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庆富 《教育艺术》2005,(12):54-55
这里不美其名日:“教育后进生”,而实说:“教育差生”。这实在是因为这更符合这类学生在我们一般教师心中的真实印象。的确,无论我们怎样“偷换概念”,以诸如“后进生”这样的新名词来麻醉自己,也无论我们怎样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苦苦地“摸爬滚打”,“上下求索”,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差生教育依然是我们难以解开的死结,难以逃出的罗网……直到听了江苏大学一位实习老师的课,我方醍醐灌顶,有大彻大悟之感。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的教育机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课程改革深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课堂上教师的教育机智更显重要.本文教育机智的定义以及教育机智的理论基础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教师教育,需要冷静衡量教育理论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论教学观,提供优质的教育理论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以改变当前教育理论被渎贬的实践态势。  相似文献   

4.
最好的鞋子不是那双价格最贵的,也不是那双款式最时尚的,而是那双穿着最合脚的。同理,最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感觉最好的,而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为最好的。这是教育的常识,但却往往被我们过于“功利”的眼睛所忽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常常好心做了“坏事”。  相似文献   

5.
教师难有不被学生顶撞之时.此时老师尽管没有过失,但作为教育者被自己的教育对象顶撞,难免不感到尴尬,此时如运用一些谈话技巧将会减弱或消除这种尴尬,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可以由此接着进行,不至于因尴尬而终止.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慈悲     
丁之境 《师道》2013,(5):40-40
很多年前,听过两个从佛家理论解说教育的段子:段子一:按照禅门的"顿悟"说,学生优秀与否,和老师没有多大关系。优秀的都是顿悟的,不优秀的是还没有顿悟的,有些人迟早要顿悟,而有些人则一生都是不开化的。所以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一直在做无用功的职业。这辈子做老师的,都是上辈子干了坏事的人,佛罚这些人用一生做无用功来赎罪。段子二是以段子一为理论基础的,或者是段子一的形象化、具体化、幽默化: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这看起来很符合佛家的轮回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教师教育范式日益陷入困境。为了准确地把握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需要我们对传统的教师教育进行系统地分析,充分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和理论基础,以明了其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表现。传统的教师教育范式是建立在客观实证主义知识观和行为主义等理论基础上的,具有明显的客观主主义倾向。传统教师教育范式强调理论传授和强化训练,以达成预定的"能力"和"标准"为目标;以科层组织和科学管理为特征,追求效率和控制,通过教师证书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教育实施组织和管理;以理论性课程为主,在教学上偏重传授和训练。  相似文献   

8.
本就教育的主体性问题在已有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全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对人的主体性的实质做出一个有心理学意味的界定之后,又提出人的主体性的普遍性与差异性,并在其差异性中提出量与质的差异的存在、表现与其意义以及提高人的主体性的心理学条件和途径;第二部分则把教育的主体性分为教育培养目标中的主体性与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并论证了二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的核心问题即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从其发生、实现的条件以及其发展的不同水平和阶段性进行了分析说明,并提出加强、提高这种主体性的要求与建议;第三部分则是在已有的议论的基础上再提出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夸美纽斯说过: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明明说的都是为孩子好,可他们就是听不到心里去。孩子为什么听不进我们的唠叨?就是因为我们太唠叨。某种程度上讲,当下学  相似文献   

10.
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一个小原理,但是对于教育方式的影响却十分巨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即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则是新行为丰义代表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石和核心,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钟摆”倾向的反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教师学习是教师基于发展这一目的而对外在教育经验、观念的吞吐、适用和整合活动。在当前,一种以教师个体、经验、实践为本的教师学习观大有主宰我国教师教育主流之势,导致了"钟摆"倾向的产生。教师的发展需要教育理论,需要教师教育者,需要接受学习。从内因与外因间的互动转生关系出发,重建"教师学习"概念,是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走出钟摆困境的应然出路。  相似文献   

12.
失真的教育     
陈琴 《中学教育》2007,(3):20-21
前不久,应邀到一个学校去上课。去之前,校方要求把我讲课的教案发过去,说是给听课老师准备的。到授课时,我大吃一惊: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及表述能力。我判断出这并不是一群读书多的孩子,然而学生对我的每一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中的军军是个玩心重、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英语默写每次都是错误百出。老师多次批评,收效甚微。在老师“一筹莫展”的时候,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军军居然主动向教师索取一张能够“克服毛病”的纸条。  相似文献   

14.
方胜林 《上海教育》2007,(8A):13-14
中小学教育本属创新教育的最前沿阵地,但实际上却有滞后的迹象。喊了多少年素质教育之后,作为素质教育重要一环的“创新”教育却没有真正深入到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教育方法之中。前不久,某报登载一则新闻:一位曾经因“创新教育”获奖的小学班主任,为减轻学生负担,  相似文献   

15.
1.参与式批评教育.批评教育学1生时,如果教师仅以教育者的身份去进行,学生常常会产生反感.如果教师参与其中,把自己和学生一起做一个被批评者,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学生结构来看,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教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他们从会说话起就在一片祖辈和父辈爱的欢呼声中成长,之后进入小学校门,又在百依百顺的拥簇和满怀期望的表扬声中走进中学大门。他们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在家听惯了父母喋喋不休的  相似文献   

17.
“单亲家庭的学生愈来愈不好教”。这是现阶段很多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作为教育者应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相似文献   

18.
让幸福走进教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地把教育和未成年人未来的幸福联系了起来。让教育为了人的幸福,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意向。但是,教育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必然的幸福,而许多被普遍认为幸福的人们似乎并没有得益于他们所受的教育。在我们不能保证教育的结果必然使人幸福的前提下,现实的思路也许是先让幸福走进教育的过程。让幸福走进教育过程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教育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与学生谈心是一种较常用的教育方式。但令很多老师头痛的是,这种方式常常达不到预期效果。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不妨回想一下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以下四个问题你是否想过呢?答案也许就在其中。  相似文献   

20.
读教育家的教育理论,经常能发觉自己置身于教育家的视野之中,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他们的教育原则来实施日常的教育教学。比如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这本书,他在书中阐述的这一道理:相信教育的力量,就是相信自己的劳动,相信教育者能够主宰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