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广东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非常明显的省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却聚集着全省84%的高职学院;而广东落后地区占有全省86%的国土面积,却只拥有不到总数16%的高职学院。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广东教育发展的公平性和平衡性,并将进一步制约广东省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在分析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并就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发展理念,其要义是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教育水平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它是教育公平思想在现今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新的体现,也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和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育民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省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性的意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普及,是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发展义务教育的主题词。经过努力,我国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至2005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超过95%。以我省来说,不仅全省在1996年就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且不断进行了巩固、提高。  相似文献   

4.
韩歌萍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6):105-105,108
目前,由于公共财政分配方式和资源配置的差异,使教育发展不均衡,出现了教育公平问题。安康城区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总供给量不足,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结构不合理。因此,地方政府应统筹规划,明确职责,落实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均衡发展关系到人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人民教育》今年第3期刊发了长篇通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就此文作了重要批示之后,《人民教育》编辑部和山东省教育厅又于3月10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座谈会。李连宁、顾明远、张力、谈松华、韩清林、文、杨东平等领导和专家应邀与会,就《人民教育》所刊发的长篇通讯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发表了许多意见。现将领导和专家的发言发表于此,以飨读者。座谈会由《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和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光华共同主持。徐家智、李希贵、张焕然、张文南等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6.
亦文 《山东教育》2002,(34):1-1
自从《人民教育》在今年3月份、《山东教育》在今年4月份发表了关于寿光教育均衡发展的长篇报道,国家总督学、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对报道做了重要批示之后,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成了国内基础教育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单是我们寿光近一个时期以来就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参观者5千余人次。在这个研究热潮中,人们从各自的角度,对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这无疑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这些不同的观点中,有一些同志坦率表达了自己对均衡发展问题的疑虑和困惑。结合寿光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广东中职教育存在区域发展结构失衡、师资结构失衡、高中阶段普职比失衡以及中职人才培养与中职教育对企业贡献度失衡四大结构性问题。解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搭建招生平台,扩大招生规模;合理调整布局,倡导联合办学;改革职教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扩充中职教师队伍,改善中职办学条件;合理调配资源,协调普职比例。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已实现基本均衡。但如何从基本均衡走向高位均衡,是教育发展应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列举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均衡问题做出的重大举措,表明要走向高位均衡,除科学发展观引领外,还要重视学校建设和家长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实现教育均衡泼展、保障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客明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目前,影响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表现为:政策法规中的取向不平衡问题;社会舆论环境束缚教育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作用力愈加明显;社会管理体制和利益格局调整滞后。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各级政府主动担当,教育行政部门坚守办学规范,学校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10.
教育均衡发展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尽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客观分析民族地区的教育现实,科学开展实现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很多,应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来解读国内多数论者所认同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我们应该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拿取一给予,即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公平"处理(而不是绝对公平的处理).只要拿取一给予量对于强势群体的负向激励小于给予对于弱势群体的正向激励,这种拿取一给予就应该持续进行,直到税收中同等资源量对于强势群体的负向激励与对于弱势群体的正向激励相同为止,否则整体社会的福利水平将不会达到最优.应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基础教育标准化与教育均衡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标准化是学校硬件、师资、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全面标准化。教育标准化是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的政策和措施。当前的教育标准化建设要从改进标准化评价指标、改善投资政策、改造薄弱学校、提高师资待遇等方面切实推进。  相似文献   

13.
入园机会、师资队伍结构和办园的物质条件是衡量教育公平与发展均衡的重要指标,结合三个指标考察辽宁省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城乡之间不均衡的情况仍然较为严重.有针对性地从"城乡协动"构建均衡优质的一体化学前教育发展体系;加强制度引领,以"倾斜"与"不平"促进均衡和优质;内外结合,提升乡村学前教育自我发展能力入手给予策略性改进,将有助于辽宁省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化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和发展方向。在"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教育质量,而合理的教师流动可以有效缩小学校间师资差距,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教师流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制度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以及个人因素,提出应建立全员参与教师流动机制,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利益补偿与约束机制,实施有效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以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为切入点,在对平顶山市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平顶山市教育均衡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目的在于为平顶山市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处于非均衡发展的状态,没有形成效益、质量、结构、规模相统一的发展观,入学机会不均等,资源配置不均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在广东省民办高校的运用过程中依旧存在观念滞后、管理缺乏系统性、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不足、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不高等问题。为此,需采取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现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宽经费渠道、加强师资培训等对策,进行相应的教育信息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是当前发展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从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保障均衡、合理流动、学习培训等三个方面探索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的途径,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障了公民的人权,是由现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呈非均衡发展.为此,应从政府方面、学校方面、学生方面着手,采取措施,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with a focus on the goal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is both a matter of policy orientation and a practical educational issue. At present, people are mostly concerned with the unbalanced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ts causes, and issues regarding its administration. Various modes of production, policy choice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have been the practical, historical causes of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compulsory educ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chools.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been the emerg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school selec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school selection, the strength of family and school social capital is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and it has increasingly negative effects: circumventing the policy of going to school near home, aggrava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families because of family and school social capital, and therefore damaging the prospect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On this account, we present a constructive proposal for government policy to reduce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by means of reasonable policy choice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With prerequisite balanced allocation of school resource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reduces the role that family and social capital play in school selection and constructs a benign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wherein school social capital works to placate social issues aroused by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ocial capital of families and schools in school selection. __________ Translated by Zhang Lin from Beijing Shifan Daxue Xuebao (Shehui Kexue Ba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08, (2): 24–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