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学完初中三年数学课程+即将开始数学复习的时候。能不能静下心来想一个问题:数学给了自己什么?或者换个问法.经过三年数学学习.学到了些什么?在“知识与技能”,在“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在“情感与态度”诸方面.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收获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采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这是数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然而曾几何时,这一正确理念被误解为“数学教学生活化”,而流行于数学教育工作者之中。这一“化”就不得了,于是数学教学中用“生活味”干扰“数学味”甚至代替“数学味”的现象不胜枚举,对数学教学的危害令人忧虑。“化”是什么?“化”是从一种性质或状况转变成另一种性质或状况。“化”是一种整体趋势,是一种主流方向。数学教学不可能生活化,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说数学源于生活,这主要是从根本的意义上说的。原始的数学概念确实来源于生活,但建立在原始数学概念基础之上的数学的发展却主要地直接地起始于数学本身的需要,几何中由已知定理推演出新的定理便是明证。所以,千方百计地寻找所有数学知识直接产生于生活的背景材料而创设生活情境,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徒劳的,硬要这样做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说数学用于生活,但也不能因此而提出“数学教学生活化”。事实上,数学教学的“解决问题”中,问题类型除了数学实践活动和应用题这类生活问题外,还有大量的非生活问题——概念题、计算题和证明题,解这类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这类题生活化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硬要这样做是荒谬的。况且,从数学知识本身来看,其用于生活往往是滞后的。一些当年看来于生活无用的数学知识,后来却被证明在生活中大有可为。所以,让学生学习非生活化的数学知识,解决非生活数学问题很有必要,对此,数学教师于教学中在时间和精力上必须提供足够的保证。本文作者对“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期另外两篇小学数学教学类的文章也与这一问题紧密相关,请读者注意阅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将“解决问题”贯穿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之中,显然,“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更需要获得作为数学灵魂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德英 《教师》2011,(6):80-80
猜想也叫猜测,它是人们探索事物奥秘和真理的一种重要途径,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猜想只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就有可能变成定理和公式,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全目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分解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具体部分,其中“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1.1调查目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逐步融人到了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上.仍然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现象。为了了解当前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起点和切入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问题解决”.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想.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想的指导理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将教学内容与思想方法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与经验,谈谈几种小学常用的教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主动参与,关注的是实现学生从“听数学”练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如下的策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9.
深度学习理念的应用,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性.文章通过对深度学习理念的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探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为例,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多元评价四方面出发,深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旨在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总结概括数学思想有利于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把与勾股定理有关的数学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初中数学升学考试,无论是试题的内容还是试卷的结构,充分体现了考试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的这一要求.分析研究众多的中考数学试卷不难发现,“知识与技能”仍然作为一个基本的考查主题;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仍然是考查的主要内容;“数学活动过程”则将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考查目标。中考数学命题呈现出了五大明显的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序言中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他还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解题就是“解决问题”,即求出数学题的答案,这个答案在数学上也叫做“解”,所以,解题就是找出题解的活动.数学解题可以理解为解题者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初始状态(问题的信息)向目标状态(问题的结论)逐步转化的思维过程,本文就此结合实例谈几点数学解题思维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将“解决问题”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情感与态度”并列起来,不再单独设置“应用题”教学,这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原大纲下的最大不同。“解决问题”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对“解决问题”目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问题”有人理解为一种技能。这一理解把“解决问题”看作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的各种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它提倡的是多样的“解题技术”。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存在着诸多短板问题,目前,追求“以量取胜”的教育思想依旧存在,数学作业的设计大多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科素养难以得到有效发展.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思路,文章以“浸润式作业”为切入点,思考通过减负作业、环境布置等方式导入数学作业任务的方法,带入数学情境、发起多元活动的数学“浸润式作业”,为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探索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现阶段,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了“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理念。尽管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已普遍存在,但与之相对应的研究却很少。因此,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学习 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全面素养。本文就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市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即“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根据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建模教学的课堂流程。  相似文献   

18.
“简单明了教数学”,我很欣赏评课老师说的这句话。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到生活,教师在上数学课时,应该密切联系生活。这次参赛的教师都非常注意了这点。特别是“解决问题”一课,教师把生活中“旅游”一事当作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然后准备食品,最后解决租车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活动,使学生不但学会了连乘方法,而且通过合作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小学教学研究》2012,(4):43-44,4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要具备初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可见.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它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年级的教材中.基于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和识字量较少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练习课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转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究竟怎样的练习课才能让学生听起来“有听头”、教师上起来“有上头”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