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编辑学会代表团的一员,我很想了解美国同行的出版理念、编辑运作和实际工作的情况。这方面过去虽说也接触过一些,但大都是从书上和其他材料看来的,往往是经过好几手的材料。这次有机会同美国的编辑同行面对面地交谈,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颇为新鲜的事。承东道主的安排,我们接触到了四种编辑。  相似文献   

2.
我是古籍部的读者,所以今天只谈对古籍部的看法. 我工作时间不长,只有十二三年,但在这十二三年中,我主要是与古籍打交道,国内和台湾的重要图书馆古籍部我都接触过,有不少图书馆古籍部我都相当了解,了解他们的藏书情况,也了解他们古籍部人员的素质,了解多了,这有个比较,因而也有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新闻生涯中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当一项采访任务来临的时候,蒙了。为什么?因为对采访对象一无所知。这不要紧,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都是这样吗?由一无所知到少许知之,到知之许多,到完全了解。记对采访对象的认识,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但记的采访总是有时间性的,有时甚至是很紧张的,如果等到接触了采访对象再开始认识采访对象,那样就太仓促了。我们可以把接触采访对象的时间提前——提前从资料上采访他,提前从资料上认识他,这就是我要说的新闻采访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我于1994年3月由组织安排到县档案局工作,此前,我先后在基层乡镇、县妇联工作,对档案工作接触不多,县委调我到档案局任局长时,当时确实也曾迷茫过、动摇过,不愿意到档案局来,领导、同事们多次同我交流沟通,做思想工作,我也找档案部门的同志了解学习,逐步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便坚定了  相似文献   

5.
张筱蕾 《档案时空》2016,(12):43-44
我与档案结缘,还得从我的母亲说起,我母亲是一位老档案工作者,在档案战线上耕耘了二十多年,是母亲牵起了我与档案之间的红线。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接触档案。大一那年暑假,我不知如何打发漫长的假期,整日在家里玩电脑。母亲见我打字快,就要我去她办公室帮忙,由此,我开始真正接触档案。母亲将收集好的部分档案资料交给我,要我学习整理档案,并指导我从学习档案分类开始,到档案的整理、排序、编目、打印等。几个暑假对档案工作学习和实践,使我从不熟悉档案工作,到逐渐掌握了档案整理的各个环节;使我从对档案的一窍不通,到对档案业务的逐步了解;使我闲暇的假期变得充实,漫长的假期过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于1994年3月由组织安排到县档案局工作,此前,我先后在基层乡镇、县妇联工作,对档案工作接触不多,县委调我到档案局任局长时,当时确实也曾迷茫过、动摇过,不愿意到档案局来,领导、同事们多次同我交流沟通,做思想工作,我也找档案部门的同志了解学习,逐步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便坚定了干好档案工作的决心。由原来的不愿意干,到安心干,  相似文献   

7.
丁柏铨 《新闻通讯》2014,(11):51-52
写作此文之前,我已对《宜兴日报》有了较多的了解。这是因为我曾受邀为该社的编辑记者作了有关新闻写作业务的系列讲座。我先是收到报社寄送的报纸,为备课而仔细阅之;后来则较多关注《宜兴日报》的电子版。在讲课过程中,我与报社的领导和编辑记者多有接触,多有互动。因此可以说,我对《宜兴日报》的印象,不仅仅来自于报社的总结材料,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我对该社的考察和了解。  相似文献   

8.
从切纸说起     
2004年7月,我有幸被安排到武汉海关整理人事档案,这是我读档案学专业以来第一次正式接触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9.
1998年9月至2002年10月,张德江同志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在这期间,因为采访任务,我和他有比较多的工作接触机会.因此他对浙江日报的重视、关心和爱护,我多有了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这句使很多热血青年投身到了广告这个行业,并为之奋斗的名言,在我没接触广告行业时也是未曾听说过的。而当我踏入这个行业后才知道,这确实是一个能给人带来梦想,实现价值的行业。  相似文献   

11.
幸运的一生     
周小燕 《档案天地》2013,(5):4-7,26
(接上期)新的生活是我的大课堂新中国成立后,我参加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这一切对我的思想教育很大。第一次走向社会,接触农民,是1950年年底。那时,上海音乐学院音工团到上海郊区松江县参加农民土改,从市区到松江起码要半天时间。我因为有工作,晚去松江一天,我到的时候正是中午,大家都在场地上  相似文献   

12.
当一名通讯员,只要留心,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各种素材,捕促到许多线索。这其中,如果是“独”“特”的,其新闻价值就比较大,据此写出的稿件命中率相对也较高。“独”,就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特”,则是与众相同但有特色。在采访中,我比较留意发现“独”字的素材,发现可称为“第一”的新闻就及时写。1989年12月,厦门市开元区海滨小学成立个体户家长学校,听到这个消息,我向有关部门了解,得知这在厦门市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因接收马金凤艺术档案而有幸接触到这位老艺术家.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对这位老艺术家的生平有所了解,更为她献身戏曲的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也是一门学问。”这是我几年来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一点体会。我是从1980年开始接触新闻报道工作的。当初,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热爱这一行,却摸不透其中的奥妙,所以,稿子见报的机会也很少。 1984年9月,我到县广播站从事编辑、记者工作,新闻报道成了专业化“生产”,经常到机关、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农  相似文献   

15.
不久以前,三联书店向我了解“竭诚为读者服务”这一广告用语,生活书店是什么时候采用的?据我了解,早在20世纪30年代生活书店刊登广告就有这一用语。那时我还是一名小读者,但这句话就印在脑子里了。1938年逃难到汉口,天天到交通路生活书店门市部去看书(没有钱买书,只能揩油看书),生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因接收马金凤艺术档案而有幸接触到这位老艺术家。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对这位老艺术家的生平有所了解,更为她献身戏曲的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7.
我于1994年3月由组织安排到县档案局工作,此前,我先后在基层乡镇、县妇联工作,对档案工作接触不多,县委调我到档案局任局长时,当时确实也曾迷茫过、动摇过,不愿意到档案局来,领导、同事们多次同我交流沟通,做思想工作,我也找档案部门的同志了解学习,逐步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便坚定了干好档案工作的决心.由原来的不愿意干,到安心干,而且还下定决心要把它干好,这一干就是十年,回顾十年间的酸甜苦辣,我的体会是在岗必爱岗,爱岗须敬业,事在人为.即使再冷清的岗位、再贫穷的部门,只要真心热爱,踏实苦干,就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工作就会出成绩.……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读者和投稿者,近10年间我接触《中国广播》杂志比较多。特别有幸列席旁听过几次杂志的编前会,近距离地观察她的内部运行,结识和了解编辑部的各位编辑和工作人员。杂志社规模不大,办公条件简朴,但从主管负责到普通编辑都是既有业界实践经验,又有思考追求的精选人士,是办这类专业理论期刊的优秀组合集体。杂志留给我的印象不是令人惊诧的时尚光鲜,而是朴实前行的可靠  相似文献   

19.
我开始到牧区采访时,首先碰到的就是哈萨克牧民的“三多”“三少”:即喝得多、吃得少;铺得多、盖得少;骑马多、步行少。我从接触中体会到,这确是认识和了解牧民生活的重要一步。牧民的早餐较为简便,随便吃一点馕、包尔沙克(油炸的面食),重要的是要喝足奶茶才出外放牧。如远距离放牧还要带个小铝茶壶,以便中午架在三块石头上烧茶。放牧风吹日晒,非常干渴,这是生活的实际需要。直到晚上放牧回来,才能吃饭。  相似文献   

20.
和吴学谋先生相识,是一个偶然的机缘。十年前。大约是1992年,我如愿以偿地从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机关调到出版社,担任湖北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可能是因为我曾经有过从事长江上水电站设计的经历吧,在给我分管的科室中就有理科编辑室;于是从总编室转来的诸多属于理工专业的作者来稿中,我有幸见到了学谋自荐的选题,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独树一帜的“泛系理论”。学谋已将书稿的大纲拟就.各项子栏目皆悉数列出,书名令我耳目一新:《泛系:痛苦的爱——种哲学的创生》。说实在话,这部广及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的学术专著我一时还无法读懂,更谈不上深入了解了。但我已意识到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富有创造性的科研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