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组合报道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体组合式报道,是指采用多条新闻连续集中报道的手法,从不同角度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的一种方式。多条新闻同时播出,体裁可以不同,角度可以各有侧重,每条既可以是整个新闻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单独成篇的报道,并常辅之以新闻背景、现场访谈、分析报道,记者述评等,通过组合,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甚至某些重要的细节,从而达到深化、强化宣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赵建伟 《新闻知识》2012,(6):90-91,76
新闻事实本身的多义性决定了不同记者针对同一事实可以(事实上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报道,而针对特定事实如果选择了某一不恰当的报道角度必然会导致新闻文本客观性的缺失,或者说会直接导致新闻文本明显的主观性特征。显然记者应尽力避免不当报道角度导致的主观性以确保新闻文本的客观性。本文试图结合一些新闻文本来探究不当报道角度导致新闻客观性缺失的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3.
新闻角度是记者寻找、挖掘和叙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角度的不同决定了对观察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认知。如果选择的角度过于平淡无奇,新闻就会没有新意;如果选择的角度新颖独特,写出来的新闻就富有感染力,所以我们新闻创作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选择新颖的报道角度。  相似文献   

4.
一条有报道价值的新闻,往往可从多个角度去挖掘、表现。角度的不同、挖掘的深浅,表达出的主题和意义就会相去甚远。如果不能对新闻素材进行认真提炼,写出的稿件就会角度不新、思想陈旧,本来颇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也可能被淹没于其它芜杂的材料之中。因此,如何选取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把新闻写深写透写活,  相似文献   

5.
在高度信息化的世界里,面对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枯燥的数字、乏味的语言、浅层的表述,显然不能让如饥似渴的读者满意。也难以保证媒体在读者市场中的地位,如何放大经济新闻的市场化效应。这是各大媒体面临的一道新课题。笔者就与时俱进写好经济新闻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事物本身都是多侧面的,它好似一个五光十色的多面体,既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表现,也可以从那个角度去揭示,不同的角度得到的是不同的认识价值。我们从事消息报道也一样,角度选取的不同,产生的宣传效果就不一样。如果选择的角度革常。写出来的新闻就平淡无奇,如果角度新颖独特。写出来的新闻就富有新意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深度报道是有别于一般资讯传递的特殊报道方式,从它的特殊性上说,完美报道角度的选取和运用,对新闻深度起着挖掘的作用。新闻报道的深度受新闻报道角度的制约,也就是说好的绝佳的报道角度会将新闻的深度拉长,使新闻报道的内容厚重而详细,增进受众对新闻内容的了解。一、深度报道中角度选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范列 《新闻实践》2005,(5):48-48
宋代大诗人苏轼描写庐山景色时有一首千古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理解的话,这首诗道出了一个问题:新闻的报道角度和新闻真实的关系。角度一变,新闻报道的效果就不一样;角度不同,新闻事实的传递也会出现不同。一、事实不等于真实,不能把表象当作事实,误导受众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张骏德 《新闻界》2000,(4):23-24
这几年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 ,报社、电台、电视台都很重视经济报道 ,都在扩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提高信息质等方面下了大功夫 ,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然而在大众传播要求“分众化”传播 ,不同层次的受众要求有不同的经济信息服务的情况下 ,经济报道的栏目构成应特别讲究。过去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 ,经济报道往往以条块分工 ,形成经济报道的栏目构成比较僵化 :农业新闻、工业新闻、财贸新闻、交通运输新闻等。这也是导致经济报道重生产、轻消费 ,重经济工作、轻经济生活 ,重领导角度、轻社会角度 ,重产量、轻效益 ,重计划、轻市场等一系列倾…  相似文献   

10.
角度,泛指观察事物的出发点。在绘画和摄影艺术中,大师们特别强调角度。新闻报道跟绘画、摄影一样,同样有一个角度问题。新闻角度,是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是从事物的某一侧面揭示主题的突破口,也是记者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 写新闻稿,必须注意选择最佳角度。事物本身都是多侧面的,而新闻事实一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内涵丰富、形  相似文献   

11.
徐赞 《新闻实践》2007,(6):54-54
一条有报道价值的新农村新闻,往往可从多个角度去挖掘、表现。角度的不同、挖掘的深浅,表达出的主题和意义就会相去甚远。一要把握个性、突出特点由于工作和形势的需要,新农村报道不可避免地会重复报道某些相同或相近的人或事。有时  相似文献   

12.
王治平 《新闻界》2001,(1):51-52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式,一厂一店一村一品式的经济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群的新需求缺乏准确的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的理解等有很大关系。因而改进…  相似文献   

13.
詹茂庆 《视听纵横》2004,(1):113-113
所谓组合报道,就是将与某一新闻事件相关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侧面、全方位的报道。在表现手法上把新闻消息、新闻背景、新闻特写、新闻回顾、新闻述评、新闻评论、口播新闻、深度报道等组合在一起,将电视表现手法综合运用,使观众对这一新闻事件有一个全面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WTO新闻媒体行业的影响渐渐凸现出们新闻的采访、出版等都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WTO与经济报道角度的转换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以国际经济环境为背景转换 据的是国内的经济环境。入世后,经济活动的舞台和背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国内转向国际。因把角度转移到国际经济环境上来,以国际经济环境作为我们衡量经济新闻价值和取舍的标准。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果说1971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境界,中国将由目前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15.
杨华 《新闻世界》2009,(10):37-3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是庐山,由于观察位置不同.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同样。我们动手写新闻稿,也需要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这一件事同其他事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决定从哪一个方面着手去写,这种做法就关系到新闻角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珊珊 《新闻世界》2012,(1):175-177
中西方新闻体制的差异是客观报道和客观性报道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的新闻事业属于社会主义新闻体制,西方的新闻体制是资本主义新闻体制,它们基本内涵的不同决定了客观报道和客观性报道之间立场、规范、报道方法的不同。本文从客观报道与客观性报道的缘起、两者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等方面对客观报道与客观性报道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经济报道一要突出经济新闻的生活性,写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苗头.有些问题看起来是社会问题,但实质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只有很好地从经济的角度来观察和人手,才能很好地解决它.前几年,当武昌火车站出现春节刚过的民工潮时,<湖北日报>记者从社会角度着眼,将这一刚出现的苗头称为"民工潮",并分析了民工潮的形成,现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其选取的角度大大超越了传统新闻角度的藩篱,这篇报道见报后效果很好,不仅让乘车的民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去思索,也为党政部门等方方面面、上上下下所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新闻—信息还是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新闻知识》2001,(10):13-14
尽管学术界对“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仍有不同的意见,但几十年来涌现的形形色色的有关新闻的定义从来没有从根本上动摇陆定一这一定义的权威性地位。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新闻的定义大都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憾,而不能得到广泛的认同。比如说,事实说就是将新闻的本源当作新闻的属概念;手段说更是将新闻放进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属概念中。他们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符合下定义的逻辑规则。随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深化,新闻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两种流派。一种是仍然认同于“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将…  相似文献   

19.
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受众对经济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应当最大限度的为受众提供角度新颖、手法独特、构思巧妙、见解独到、实用性强的经济新闻,使媒体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使经济新闻通过报道方式的创新,取得更加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提综观应对H7N9禽流感中胜人一筹的报道,或角度奇巧,引人注目;或观点别致,给人启发。其致胜的“法宝”,就是在采访和写作中运用了发散思维,从事件本身出来,对新闻报道进行非线性拓展,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