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朱连清 《辅导员》2012,(26):16-17
每逢佳节去乡下探望年老的父母,总会顺路去拜访我曾经的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施玉华,70多岁的她现在依旧精神矍铄。每次见到她,我总会忆起三十年前施老师那些语重心长的奖惩……小时在一所名叫濑阳小学的村小读书,甚为顽皮,每到中午休息的时候,我们这群小猴子便会蜂拥而出,逮蛙摸雀。这一天,我们带上了小玻璃瓶和一根小竹签,来到校外的土坯墙边捉蜜蜂,看着蜜蜂飞进了  相似文献   

2.
张小失 《课外阅读》2007,(12):57-57
上写作课的时候,语文老师问:"谁看见教室后墙黑板边贴着的那张小纸条了?"同学们一起回过头,黑板周围什么  相似文献   

3.
自从程少堂老师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后,关于“语文味”的研究已达十年之久,期间争论从未停止,主要围绕“语文味是什么”和“如何体现语文味”这两个问题展开。今天,人们再次质疑语文味这个命题,我以为还是针对语文味的模糊性而言的。  相似文献   

4.
走进窦老师的课堂,语文味的咬文嚼字随处可见,每一处更可见窦老师巧妙的设计,那都是匠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0期的《语文书不必通背》一文,对于张德银老师的看法,我也想冒昧地提提自己的想法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仁一起思考并商榷。  相似文献   

6.
《家教世界》2011,(6):37-37
上作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问:“谁看见教室后墙黑板边贴着的那张小纸条了?学生们一起回过头——黑板周围什么也没贴呀!  相似文献   

7.
“语文味”这个词,在程少堂先生第一次提出时,便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在提倡回归语文本色的今天,“语文味”已成为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但是在语文考试中,却常常出现没有“语文味”的试题,如:  相似文献   

8.
曾听齐鲁名师毕淑娟老师做过报告,她曾经说过,“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一是要有书声琅琅的韵味,二是要有咬文嚼字的滋味,三是要有动人心弦的情味,四是要有余音绕梁的回味。”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一节课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0.
郭萍萍 《课外阅读》2011,(10):338-339
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每一个中国儿童学习的首选内容。而小学语文,更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本人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跌跌撞撞这几年,却总也不得要领。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师告诉我:语文教学主要有两个任务——让学生学会阅读以及学会表达,教语文就要有“语文味”。从此,我不停地琢磨实践,终于有所顿悟,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小语大纲中要求我们的:学生的字要规规矩矩得写,话要清清楚楚得说,课本要仔仔细细得看,练习要踏踏实实得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指的是教师在对教材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融入对自身能力提升的认知,添加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剖析,点缀新式理念的课程标准,熬出一锅以学生为本位、师生互帮互助的和谐之味。重在让学生以味助学,以味相长,以味阐意,与老师互学互进互享互赢。让这种"语文味"弥漫到学生特色发展的空间中,扩散到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的"空气"中,洋溢于课堂教学丰富化的氛围中。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追寻"语文味",不仅是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文化氛围的必要性,而且是学生感悟和吸收语文美味内化为语言实践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五年级,新班主任陈老师来到了我们班。他个子中等,和我一样体型偏胖,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原以为这样的老师会宽以待人,想不到他竟然如此“偏心”。不信?我这就说给你听。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41):32-3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育变革的时代,各种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新措施"粉墨登场",有价值、有创意、有见地的理念在课堂上真是热闹纷呈。再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大量非语文、泛语文的因素,这些因素使语文教学失去"语文味",迷失语文的本真。小学语文课堂上总有几层云雾微笼,使得语文教学渐失语文味。作者提出追寻"语文味"的馥郁芳香。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师越来越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于是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小组合作制的泛滥……语文课堂变得不"干净"了。教师在追求有效性的同时,似乎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过多的关注教学上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专家、语文老师都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当有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呢?应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什么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呢?那就是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的课。即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课。亦谓之原生态的语文课。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语言。感悟出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程少堂老师在《语文味研究回顾》一文中所说的有“语文味的课”。程老师在文中还强调说:“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教学,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王崧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想调制一堂味道纯正、浓郁的语文课,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7.
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丰富多彩的,如何激发教学中的“语文味”?我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选择从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情感激发”入手,安排了一次作文辅导课。  相似文献   

18.
语文老师常感慨:“当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难。”近读桑进林、马兆锋先生《语文惹谁了》一文,尤以为信。文中说:从上个世纪末,对语文教学批判的言论和文章几乎天天不断,说什么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误尽天下苍生”。北师大郑国民先生也指出:“通过大量调查表明,语文课是学生最讨厌的课之一,倒数第一是政治,倒数第二是语文。”面对此话,笔者和二位作者一样,“有一种莫大的悲哀和无名的冲动”。语文究竟惹谁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毋庸讳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流失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援引江苏周志龙老师的话来说:一是语文考试本身的…  相似文献   

19.
房桂莲 《辅导员》2014,(4):57-57
随着对语文学科特性认识的深入和准确把握,每个教师或许都有认识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上出语文味。笔者认为,想要语文教学“出味”,应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更少不了对听、说、读、写、问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第9期,我刊推出“细品‘语文味’”这一专辑,展示了富有“语文味”的阅读教学,并对其进行了深度思考,读者反响热烈。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内容,是立足于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教学时也须体现“语文味”。但是要使教学达此目标,许多教师还有诸多困惑。沈大安老师撰写的此文,或可以为您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