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刊登了刘浩同志的文章《关于当量问题的探讨》,其他报刊杂志也常见此类文章,似乎“当量”问题十分重要,万古永恒,如此才引起人们颇大的兴趣和关心。究竟如何看待“当量”,“当量定律”的命运又有多么久远,能否以“摩尔”代替“当量”,以及“当量定律”是否能被“摩尔定律”所取代等问题。正是笔者在此所要谈及的问题。一、“当量”为什么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仍然占有一定的地位? 有关当量、克当量、克当量数、当量浓度及当量定律等问题,确实在目前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灵活、准确地运用当量定律进行化学计算,这是一个难点。要想突破这个难点,首先必须讲清楚什么是当量定律和全面地介绍当量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现行中学化学课本只介绍一个当量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不够的。何况当量定律的其它数学表达式,推导容易,学生容易接受,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当量定律。如果我们全面地给学生讲当量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为学生深造学习容量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恒定电化作用定律1831年1月,迈克尔·法拉第宣布了电解定律的发现,起初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恒定电化作用定律”。随后,他对几种元素的电化当量进行调查研究,最后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电化当量和通常的化学当量是相等的。这种方法不需要象贝采里乌斯那种纯粹的化学操作步骤,一次又一次地沉淀、过滤、称量。它为原子量、当量的测定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遗憾的是贝采里乌斯没有掌握这种方法,如果他能掌握这种方法,即使不代替他的化学方法,至少可以用来检验用化学方法得到的数值。贝采里乌斯是电化学领域的专家,他对电化学的操作非常熟悉…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教材中,对当量和当量定律这部分教材的处理,有一个变化过程。旧教材均作了系统的介绍,统编教材却大大省略了,只简单地介绍了克当量和有关计算,没有对当量定律正面提出,而是在计算中顺便提了一下。统编教材之所以这样处理,主要是根据摩尔概念的广泛应用来考虑的。可是又由于当量及当量定律在实践中仍然广泛的应用着,而且又有它的独到和方便之处,又不便完全抛开,就只好从实用出发,简略的提一下。然而,不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叫人觉得实有“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感觉。为什么一个目前仍被广泛应用着的理论系统遭此冷落呢?这并不完全在于摩尔概念的出现,而是在于当量问题的本身和人为的不公平的对待。  相似文献   

5.
根据当量定律进行化学计算,尤其是涉及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显得简便。下面仅举三例加以说明。 一,已知某三价的金属的当量与某二  相似文献   

6.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究竟是否相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是物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牛顿最早对质量下的定义是:“质量是用密度和体积一起来量度的。”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质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有密切联系的,反映这种联系的客观规律有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质能联系公式等,质量的定义可从这些客观规律中找到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彼此独立的力学定律,它们都包含有质量的概念。从这两个定律出发可分别对质量下同的定  相似文献   

7.
当量定律反映了物质在起化学反应时量的关系,在化学计算中有着重要应用。在解答某些选择(填空)题时,有它独到之处,不需写化学方程式,也不需复杂的推算,直接便可找出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而正确作答。现举几例分析说明如下: 例1:质量相同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 ①1:2:3 ②1/2:1:3/2 ③1/23:1/12:1/9 ④23:12:9 ⑤9:12:23 分析:由于盐酸足量,故产生氢气的量决定于三种金属的质量。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氢气的体积比,等于氢气的量之比,也等于氢气  相似文献   

8.
自从中学化学教材引进摩尔概念以后,相继在教学刊物上提出了使当量赋以新的内容和以摩尔取代当量的问题。这里就我的粗浅认识和教学的尝试谈点看法,以期共同研究。 当量概念 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了国际计量委员会于1969年提出的摩尔定义:  相似文献   

9.
原子和分子是化学中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建立使化学发展成了一门精密的科学,它们也是近代科学大多数解释和成就的支柱.近二百年来,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们认识的深化而得以确立,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其间,充满了曲折和斗争.从十八世纪末,化学进入了定量研究的阶段,先后提出了中和当量、定比定律和倍比定律等化学其本定律,这就为原子论的建立提供了依据.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John Dalton 1766——1844)提出了原子论,其要点如下:〔1〕〔2〕  相似文献   

10.
从83年,84两年来的高考化学计算试题看,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算能力。但从考生的试卷看,这两年来考生在化学计算问题上失分是相当惨的,计算过程上也是比较繁琐的。但也有个别考生能灵活应用当量定律运算公式进行运算,使计算过程简捷明了,而且得了满分。再从我院83年培训的两期高中化学教师看,学员们在化学计算过程上也是比较繁琐的。这说明当前中学化学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我认主要原因是广大中学  相似文献   

11.
从牛顿三大定律的本质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地位、作用,指出牛顿第一定律在牛顿三大定律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作者用数学的方法证明:对不同参考系中的观察者来说,即使物体所受的力相同,而加速度也可能不同;并从17世纪牛顿时空观的角度进一步阐述牛顿第一定律优先确定了一个惯性系这一理想化的模型。为了避免牛顿定律教学上表述的困惑,应首先还原历史以了解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从时空观开始讲述这个世界,然后进一步给出力、质量、位置和牛顿三大定律。这样更接近世界物质运动的本质,符合我们学习物理的本意——了解这个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谈数学方法在化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新建 《天中学刊》1998,13(2):81-82
数学在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现代化学中,几乎应用了所有的数学方法.本文就数学方法在化学领域中的作用做以下粗浅讨论.1截学在化学发后过程申的作用纵观化学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数学方法使化学成为一门科学.早在18世纪中叶拉瓦锡时代,在化学中就开始应用数学方法了.当时,拉瓦锡强调要把物质的质量作为认识化学现象的衡量尺度,提出了应用数学的要求,并依此推翻了燃亲说,建立发氧化说和质量守恒守律.其后,德国化学家辛比希又在1791年强调“化学是应用数学的分支”,并进一步探讨了物质化合比例的规律性,发现了当量定律.19…  相似文献   

13.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这个定律说明的是,在任何物质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质量始终保持不变(守恒)。这一观念早在17世纪就已由我国思想家王夫之提出。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根据化学定量实验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结论并未引起当时科学界的注意。直到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量的变化关系后,于1789年明确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将45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  相似文献   

14.
在化学计算中遇到一定难度的题目或综合题时,往往可以用摩尔或克当量来计算。前者按步就班一步步解出,后者根据当量定律往往可以用比较简捷的方法解出。根据自己实践,发现在化学计算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物质之所以气体的体积有变化、质量有变化,其原因就是因为外界条件发生了变化,或者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这种原子换上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这是化学计算的一种特点:物质质量的差值是由什么条件引起的。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紧紧抓住题目告诉我们的条件中:“物质之所以体积、质量有变化的原因是因为……”这一层含义来进行运算,这就是差值法的原理。这样,使原来计算较为繁复的题目简单化了。这对于培养同学抽象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也有一定作用。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15.
当量定律告诉我们:任何化学反应中,只有当反应物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当量比时,它们才能正好完全反应而无剩余。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反应物的用量并不恰好符合这个比例,其中有的反应物因用量不足而完全参与反应,有的反应物则  相似文献   

16.
<正> 化学补课中,有无演示实验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化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物质,改变物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化学理论的唯一标准。教学中,大量的定理、定律都要通过实验来说明,离开实验,化学就不能成为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塘沽第十三中学李俊仓来信:当前,中学化学课本中,克当量已由摩尔概念引出,我认为有必要用摩尔当量取代克当量这一概念,下面简述理由。 (一)摩尔当量的定义 摩尔当量就是各种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互相相当的摩尔数。  相似文献   

18.
实践充分证明,课堂语言艺术对每一节课的成败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语言艺术的一些做法和粗浅的体会。一、化学语言力求科学性和准确性化学的定义、定律和化学用语等内容客观性很强,用词也相当严谨。我们在上课时一定要强调定义、定律、化学用语的准确性、科学性,让学生时时以课本为依据,强调课本的权威性。例如,初中教材中,氧化反应的定义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一些学生总把其中的“氧”写成“氧气”,其实,这里讲的氧既包括氧气,也包括某种氧化物中的氧。教师在讲课时应特别强调“氧”…  相似文献   

19.
<正> 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化学基本概念则是对化学现象一般的、本质的反映。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致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能使他们更完全地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不仅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概念教学和其他理论知识的教学有类似的规律,分析研究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有利于搞好整个基础知识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戴美娣 《考试周刊》2010,(44):181-181
化学观察能力是指以获得关于物质和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为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化学知觉活动的能力。化学观察能力是顺利进行化学观察活动、获得感性的化学认识的保证,为进一步进行理性思维、获得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理性的化学认识提供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发展化学思维的基础。观察是思维的源泉,对现象的感知越充分、越全面.就越有助于思维而获得真知。可见,观察能力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好化学的保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点做好对初中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