生的行为将直接决定新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况。作为一校之长,如何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上做好文章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呢?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制度管理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公开性”和“公正性”,使得学校管理走上了法规化的轨道,但是,它在操作中往往忽视了人的“千差万别”性,使学校管理变得“刚化”,缺乏“人性”,从而在某些时候会挫伤有特殊情形人的工作干劲与热情。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根据现代管理的“人本原…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正式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肯定了美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美育所着眼的是人们身心的全面的发展 ,而且只有通过美育才能使人的素质和其他方面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正如美育专家所说 :“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地培养人 ,也就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协调和谐地发展” ,“使人的潜在的心理要素得到开发。”在创新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列入素质教育的重点的今天 ,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学科教学 ,如何发展学…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教真育爱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的最终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有全面教养,使人能全面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以此理念为主导,云南省教育厅提出了“三生教育”的理念,“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形成、维护、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是一致的。2009年5月2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和云南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中国“三生”教育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本刊记者就实施“三生教育”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实施途径等问题采访了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  相似文献   

16.
古代汉语里有使动式,现代汉语里也有使动式。请看下面的例子:A 喜欢人。就是“使人喜欢”。他真讨人喜欢。B 气死人。就是“使人气死”。可叫人气死了!C 春风醉人。就是“春风使人陶醉”。这风真凉爽,使我都陶醉了!这三组中的句子,都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句式。每组中的第一个句子,就  相似文献   

17.
这句话很有意思。不是别的,而是她的“美”将人们knock out(击倒)了,所以短语“knock someone out”不光有“击倒、打败某人”的意思,它还有“使人大吃一惊”, “使人万分高兴”的意思。如:  相似文献   

18.
王玲玲 《教育艺术》2004,(12):54-54
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本质在于“发展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人”,真正把学生从课堂的束缚对象解放出来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使班级富有成长气息,这是在实施新基础教育改革中,必须深人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美育人”教学模式,是为了达成我校“以美育人”教育模式中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以“整体优化、渗透美育”为原则来调控教学变量的一种教学组合方式,经过了七年的艰苦探索,“以美育人”教学模式在推进我校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下是我们设计和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以美育人”教学模式的设计(一)背景我校的教育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90年9月至1994年7月是营造“艺术教育特色”阶段,这一阶段的探索使我校摘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之后转入第二阶段,着手构建“审美教育模式”;自1998年至今是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从素质教育的特性看,素质教育是优质教育,是旨在使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其实质在于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使学生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开发与提高。因此,要求教学所涉及的各个因素都要作出新的调整,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 一、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原则 1.导向原则。国家要兴旺,经济要发展,关键靠人才。 江泽民说:“教育要为培养合格人才作贡献。”传统的“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教育观念已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应是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