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晚明小品文繁盛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品文发展至晚明而趋于极盛,实乃明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小品文自身诸多内在的因素。明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变革是小品文繁盛的根本原因;晚明声势浩大的文学解放思潮是小品文走向辉煌的前提;人们对明中叶以来文学复古思潮沉闷局面的普遍厌弃和反拨,则是晚明小品勃兴的直接导因;同时,晚明小品文的空前繁荣,也是小品文体自身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晚明小品是在特定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中反映了晚明文人追求个性自由,追求自适生活的心态。晚明小品与传统古文有极大的不同,它在创作观念、内容题材、审美风格三方面都对传统古文实现了突破,使散文从载道的工具变为抒写性灵的自由文体,对散文的审美意蕴作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3.
晚明作家徐渭,思想复杂,行为怪诞.晚明社会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我价值体认的社会思潮与徐渭曲折多难的人生撞击,造成了他性格的狂放不羁而又自卑、敏感、多疑.晚年的徐渭愤益深,进而发狂.他的这种思想行为在晚明士人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在其两千多年的历史行程中,曾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震颤,这便是发生在魏晋和晚明的两次人文主义的解放思潮这两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之所以能够发生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就经济上来讲,汉晋庄园经济和晚明的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分别为魏晋和晚明人的思想解放提供了原动力;就思想文化上来讲,东汉名教的衰微代之以玄风的兴起,宋明道学的衰朽代之以"异端思想"的超越,为晚明人的思想解放铺张了道路;魏晋和晚明人的思想解放的主流表现在魏晋士人的新自觉以及晚明士人阶层的觉醒和新兴市民阶层对新生活的欲望和追求。这两次为历史所罕见的个性解放思潮,时隔千载,相互辉映,在中国人类文化思想史上打下了深深的印痕。  相似文献   

5.
文章比较了云间派与竟陵派、唐宋派、娄东派及虞山派文学思想的异同,认为复古主张与性灵思潮在明末文学中有合流的趋势。云间派的兴起正反映了这一趋势,不能因为他们主张文学复古,就简单视之为是对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反动。  相似文献   

6.
张岱号陶庵,晚明"小品圣手".别样的人生经历,倜傥不羁的叛逆个性,使其小品文一扫传统散文"微言大义"的沉郁,转而张扬个性解放,参悟生命终极.其文体自由,抒写性灵.<湖心亭赏雪>就宛如一幅空灵简雅、冰雪剔透的文人画.  相似文献   

7.
试析晚明小品家的审美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学角度剖析晚明小品新变的原因 ,并从审美理想、审美方式等方面阐释晚明小品家体现出来的审美新质。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对晚明小品的评价以否定性为主。四库馆臣针对晚明小品存在的离经叛道、内容杂乱、不著出典、慕奇好异、语言纤佻、体例不当、考证疏舛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同时,《总目》对部分持论笃实、文辞雅洁、考据精核、富于史料价值、作者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晚明小品,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总目》的晚明小品批评,主要是受官方哲学即程朱理学以及考据学风的影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总目》对晚明小品积极和进步的一面认识不足。不过,《总目》也敏锐地指出了晚明小品的一些弊病。客观看待《总目》的晚明小品批评,有助于今人全面把握晚明小品的优缺点、理性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冯梦龙在他辑录的《挂枝儿》中对这些时调歌谣做了大量的点评。这些笔记体的批语虽然形式传统。但批评的情感尺度却是解放的,是晚明浪漫主义个性解放思潮的体现;这些批语虽然是零星散落在各处的,但却从整体上体现了冯梦龙对“挂枝儿”的文学价值文学特质的的体认。  相似文献   

10.
正明代书法史有两个闪光点让后世瞩目,第一是文人书法流派崛起,第二是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异军突起。明代文人书法流派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明中期兴起于苏州地区的吴门书派,一个是晚明兴起于松江地区的华亭书派,亦称云间书派。如果从艺术流派标准中的"有主盟的艺术家"来考察,则吴门书派的核心领袖当为祝允明与文征明。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把袁宏道、王思任的小品文置于明代文学的背景中,对袁宏道王思任小品文中以"水"为喻时所呈现的"自然与典雅""阴柔与阳刚"各与时代的同构性以及两家之间的异质美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两人的小品文各有对明代主流文风的反拨和否定,而王思任的小品文更带有否定之否定的色彩.这标志着晚明时期的文学创作已经从拟古文风中脱胎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晚明小品的世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形式上的篇幅短小和审美上的独抒性灵,世俗性是晚明小品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它主要表现在描写对象的广泛性,题材内容的生活化和语言的通俗化追求上。晚明文人在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经济环境影响下时代心态的变化导致其自身的世俗化,正是小品文具有世俗性的根本原因,同时,市民阶层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阉党乱政、反对异族入侵和清末富有爱国情怀的赋家和赋作,更加拓展了赋的题材和内容。明清已还,赋论和赋集渐多,为研究辞赋奠定了基础。汉赋繁盛乃盛世必然。21世纪初,正逢盛世,新赋创作蔚为壮观,但是作家的国学修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向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赋作家和文赋作品学习。  相似文献   

14.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明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形式轻灵、隽永,体制短小精炼而富有个性化的小品文,是晚明文人心灵的宣言书。通过对小品文的解读,可以看到晚明文人慢慢走出"异端"思想的影响,对于社会现实给予重新审视,希图找到一条能够调和礼制与人欲的路径。在他们苦苦思索之后,依然未能寻出一丝新的光线,于是陷入彷徨苦闷近于虚无的情境之中。然而,这种状态却是朴学新思潮到来的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试论晚明小品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特的社会风气和士林化造就了晚明人独特的化品格,他们的学主张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以“载道”为己任,而以任情自适为目的,少了一些道学气,多了几分真情和性灵,因而他们笔下的小品也就成了中国学史上一道别具神韵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遗民钱澄之的记体散文数量虽然不多,但在艺术上却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记体散文主要包括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人物论赞以及墓表等,是中蕴含着浓郁的归隐之思;其散文延续晚明小品的写法,语言清新雅洁、精炼传神;在情感真挚、平和冲淡的文风中又寓有些许幻灭的悲凉,形成了钱澄之记体散文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