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校企协同育人贯穿于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最为有效的合作模式之一就是校企共建企业学院。为了紧贴行业企业共育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全面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携手苏州地标性的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了10家企业学院,冠名与订单建班级、人才共育,实习与实训搭平台、校企共建,教授与博士抱成团、共同服务,劳模与经理进校园、文化共享,党建与工会手拉手、优势共融,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进一步让企业更深入地参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更积极主动地与学院一起全员、全程、全方位地求真育人。  相似文献   

2.
引进和引导企业全面深入参与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质量,是培养真正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以所在学院的国家骨干院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为例,经专业的实践性建设和探索,探讨分析了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共育的动因、引进要点,提出了企业引进后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方法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措施,介绍了该实践性探索的过程及成效,总结归纳了引导相关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工作的成功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对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的课堂重构进行了具体分析。从具体专业层面,以校企共同体为平台,以培养模具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践了"重构课堂、联通岗位、双师共育、校企联动"的教学改革思路,培养"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模具高技能人才,从搭建校企共同体平台、重构课堂教学新秩序、重构课堂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重构课堂的内涵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着力构建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会计工匠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协作共育工匠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专业和企业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蔡离离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168+170-168,170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专业结合自身特点探索了引企入校,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实践模式,实现了校企互动,资源共享及学校、企业和学生多赢。  相似文献   

7.
丁新民 《继续教育》2008,(11):90-93
本文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开展校企合作探索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出发,介绍学校在校企合作联办二级学院、共建实训基地、教师进修基地、成立技师学院开展双证教育、共建科研流动工作站、实验中心和为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的情况和体会,并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深职院软件专业与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实施情况出发,研究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并试图解决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双赢模式,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制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基于企业真实环境的数控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制造业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为背景,分析了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并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例,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特别就高职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真实的企业环境,并在其基础上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践、建设成效等进行讨论,为同类学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我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案例 (一)“定向培养”模式。即实训课全部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承担,把学生的“磨合期”消化在学院,使学院成为企业延伸的培训平台。  相似文献   

11.
山东第二技术学院(山东工程技师学院)近年来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的要求,坚持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突出技能训练的办学特色,改革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学校把企业需求作为学校的追求,让企业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形成有企业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12.
坚持利益共享机制、校企共育机制、文化共融机制、资源共用机制,探索构建了目标定位与会展产业国际化发展人才需求层次融合、课程标准与国际会展行业标准融合、课程项目与国际会展活动融合、学校师资与会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融合的职业教育会展专业“四维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实施路径为:校企合作共建“国博学院”;系统建构“四维融合”思维模型;标准融入开发课程项目;开发设计“四维融合”运作流程。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在培养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方面校企合作的思路、方法和举措。  相似文献   

14.
畜牧兽医专业是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特色专业之一,在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职教文化底蕴。特别是2005年以后,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坚持走学院"1233"办学之路,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联手知名企业——襄樊正大有限公司,实施订单培养,共育畜牧兽医高技能人才。畜牧兽医专业在建设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湖北省示范建设专业、湖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15.
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技艺,在关键工作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类人才有多种培养方式,校企协同培养是最关键的一种培养模式。针对职业院校五年一贯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以职教名师工作室为平台,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深入研究数控技术专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此研究成果对其他专业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山职院基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托本校重点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与专业镇(区)政府、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在专业镇(区)产业园区创建多所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董(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镇校企行"多元投资体制,构建镇校企行协同育人机制(包括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实习就业共推、共同创新机制)。这种新型合作办学模式是提高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南京技师学院的校企合作,重心是围绕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的.围绕这一目标,学院在校企共建高新技术专业上做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工作.把校企共建体现在教学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特别是企业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高技能人才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突出的特点与优势。但从总体来看,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本文从成人高等教育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理论素养、灵活地解决高技能人才的工学矛盾等方面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可行性进行论析,并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开发实用型专业等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世界500强企业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校企共育专业,以名企用人标准、校企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以国际化视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详细定义了与目标一致且满足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创建了校企共同实施的“121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融入卡特彼勒生产体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出“1+0. 5+0. 5+1”校企分段主导的教学模式;创建了基于“4个中心和1个工作室”的校企合作育人长效体制机制,培养国际化视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的必要性,并根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提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内容,即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改革课程内容,共建优质教材,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以实现实训条件工厂化、教师队伍双师化、教学情境企业化、教学内容项目化的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