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思想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和突破,主要表现在:在实现国家统一方式上,突破了暴力手段的观点;在社会制度上,冲破了“一国一制”观念的束缚;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也保护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不会形成“国中之国”徐庄有的同学提出“一国两制”会不会造成“国中之国”,答案是明确的:决不可能。这位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对“一国两制”的内涵还不了解;二是把“国”与“制”混为一谈。“一国两制”的基本点之一是坚持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3.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有一个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原理,充实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这就是“一国两制”理论。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形成过程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要提法,其实质就是在一个国家里实行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并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般教材及教师在讲解“一国两制”问题时,只讲“不变”一个方面。但我们认为,为了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必须讲清“不变”与“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华克,侯秋萍[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2.能力方面:使学生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说明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3.觉悟方面:使学生提高对实行“一国两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出发,陈述了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新概念,是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典范,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这一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这表明“一国两制”构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文认为,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辩证法原则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文论述了“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丰富了关于战略策略的原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论文还进一步分析了“一国两制”获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思想。“一国两制”这一构想有着特定的内容。第一,“一国两制”要讲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确定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作为统一国家的组成部分的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上百年不变。第二,“一国两制”有两个前提,一是祖国统一,一个中国。一个中国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不是“两个中国”,不是“多国”,不允许在中国搞什么国中之国。在国际上代表…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制定出来的。香港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伟大正确的。本文认为“一国两制”构想具有三大特色:维护祖国统一、主权和尊严,具有原则的坚定性;从实际出发,具有科学性和切实可行性;前无古人,具有首创性。香港回归,“一国两制”在香港变为现实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洗雪中国百年耻辱,极大鼓舞中华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为解决台湾问题,树立良好样板,极大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证。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客观实际的方针政策。以“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便是其中之一。“一围两制”的构想,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和平统一祖国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新中国对香港特殊政策的历史演变,跨越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建国前夕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制定并在此后成功地实施了“暂时不动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创造性地提出并领导实施了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的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的核心内容是保持香港回归以后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同时坚持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付诸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祖国和平统一方针。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和发展;谈判内容和方式的扩充;寄希望于人民方针的发展以及不承诺放弃武力的主张等。这些都是对“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四大报告,把这一崭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其中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全世界所瞩目。一、“一国两制”是新思想,新语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所谓“一国两制”,根据小平同志的说法,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即门化人口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一、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方式;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前提;三、坚持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四、“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我国综合国力得以提升的原因: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弄清“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懂得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及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统一的:理解四项基本原则.改革的根本目的,对外开放的意义;知道我国的民族特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内涵:把握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增强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感知中国人民的聪明务实;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的哲学思考刘晖高三《思想政治》第二课有一个重要框题,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该框题涉及的内容角度广,现实性强。笔者发现,运用哲学原理思考.会帮助学生立体性地理解相关知识.一、“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哲学依据构想属于意识范畴,意识来源于物...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用民主的方法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思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它“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实事求是是它的认识论基础,是它的哲学精神。一、“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唯物主义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 ,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上 ,坚持和平解决 ;在台湾问题上 ,经历了从“武力解决”、“和平解决”到“一国两制”的变化过程。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和平解决的思想。两代伟人都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研究客观实际 ,一切从民族利益出发 ,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构想在国家社会制度主体、国家形式和统一战线等方面,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将国际间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和平共处理论运用到一个国家内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并完整、系统地概括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邓小平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和平统一,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国家学说的继承,而且是一个伟大创造性发展。它不仅是解决我国统一问题的破天荒办法,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