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已知力在实际问题究竟该如何分解?这个问题常使很多刚步入高中的同学一筹莫展.下面结合一些实际问题来归纳已知力分解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2.
分解一个力,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如图1所示,但这样分解是毫无意义的。一个力常常根据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来分解。  相似文献   

3.
姜立东 《云南教育》2007,(7Z):24-26
1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相互作用”这一章的最后一节,也是学生学习“力的处理方法”比较困难的一节,难度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力的效果”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把握的是把力沿什么方向分解的问题;二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强,故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难点上。  相似文献   

4.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在温度计这部分内容中。出现了自相矛盾和不科学的地方。(详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P76演示自制温度计)现将这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高一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必作的演示实验之一,原有的演示仪器效果不太理想,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全部靠机械带动自动描点,丝毫没有学生参与,给学生的感觉好像电脑模拟效果,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p83页所示演示实验(见图1),只是一个原理图,没有现成仪器可用,基于  相似文献   

6.
李力 《物理教师》2006,27(6):1-22
1问题的提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分析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的一把钥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也是历来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讲解的内容,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在教材、教学书刊和广大物理教师中,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还存在不少问题,以致给教学带来了不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基本学习规律,其中一条就是练习律。我们不去对练习律进行科学性的考量,只是认定练习实在是学习、巩固、迁移的重要一环。不能否认练习,但要改造练习。改造的结果大致是实现以下目标:由被动练习到主动练习,由单一练习到综合练习,由只重双基到重视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课后习题的数量不少,但是探究性问题所占的比例很低。尤其在课堂教授知识后,教师布置作业会首先选择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的课后习题,而忽略或者一笔带过那些具有探究性意义的课后习题。这些探究性问题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很高的价值。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框架,所以探究性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从这些着眼点进行分析讨论。"探究性"这个观点不仅应该运用于教师的教学,更应该运用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运用,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大部分普通高中物理选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必修加选修教材,与之前1995年版两本必修加一本选修教材相比,有所变化,突出了物理实验,强调思考、讨论与分析,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研究课题,以及大量插图和分析图例。与进入实验阶段的新课程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体现在体系上,仍以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编排教材;在内容上,与科技发展前沿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因此,这种版本的教材可以称作是从传统课程走向新课程的“过渡教材”。  相似文献   

10.
姜立东 《物理教师》2007,28(4):8-9,12
这节课是“相互作用”这一章的最后一节,也是学生学习“力的处理方法”比较困难的一节,难度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力的效果”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把握的是把力沿什么方向分解的问题;二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强,故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难点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杨艳娜 《陕西教育》2005,(10):29-29
一、案例:北师版教材一年级第二册中有一课为《拔萝卜》,当学生学习完新课后,教师布置了一道练习题:一棵大树,上面写有这样的一道竖式,并说明大树生了病,现要在全班范围内征集一位医术高明的“森林医生”。学生分四人一小组,开始讨论,并推选人员。生1:我认为大树的病在于把4写错了位置,4  相似文献   

12.
张乐平先生创造了活泼而倔强的“三毛”,其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形象深入人心.值得高兴的是,即将在全国大范围内使用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以下简称新教材)则创造出了全新的“一毛”形象,所谓“一毛”是指新教材中引入了如图1所示的卡通插图,该男孩子头上顶着一根闪电般造型的头发,活泼可爱,在此笔者不妨把图中小孩子称之为“一毛”.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人了大量的彩色插图,“一毛”插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仅在《物理》(必修1、2)两书中就有18幅.卡通化的“一毛”为师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且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素材.新教材在正文内容的叙述上也努力做到浅显易懂,活泼生动,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而言,新教材不仅仅是教材,更是一部可以吸引学生的通俗科学读物.本文仅以“一毛”插图为切入点,谈谈新教材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3.
谢志刚 《物理教师》2006,27(7):5-35
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教材第三册第34页中,关于光的偏振有两处论述和一个插图,笔者认为有不妥之处.问题1:教材中通过实验将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得出的偏振光的定义不严密,书中说: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只沿着一个  相似文献   

14.
分解一个力,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如图1所示,但这样分解是毫无意义的.一个力常常根据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来分解.  相似文献   

15.
焦辉 《物理教师》2011,32(4):34-34
鲁科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5章第2节“力的分解”中有一个课堂“迷你实验室”,实验的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上册),在研究温度计的原理时,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详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P76演示 自制温度计)。这个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很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教材第83面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实验,利用了一根玻璃管、红蜡、水来演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笔者发现此实验效果不佳,原因有二:一是在翻转玻璃管时必须迅速.若手忙脚乱,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且极易打破玻璃管;二是红蜡块上升速度过快,而且不能"定格",实验做完后大多数学生对蜡块的运动情况根本不清楚.经过笔者及同事多次实践,我们发现了如下一种效果非常明显的方法:我们同样选用了玻璃管,用一根重锤线(带重锤)  相似文献   

18.
19.
张元贵 《物理教师》2009,30(10):62-63
在中学物理竞赛题和普通物理教材中,常见到要求曲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或求出曲率半径再求解其它物理量的问题,质点在平面内作曲线运动时,它在任一点的加速度沿该点轨道法线方向的分量称为法向加速度an,  相似文献   

20.
1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指出:“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