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皇帝的新装》的结尾,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使得皇帝的“新装”失去了神奇的作用,游行大典的骗局最终被戳穿。作者精心安排一个小孩子来揭开皇帝新装的奥秘,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使得这个小孩子成为了作品中“讲真话”的唯一代表。我们很多教师在讲到这个问题时,都喜欢把他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求学生以后要像这个小孩子一样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敢于说真话。初听起来,这合情合理无可挑剔,所以我们很多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到此也就结束了,殊不知,…  相似文献   

2.
最近,沈晓龙同志撰文批驳李喜晶同志的观点,认定《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插图无误。理由是:“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是说皇帝赤身裸体吗?不是的。因为皇帝根本不会赤身裸体地在他的臣下和两个织工面前穿戴他的新装。所以,插图让皇帝穿背心、短裤之类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3期36页刊登了李喜晶同志的一篇短文。文章认为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皇帝的新装》的插图不符课文内容。本人有不同的看法。李喜晶同志认为课文里明确写道:“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而插图里皇帝却是穿着背心和短裤的,这与课文内容不符。显然,李喜晶同志在理解这句话时出现了偏差。“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是说皇帝赤身裸体吗?不是的。这句中的“衣服”是指游行大典时人们等着观赏的皇帝那“美丽的新装”,而不是指皇帝穿的背心和短裤之类的内衣。皇帝也根本不会赤身裸体的在他的臣下和两个织工面前穿戴他的新装。所以,插图作者缪印堂同志对此的理解是正确的,这幅插图是符合课文内容的,不存在对它“或者改或者撤”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普普通通的一件什物,作为道具写进文学作品,它就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了。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各册都有巧用道具而极其感人的课文。它把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贯串起来,把故事推向高潮,成为一条闪闪发亮、光彩夺目的珠练。道具的欺骗性以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为例,道具是似有实无的骗人的新衣。设置别具心裁,巧妙绝伦,围绕“新衣”、“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构成一个荒唐可笑,十分离奇,却又完整可信的故事情节:皇帝喜欢新装——骗子织新装——大臣、随员、皇帝看新装——皇帝穿…  相似文献   

5.
课文助学     
课文助学初一册皇帝的新装[课文题解]这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这则童话以“皇帝的新装”为线索:爱新装一做新装一穿新装一展新装。在童话里,作者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种种丑恶行径,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挥霍无...  相似文献   

6.
在给《皇帝的新装》一文作情节概括时,苏教版语文《教师备课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是这样叙述的:皇帝爱新装;骗子织布,准备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我认为对故事情节发展部分的概括不够准确.君臣去看的是“布”而并非是“新装”。《皇帝的新装》原文中有这些表述可以证明:“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文中第5段)。  相似文献   

7.
现代文阅读     
(一)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相似文献   

8.
一、“君臣看新装”这种说法妥当吗在给《皇帝的新装》一文作情节概括时 ,苏教版语文《教师备课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是这样叙述的 :皇帝爱新装 ;骗子织布 ,准备做新装 ;君臣看新装 ;游行穿新装 ;揭穿假新装。我认为对故事情节发展部分的概括不够准确 ,君臣去看的是“布”而并非是“新装”。《皇帝的新装》原文中有这些表述可以证明 :“我倒很想知道 ,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文中第 5段 ) ;“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 !是的 ,我将要呈报皇上 ,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文中第 1 2段 ) ;“你看这段布美不美”(文中第 1 6段 ) ;“…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要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是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贴近作者思想感情的“入书”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能够把握。但这一阶段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我们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一阶段比前一阶段较难,这就要求读者思想跳出作品,与作者保持距离,即“出书”。这一阶段须要读者对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行探究和创造,在探究和创造中穿透语言文字的表层,贴近作品创作…  相似文献   

10.
关于《皇帝的新装》的主题“,教参”归纳为一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但通过深层解读,笔者认为,此种说法有失偏颇。首先,当故事发展到皇帝准备“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时,有这样一段插叙“:……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纺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而当故事发展到高潮——赤身裸体的皇帝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时,又有这样的交代“: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认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在这些描述中,安徒生不仅无情地嘲讽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官僚,也以犀利的笔锋毫不客气地扫到了另一个群体,那些怕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而发出“乖乖”称道的市民;指向那些渴望借机测验邻人“有多么笨和傻”的“全城的人”。如果说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庆典是喜剧的高潮,那么促使...  相似文献   

11.
冰与火     
窄着“新装”皇帝并不是因为愚昧,而是想要检验臣民的忠诚。我们过低地估计了皇帝的智力。某些作家的书卖不出去,便愤愤不平地责怪读者:现在的读者怎么如此不爱读书?节省一个冰淇淋的钱,就能买我的一本书了,但他们还是舍不得!然而,与文字垃圾相比,冰淇淋要有营养得  相似文献   

12.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en)是世界家喻户晓的作家,语文教材编者将其重要作品《皇帝的新装》选入教材可谓慧眼有识。然而,编者所写的课文提示却不甚确切:“作品……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爱穿新装成癖为故事的引子,描述了...  相似文献   

13.
《皇帝的新装》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老师们在讲文章的中心时,一般都是根据“教参”归纳为:“描述新装的似有实无,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的阿谀逢迎和虚伪透顶”,或是“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但如果我们更加认真地研读课文,就会发现,这种基于政治层面的解读存在着一些不够全面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师:同学们,《皇帝的新装》后半部分多次写到新装的“后裙”,能找一下相关的语句吗? 生:“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这是骗子们给皇帝系后裙. 师:后裙是怎么系的?“弄了一阵子”,这里怎么理解? 生:这是“摆弄”,骗子们装腔作势摆弄着衣服,假戏真做地逗引着皇帝穿戴好后裙. 师:说得好.为了写出这副丑态,还要注意哪个词?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要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是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贴近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书”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能够把握。但这一阶段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我们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6.
读者阅读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作品本文的信息 ,而是不断地参加信息的生产过程。“第二本文”是在“第一本文”的基础上 ,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读者在文学审美活动中具有历史差异性 ,“误读”是必然的 ,“合法的偏见”是允许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童话名篇。“皇帝的新装”与“掩耳盗铃”一样,已成为“自欺欺人”的代名词。这篇童话最早由鲁迅、周作人兄弟俩在《域外小说集》里介绍到中国。周作人在《域外小说集》里曾这样介绍:“《皇帝的新装》本见西班牙曼努尔著《卢堪诺尔伯爵》第七章,安徒生然取其事,改作此稿……遂弥觉轻妙可喜。”《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一部喜剧、闹剧,更是一出丑剧。写了一个愚蠢至极,但又自作聪明、刚愎自用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捉弄而出乖露丑的故事。文章开篇介绍这位皇帝,什么…  相似文献   

18.
《皇帝的新装》是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传统篇目形成了传统的理解:“皇帝”昏庸腐朽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骗子”阴险毒辣欺骗有术,“大臣”明智保身曲意逢迎,“老百姓”被愚弄被压追胆小怕事人云亦云,“小孩”不怕丢失什么毫无顾虑说出真话;童话以讽笑之鞭无情的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皇帝、道貌岸然的大臣,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以上“理解”均见人教社《教师用书》) 如此理解《新装》(简称,下同)中的人物和中心意  相似文献   

19.
《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作品,可谓家喻户晓。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愚蠢、昏庸的丑恶本质。无独有偶,最近在《特别文摘》上读了鲍尔吉·原野题为《人人都穿皇帝的新衣》的文章,感到很有意味。  相似文献   

20.
茅盾在谈到《七根火柴》时说:“表面上看,这不是第一人称的作品,然而作为故事线索的卢进勇,实在是起了第一人称的‘我’的作用。”这句话一语中的,非常准确地指出了卢进勇在这篇小说中的地位。我们知道,以第一人称写成的小说,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即“我”是故事的经历者或目睹者,可以直接把作品的情感传达给读者。“我”架起了读者与作品对话的桥梁,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简化了信息传播的程序。卢进勇就起到了这种作用。文章的第一部分,是他把草地那特殊环境中的感受传达给了读者,使读者充分认识到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