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国际科技合作,提供客观、可靠的中亚五国科研竞争力、学科发展分析和科技合作建议。依据中亚五国科技部报告,国际组织专题报告,Web of Science数据库、Incites数据库和ES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辅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科技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分析中亚五国的科研竞争力、重点研究学科和优势学科,探讨其“一带一路”战略前后的国际科技合作变化;依据中亚五国的科技政策,归纳总结各国的优先发展产业。研究发现,中亚五国科技竞争力参差不齐,学科发展各有侧重,各国政策对产业优先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整。中国与中亚五国应在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加大合作,实现彼此学科共同发展;应在临床医学、环境生态、动植物科学等学科领域加强合作,提升中国的科技影响力;应抓住中亚国家产业调整机遇,推动在农业、环境保护、轻工业、能源以及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合作;采取国别差异化选择开展科研合作,以提高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科技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影响中国在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各项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以中亚国家2003年至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就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在中亚的直接投资首先是为了寻求低成本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规模,其次才是获取中亚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外,中国企业倾向于在与中国监管质量、法律制度以及遏制腐败力度方面相类似的国家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3.
中俄考古学家为加强对中亚与西伯利亚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深入了解.将在未来五年中制定科研项目.联合进行相关考古调查。不久前,中俄考古专家一致同意.将在未来的五年中.联合进行相关的考古调查.共同发起并组织学术会议,相互提供学科出版物以及对相关文献、专业书籍进行翻译出版.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亚五国科技部报告、国际组织专题报告,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InCites数据库、ES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辅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科技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分析中亚五国的科研竞争力、重点研究学科和优势学科,探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中亚五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变化,并依据中亚五国的科技政策归纳总结各国的优先发展产业。研究发现,中亚五国的科研竞争力参差不齐,学科发展各有侧重,各国政策对产业优先发展方向都进行了调整。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国际科技合作,中国与中亚五国应在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加大合作,实现彼此学科共同发展;中国应在临床医学、环境生态、动植物科学等学科领域加强与中亚五国合作以进一步提升科技影响力,抓住中亚国家产业调整机遇推动在农业、环境保护、轻工业、能源以及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合作,采取国别差异化选择开展科研合作以提高与中亚各国的科技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规划期间,新丝绸之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中国和中亚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新丝绸之路交通走廊初步建成,“中国-中亚”经济发展带的资源、产业和城市等支撑条件已初具规模.合作共赢建设新丝绸之路,将为中国和中亚各国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最大程度地实现互利共赢提供机遇,有利于促进各方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6.
李红强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9,31(10):1647-1653
近些年来,中亚因其丰富油气资源和独特地缘战略地位引发了激烈的大国博弈,揭示和探究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对于理解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各国对中亚战略调整和制定中国利用中亚能源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中亚油气资源及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地位的基础上,以中国在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力量变化为主线,并结合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刻画了各演进阶段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和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局势,阐释了中国对中亚能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中国力量在格局演变中的变化.最后,从中亚能源出口国、进口国和输送过境国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亚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而且中亚各国大力开发天然气资源,不断提高生产量及出口量,致力实现出口多元化,因而成为世界各大国及各大力量争夺关注的焦点。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且消费巨大,天然气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中亚地区占我国天然气进口市场的份额在50%左右,未来虽然该比重会有所下降,但进口总量会稳步增加,因此中亚天然气仍然在我国天然气保障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亚天然气资源具有比较优势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我国与中亚天然气资源的合作开发也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的扰动。为此,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中亚天然气资源的地缘配置格局及对我国天然气安全的保障程度与保障效益,分析了外部扰动因素对中亚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影响和对中国能源安全的保障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我国与中亚天然气资源合作开发亟待采取的对策建议:(1)建立副总理级的天然气合作开发协调委员会;(2)制定并完善与中亚五国的天然气双边贸易协定;(3)继续扩大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4)优选我国与中亚天然气合作开发模式;(5)建立中国-中亚天然气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8.
针对美国中亚战略研究状况,本文提出了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如何界定中亚范畴?二,美国的新中亚战略到底“新”在哪里?并对此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亚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地区,东临中国,西至里海,北起俄罗斯,南接伊朗、阿富汗等伊斯兰国家,总面积达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有5560万。中亚地区是连接欧亚两个大陆的要冲,也是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其战略地位异常重要。在历史上,中亚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且是多次大规模战争的驰骋疆场。当今,中亚又  相似文献   

10.
中亚地区石油资源预测储量巨大,在世界能源地缘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中国推进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和扩大陆上管道石油进口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中亚地区石油资源对中国的保障程度,发现虽然中国对中亚地区石油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中亚地区石油对中国石油进口的保障率却极低。通过构建跨国石油投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中亚地区石油投资的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发现政策法规风险属于高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文化风险和政治风险属于一般风险,基础设施风险属于低风险,其中矿业权设置、东道国对经营的干预程度、民族文化宗教差异等7个指标具有相当高的高风险发生概率。未来对中亚地区的石油投资合作,既要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科学合理规避风险,又要寻求破解之道,选择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确保在中亚地区石油资源开发领域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全球铀矿资源富集区之一,具有铀矿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开采条件较好等特点。自2009年以来,中亚铀矿开采量长期居世界首位,2016年占世界铀矿总开采量的43.5%(其中91%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与中亚铀矿合作始于2005年,自2010年以来发展较快。文章分析了中国与中亚铀矿合作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合作开发模式从铀矿贸易、铀矿勘探开发发展到核燃料组件加工,并对合作开发的前景作了预测。主要结论为:2030年以前中亚铀矿可满足中国核电发展对进口天然铀需求量的70%—75%;其后,随着中亚铀矿资源的快速消耗,2035年保障程度降至40%—50%。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和深化中国与中亚铀矿合作的对策建议:以"五通"理念引领合作开发,尽快编制《中国与中亚铀矿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明确未来合作开发的重点,不断提高中资企业在合作开发中的地位作用,重视防范和化解合作开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中亚地区跨界水资源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海娇  周宏飞 《资源科学》2014,36(6):1175-1182
中亚地区是世界上跨界河流水资源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跨界水资源管理关系着整个中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稳定。目前关于中亚跨界水资源问题的论述与研究主要集中在水量分配、水资源量与质的变化预测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本文通过对前苏联解体以来中亚5国水资源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合作历程分析,认为中亚地区水危机的根源不仅仅是水量的缺乏,更多的是一种水资源管理上的危机,目前重要问题不是相关管理措施与计划的制定,而是管理机构的权威建立和已签署协议的执行与落实。需要在联合国相关协议框架内,在有关国际或地区组织的技术与资金援助下,建立水资源共享数据库,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利用,协调上下游国家间的水电和灌溉用水矛盾,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寻求水资源利益最大化,实现中亚地区跨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中亚五国,指的是前苏联解体后,在中亚地区新独立的五个国家,他们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中亚五国独立后,相继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通过了自己的宪法.按照中亚五国宪法规定,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建立独立的主权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原则、法制原则以及政教分离原则,强调"权力在民",人民是国家政权的唯一源泉.具体到每个国家,由于国内具体情况不同,五国宪法在内容上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格局的新兴增长区域.本文基于统计数据与文献资料,分析近20年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及时空演变过程,并探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近20年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停滞和衰退阶段(1991—1995年)、复苏阶段(1996—2000年)和稳定增长阶段(2001年以后);2)中亚地区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快增长,但由于各国能源资源条件差异和产业、经济政策的不同,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3)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受居高不下国际能源价格、区域市场经济改革、丰富的自然资源保障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夏磊 《现代情报》2012,32(7):43-45
图书馆的文献提供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献服务,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用户种类复杂、服务类型多样使得系统的个性化应用存在技术上的难度。本文针对RBAC授权系统的原理,结合文献提供系统应用的特点,提出在文献提供系统中使用RBAC访问控制机制,从角色角度对用户进行分类,解决了文献提供系统个性化应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应用描述了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枢纽地段、世界战略能源富集区和超级大国争夺及政治博弈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战略能源优先保障的最近基地。中亚战略能源(石油、天然气和天然铀)开发利用表现为储量大、产量小、出口量大、自消量小的"两大两小"特点,这些能源的合作开发利用对中国的保障程度有大有小。研究表明,预计到203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高达80%、55%和70%,而同期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和天然铀出口对中国的保障程度分别为7.9%、40.7%和65%左右。受中亚地区政治、经济、政策、法律、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影响,中国与中亚地区合作开发利用战略能源面临的法律、经济、社会、政治、基础设施风险不可低估。其中,法律风险属于高风险,经济风险属于较高风险,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属于一般风险。中国与中亚合作开发战略能源一定要时刻防范风险,从化解风险、增进合作、互利共赢的角度,明确政府角色,保证政策沟通,建立副总理级战略能源开发协调委员会;发挥地缘区位优势,设立中国-中亚能源自由贸易区;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加强中亚能源开发战略运输通道建设;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制度,建立国家战略能源联合储备体系;加强人文合作,促进民心相通,降低战略能源合作风险。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认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耕地利用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耕地利用模式的遥感动态监测,认知丝绸之路核心带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同时结合两地水资源禀赋特征,总结耕地扩张过快、农业结构失衡是该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结合中亚与新疆水资源禀赋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但天然草场丰富的特点,提出以流域为单元,水资源约束下的控制耕地规模、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发展高端畜牧业与精品瓜果业的发展思路,从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水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人》2003,(6):F002-F002,1
1979年10月,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在天津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宣布协会成立。协会的职责在于对中亚学起促进、赞助、宣传、了解、调协和交流等作用。1983年8月,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暨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1985年9月、11月由理事长陈翰笙提名,穆舜英同志于1986年担任本届理事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19.
中亚地区是距离中国最近、最安全的油气资源保障区,是中国重要的海外能源供应基地。当前中亚地区的油气年产量约为2.29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油气年产量比重为3.02%,其中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石油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年对外供给潜力约为1.2亿吨油当量。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贸易伙伴。然而,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油气贸易合作面临着大国博弈、内部政治环境不稳定、国际能源合作制度碎片化、国际能源投资政策缺乏可持续性等一系列的潜在风险。未来,中国应加快推动建立务实高效的多元能源合作机制,优化能源合作的主体结构,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的技术贸易,加快推进能源就地加工转化,并修订现有的双边投资协定,以确保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与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与中亚地区的跨境民族的历史形成,跨境民族问题的表现以及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和如何处理跨境民族问题的对策都对我国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