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期一题     
题:△ABC是⊙○内接锐角三角形,射线AO、BO、CO各交⊙○于A′、B′、C′。记BC=a、CA=b、AB=C,BC′=B′C=a′CA′=C′A=b′、AB′=A′B=c′。求证:abc=ab′c′+a′bc′+a′b′c。分析:本题结论可以改写成: b′c′/bc+c′a′/ca+a′b′/ab=1; 由于∠BA′C与∠BAC互补、∠CB′A与∠CBA互补、∠AC′B与∠ACB互补,  相似文献   

2.
一、忽视直角三角形致错例1 在△ABC中,∠A,∠B,∠C的对边为a,b,c,且a:b:c=3:4:5,求证:sinA+sinB=7/5。错解:证明:设a=3k,b=4k,c=5k,则分析本题中没有说明∠C=90°,而直接应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错误的,应先证明△ABC为直角三角形,且∠C=90°后才能用事定义。  相似文献   

3.
题1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D为BC边上的高,且AD=BC,求b/c+b/c的最大值.解法1由AD=BC,可得S△ABC=1/2a2=1/2bcsinA,从而得a2/bc=sinA①  相似文献   

4.
分析 本题是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比例式告:a b/a b c,求它的内角∠A、∠B的关系,尽管解法颇多,但巧构相似三角形求解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错在哪里     
题 在△ABC中 ,∠A =80° ,a2 =b(b +c) ,求∠B。解 在△ABC中 ,cosB =a2 +c2 -b22ac =c2 +bc2ac =c +b2a ,所以b +c=2acosB ,故a2 =b(b+c) =b·2acosB ,a =2bcosB ,即sinA =2sinB·cosB =sin2B。考虑到∠A的值及 2∠B的范围 ,可得 :∠A =2∠B或∠A +2∠B =1 80°,故∠B =40°或∠B =5 0°。解答错了 !错在哪里 ?我们检验一下 ,当∠B =5 0°时 ,∠C =5 0° ,可得b =c。故a2 =b(b +c) =b2 +c2 ,此三角形应为直角三角形 ,且∠A应等于 90°,与已知条件矛盾。问题出在哪里呢 ?实际上由b +c =2acosB到a =2bcosB为同一条件叠代 ,是…  相似文献   

6.
在2000年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预赛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设a,b,c分别是△ABC的三边的长且a/b=a+b/a+b+c,则它的内角∠A、∠B的关系是( )  相似文献   

7.
题在△ABC中,∠A=2∠B,a、b、c为∠A、∠B、∠C的对边边长,求证:a2=b2+bc. 证明此题通常用“作线段b+c,构造相似三角形”或“综合运用角平分线、合比、相似等性质”来证.笔者对此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发现了许多新颖、巧妙的证法,现将较为典型的10个证法介绍给读者. 1、用相交弦定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以一道典型的平面几何证明题为例 ,从求证结论的结构特征入手 ,通过构造几何模型来解决问题 .目的在于开拓思路 ,引导创新 .已知 :在△ ABC中 ,∠ A =2∠ B,a、b、c为∠ A、∠ B、∠ C的对边 ,求证 :a2 =b2 + bc.本题通常采用“作线段 b + c,构造相似三角形”或“综合运用角平分线、合比、相似等性质”来证 .笔者对本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发现了许多新颖、巧妙的证法 ,现将较为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证法介绍如下 ,供读者参考 ,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构造相交弦定理模型思路 1 原结论可变形为 ( a + b) .( a -b)= b .c,,于…  相似文献   

9.
周瑜君 《中等数学》2005,(11):13-15
本文结合例题介绍特征分析思想的应用.1关系式特征数学竞赛题中,常会给出一些关系式,有的时候可恰当地转化关系式的形式,使之与我们学过的某些知识建立起联系,从而找到解题的切入点.例1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2=b2 bc.求证:∠A=2∠B.分析:考虑到已知条件给出的关系式的特征a2=b2 bc=b(b c),a.a=b.b b.c.比较这两种特征,我们可以联想到相似三角形中的比例关系,同时可以构造图形来解此题.图1证明:如图1,延长CA到D,使得AD=AB=c,则CB2=CA.CD.所以,CB为△ABD的外接圆过点B的切线.注意到∠ABC=∠ADB=∠ABD,故即∠A=2∠B…  相似文献   

10.
错在哪里     
1.广西贺县黄田松树冈中学黄健有来稿(邮编;542807)题 在△ABC中,a、b、c分别为三个内角A、B、C的对边,且∠C=2∠B,试证:C~2=b(a b).证明∵∠C=2∠B,∴∠A ∠B ∠C=∠A 3∠B=180°,∠A=∠180°-3∠B,∴sin∠=sin(180°-3∠B)=sin3∠B,从而有,∠A=3∠B.由此可得∠A=90°,∠B=30°,∠C=60“,∴a=2b.由勾股定理得 c~2=a~2-b~2=(a b)(a-b))=(a b)(2b—b)=b(a b).  相似文献   

11.
文[1]证明了 定理1 在不等边ΔABC中,∠A、∠A外角平分线相等的充要条件是:p_c/c是p_a/a和p_b/b的比例中项(其中a、b、c分别为ΔABC中∠A、∠B、∠C的对边,p为半周长,p_a=p-a,p_b=p-b,p_c=p-c).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课本人教B版必修5《解三角形》章节练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例 ΔABC中,b=4,c=3,BC边上的中线m=(√37/2,求∠A,a以及面积S.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题目涉及中线的应用,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此题关键是求∠BAC的大小和边BC的长度,对此我们有以下四种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三角形中刻画边角关系最重要的定理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但在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中经常出现三角形中角的正切问题.为此我们向读者介绍下面的一个正切公式:定理设非直角△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为a、b、c,S为其面积,则有:tanA=b2+4c2S-a2;tanB=a2+4cS2-b2;tanC=a2+4bS2-c2.证明由余弦定理cosA=b2+2cb2c-a2及面积公式S=12bcsinA得:tanA=csionsAA=b22+bccsi2n-Aa2=b2+4c2S-a2.同理可证其它两式.这个公式刻画了三角形(非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正切值与其面积、三边的关系.在解有关三角形正切问题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现举几例予以说明.例1(2005年天津卷理17题)在△ABC中,∠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设a、b、c满足条件b2+c2-bc=a2和bc=21+3,求∠A和tanB.解由余弦定理得:cosA=b2+2cb2c-a2=bc2bc=21.故∠A=3π.由正切公式得:tanB=a2+4cS2-b2=4×21bcsin3πa2+c2-b2=2c23-bcbc=2c3-bb=2.bc3-1=3...  相似文献   

14.
余弦定理:△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C.该定理可以变形为:b2+c2-a2=2bccosA ①a2+c2-b2=2accosB ②a2+b2-c2=2abcosC ③该组变式在  相似文献   

15.
文(1)给出了如下命题1. 命题1 已知a、b、c分别为△ABC中∠A、∠B、∠C的对边,G是△ABC的重心,a·GA+b·GB+c·GC=0,则△ABC为正三角形.  相似文献   

16.
选择题1.设a、b、c 分别是△ABC 中∠A、∠B、∠C所对边的边长,则直线 x·sin A+ay+c=0与 bx-y·sinB+sin C=0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 B.重合C.垂直 D.相交但不垂直(本题立意新颖,将正弦定理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北京理科第15题:在ΔABC中,a=3,b=26,∠B=2∠A.(Ⅰ)求cos A的值;(Ⅱ)求c的值.有高三备考资料中,关于此题给出的参考答案如下(不妨称解法1):(Ⅰ)∵a=3,b=26,∠B=2∠A,∴由正弦定理得3 sin A=26 sin 2A,化简得cos A=63.  相似文献   

18.
错解剖析     
例1在△ABC中,a=3,b=4,c为偶数且c>b,求c.错解:c=a2 b2%=32 42%=5.剖析:有的同学从“勾3股4弦5”的思维定势出发,见到题中有3,4就认为c=5,忘记了勾股定理的存在条件是直角三角形中.本题的条件中并没有指明△ABC是直角三角形,因而不能运用勾股定理求解.正确的解法必须运用三角形  相似文献   

19.
本期问题 初77.已知a、b、c都是[0,1]中的实数.求证:(a b c)(1-abc)≤2.(张善立 浙江省岱山县岱山中学,316200) 初78.在△ABC中,∠A:∠B:∠C=1:2:4,∠A、∠B、∠C的对边的长分别为a、b、c.求证:  相似文献   

20.
赛题另解     
《中等数学》2021,(1):12-15
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在双曲线xy=1上,满足△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ABC面积的最小值. (2020,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解由对称性,不妨设∠A =90°. 依题意,可设点A(a,1/a),B_(b,1/b),C(c,1/c)(a、b、c彼此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