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堂进企业是"工学结合"的一种形式,它有别于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课堂进企业的设计、实施、成绩考核和学生意见的反馈是保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健康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的构建思路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丽 《教育探索》2008,(10):46-47
校企(行)合作开发与实施工学结合课程,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选择。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工学结合课程的成功经验,可以按以下思路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一要坚持系统性,系统设计课程改革的整体方案;二要坚持开放性,校企(行)合作开发与实施课程;三要坚持实践性,形成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方案。具体实现路径,一是紧贴企业需要,二是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三是借助校外实习基地现场教学,四是以完成企业具体项目和任务为切入点,实施工学结合。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实施的主体要素是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中的学生主要应关注在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的过渡,工作体验与知识学习的平衡;教师主要关注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变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主要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企业主要是实习基地选择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对高职工学结合课程质量管理的理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主要特征,通过分析和借鉴中外研究成果,探究目前工学结合课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理性透视,寻求质量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更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标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李咏霞 《教师》2013,(29):89-89
一、“工学结合”课程提出的背景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采用“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过程和课程开发项目的方法已成为职业课程开发主要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强调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一些典型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实践任务,提高他们的整体专业能力、质量和基本的工作经验。“工学结合”是通过改变课程发展“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程理论,结合研究、工程实践。培养学生“企业项目”为中心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完成职业能力的学习和锻炼.获得知识、形成经验,通过具体的实践任务塑造社会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并逐步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工学结合"模式运行的动力机制是调动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工学结合"模式运行的合作机制,一是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二是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模式的创新课程改革机制,一是课程目标突出"双证"课程,实行"双证融通",二是课程模式实行"工作过程化",三是课程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在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建设,实施教学为工学结合的切入点,创新工学双线共进人才培养模式,揭示了专业建设的开放性与工学结合内涵的内在联系,形成专业特色和品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工学结合的根本和落脚点.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重构"三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每学期课内总学时控制在360左右,校外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工作可以与第一、第二学年末的暑期连续安排,形成"三学期制";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教学大纲,将工学结合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课程运行模式从封闭向开放转变,课程的实施由学校(教师)一元主体向学校、企业、学生多元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课程是符合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新型课程,在课程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制约着工学结合课程质量的提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职院校等多方共同努力探讨提高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与行业企业建立"水乳交融"的"校企共同体"是构建新型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只有与行业企业建立"水乳交融"关系,才能构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平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的职教人才。根据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2.
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是一种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可行方法。通过教师对企业的调研,将《细胞培养》课程内容以工作能力需求进行设计,以工作过程进行排序,设置了课程考核体系,分析了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工学结合课程的顺利实施和课程效果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课程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课程的有效实施能达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共同发展的目标。本文从分析工学结合过程中高职课程质量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关课程质量评价的"双主体,三环节"实践原则,并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评价的实践为例,具体阐述了在此原则指导下的工学结合课程质量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劲松 《职教通讯》2012,(35):30-32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大力倡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而工学结合课程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校本化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在此,以会计专业为例,探索如何进行校本化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高职教育应与企业紧密结合,推行工学结合,突出高职特色,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建设课程,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为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局面.学校缺乏完善“工学结合”的专门管理体系,课程设置不科学,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为保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建立工学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因地制宜建立教学性实训基地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哲学视野下的工学结合课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是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举措。它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的是人的自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实践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课程管理实施中还应注意对工学结合课程的内容形式、学校工厂主客体利益的冲突与一致性、工学结合课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工学结合课程管理上的严肃性和灵活性等哲学问题的思考,从而真正体现工学结合课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扩展工学结合内涵,不再将工学结合中的"工"限定为"有报酬的实际工作",而泛指一切工作,工学结合的内容和方式就丰富多彩了。工学结合的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和方面;工学结合的方式有校企联姻共建基地、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产教合一校企合作以企导学、工学结合课程课堂教学等,其中工学结合课程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属性。学习领域课程是实现微观层面上工学结合的最好载体。从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构建和教学实施探析工学结合属性,深刻理解学习领域课程建设的内涵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20.
课程目标是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依据。通过分析基础主义和反基础主义课程目标观定位工学结合课程目标,确定工学结合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进而提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三级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