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现代化“为何”、“是何”和“如何”的基本问题,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立体设计、对中国现代化动力的重新定位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全方位把握是这一理论的创新之处。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不仅为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而且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地理教学有其内在逻辑性:从理论逻辑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相一致,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内容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相契合;从现实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地理教学是新时代认识地理国情的现实需要,地理课堂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现代教育的重要渠道。要想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有效融入地理教学,学校要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地理教师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界不断展开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学术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理论结合以及理论创新等问题上都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这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本质的内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立足中国国情,是在现代化层面对中国国情的理性概括,同时也勾画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模式,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努力与前进的方向,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有着十分明显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兴起与中国现代化的蓬勃展开息息相关;罗荣渠先生的现代化理论研究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新局面;罗荣渠先生的研究成果将对后来的现代化理论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罗荣渠先生的研究历程向我们昭示:理论研究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现代化"既是当下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焦点,这种"热度"体现在政策文件、文献数量、教育实践改革等多个方面。中国教育现代化有着百余年发展的时代背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教育现代化经历了传统教育的危机、西方现代教育的嫁接、民国时期的短暂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就,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同样有着深刻的学理背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新现代化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一创新理论成果,极具指导意义。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活动型课堂有其学理支撑和价值意蕴,在高中思政课活动型课堂上讲对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清中国式现代化道理、讲透中国式现代化信仰、讲正中国式现代化声音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办好新形势下高中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性: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式的现代化”新路。这一理论也具有突出的世界性:它是面向世界,对外开放的;其出发点是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对人类作贡献。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性问题,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在本质上是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将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引向现实:在理论层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积极守正;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创新超越。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前提,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遵循的历史经验,实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邓小平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1)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人规划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轨迹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2)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具有浓重的中国特性、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突出的实践性;(3)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重大发展;(4)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是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是对中国社会全面现代化的科学阐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大量涌入我国,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本土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一经接触到西方系统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就不加批判甄别地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拿来,移植到我国的民族教育之中。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几乎全是西方的或是西方式的,这种所谓的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只是在不加批评地接受与承袭西方的问题、理论与方法。要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必须让理论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教育与民族关系历史脉络之中,具有高度的本土契合性,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促进其本土性转化,以便丰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肖甦 《教育学报》2007,3(5):92-96
20世纪中期,新中国教育理论体系乃至教育制度的建构受苏俄教育理论的影响颇深。我国改革开放后,业已丰富和发展了的苏俄教育理论体系及其不同代表人物的思想又陆续被介绍进来,这对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理论的探索再一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值此中俄两国互设友好年之际,重新梳理这些理论精华,仍能使我们在温故知新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依据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考察语言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在我国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情况,得出的结论为:我国英语教学领域二语习得理论应用研究相对落后;二语习得理论更新慢;理论术语不严谨;改进旧理论或创立新理论意识不强等。二语习得理论应用和研究的不足是中国"哑巴英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重视国外二语习得理论方法的学习和借鉴,重视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学术思潮,法经济学已经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重视,并从它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我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了法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进程。近十年来,我国法经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西方现代法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引进、相关理论的介绍评析、应用法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中国现实中的法律制度问题以及对经典作家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及分析方法的阐释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也存在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顾总结了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简要历程,划分了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两个重要阶段;对我国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发展的原因和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三大成果进行了概括;并对今后我国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中国农业社会,政党建设环境与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环境截然不同。毛泽东对农村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进行了成功探索,并取得了开创性的突破,提出要正确定义、认识农民及其地位与作用、善于领导农民运动、围绕农民问题解决确立党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重视农民党员的思想建设等农村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当前党的建设仍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而且也是杰出的报刊编辑和政论家。他在长期的办报活动中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报刊思想,主要体现在报刊的功能和作用、办报的原则等方面,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报刊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改以来,党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提出和创立了许多新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党制定现代化建设战略奠定了科学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科学发展论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这三个重大理论强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综评中国关于“信达雅”的翻译评量理论以及西方关于“对等”的相关的翻译评量理论,可以看出两种翻译评量理论的特点。西方的评量理论倾向科学,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以及理论指导意义;中国的评量理论倾向艺术,能够发挥激励作用,可是相对抽象含混。两者具有相异的文化渊源和兼容并包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由于对“德”、“法”本源的理解不同,进一步影响到对其关系的认识也不同,于是便出现同一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在中西的解释中具有差别性。西方理论以“善”和“正义”为起点阐释“德”与“法”;中国传统认识则从“礼”和“刑”出发论证之。这是中西传统理论对“德”与“法”在认识论上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