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宪军 《福建教育》2023,(19):26-29
新时代中国基础外语教育以学科育人为导向,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贯彻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聚焦于学生外语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对外语学科育人价值的探讨、研究十分重要。笔者基于多年一线基础教育的实践摸索和思考认知,从基础外语教育课程本身及其实施的具体经验出发,重点围绕基础外语教育中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学科育人价值进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2.
学科教学不仅承载着传递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重任,更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独特价值和特殊功能。为此,特教学校应明确学科育人内涵和价值,建构学科综合育人目标,继而通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丰富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打破学科边界以及联结社会生活等方式,实现各个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胡婧 《海外英语》2022,(4):90-92
新时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育优先”教育理念,高校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须发挥全员的力量,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的全方位。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外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也要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理念,促进外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大力推进外语专业的内涵发展。本文从分析“三全育人”与“外语专业第二课堂”的时代背景出发,先后分析二者的时代蕴意与时代价值,进而阐述二者相融合的时代意义,最后分别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原则遵循、群体合力、素拓平台五方面提出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外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学科育人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在新课程背景下,深度开发寓教于乐的“空中花园课程”,以课程为载体,逐步达到学科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学科育人是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立足课堂,推进学科德育项目研究与实践,推动由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教研转型和课程转型,有助于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学科德育,要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导;要创设真实情境,在情境中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要通过挑战性任务实现德育价值;要建设支持性学习环...  相似文献   

6.
沈晓燕 《教师博览》2022,(15):47-48
在新时代教育大环境要求下,学科育人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应多层次、多领域地持续注入育人为本的理念,最终达到学生语文学科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的效果。文章以此为依据,基于学科育人理念,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沈丹 《成才之路》2022,(10):7-9
仪式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结合新时代网络空间和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研究新时代网络仪式育人的本质要义与实践路径有其重要意义.从本质上来说,网络仪式育人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仪式情境中实现价值认同,网络仪式的虚拟在场和现实仪式的亲身在场在仪式的发生机制上具有同质性.以实现价值认同为目的,从价值识别、主体共鸣、情绪强化和...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教育是关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同样也是高校育人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提升学生品行修养的有效因素,也是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实施的必然选择。通过对“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以及“三全育人”引领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重大意义进行阐述,并针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讨论,分别从聚焦教育主体、加强顶层设计、聚焦教育环境以及创新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旨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性,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国家发展创新的灵魂,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是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培根铸魂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迎来了大有作为的历史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潜力和水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高校重要的育人价值导向。高职院校应完善课程设置,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文化全程育人体系;依托民族文化的特色优势,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借助学生社团活动,构建校园文化育人环境,陶冶学生情感;筑牢组织体系,强化党建工作育人实效,实现多方发力,用文化的力量淬炼学生心灵,涵育学生品德,砥砺学生品质,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十八大报告提出并沿用的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明确了教育要如何培养人。核心素养作为目前教育发展的热点,进一步刻画了教育要培养的人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部分,在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的实现路径主要是学科教育,学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更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素养渗透的重任,但目前还存在着学科"育识"和"育人"的分离。通过对立德树人理念下学科教育的深度解读,以及对核心素养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解析,进一步明确学科育人的根本价值和路径,以期引发对学科育人价值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大学生树立理想信仰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基本原则。高校在后疫情时期要从工作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思政工作,注重遵循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的创新性要求,同时注重提高思政工作者政治理论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长征是伟大的史诗,长征叙事中有海量的文本资源,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宝库.长征叙事对理想信念的培育是多重的、全方位的,涉及对大学生、思政教师和校园文化的三重影响.开发长征叙事文本,建立理想信念精神认知,创新长征叙事方法,落实理想信念知行合一,是培育理想信念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3.
班风建设在个人层面有助于个人行为习惯的规范,在集体层面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层面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要具体落实班风建设,就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有效利用第二课堂优势,利用新型学分机制督促实行,同时还要构建全方位立德树人教学体系,优化德育内容,促进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高校外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加强高校外语教学思想政治融合必要性进行了讨论分析,随后分析了当下高校外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问题,提出一些高校外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冒琴 《成才之路》2021,(13):24-25
体育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体育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情操。文章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四方面,对立德树人理念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展开研究,以期能够借此促进德育与体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程的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与化的关系,以及高校外语教学与化教学的现状出发,外语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与高校外语语言化课的设置密不可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外语专业语言化课设置及其现实要求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课程思政”代表一种课程理念,指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进行讲授,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向同行,共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有效挖掘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注意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并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化,不同民族的语言化有其共性和特性,所以英语教学应包括化教学。化导入的内容包括:词汇化、语用化、成语典故化和非语言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但在师资配套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高校师资培养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特别是教育观念更新方面普遍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已是不争的现实。这一点,师范院校外语教育教学也不例外。故我们需要站在理论建构的高度对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的外语教师教育的目标建设、教师的素质结构、教师教育需求特别是教育观念转变进行研究,以提高师范院校外语教师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杨舒娜 《成才之路》2021,(15):22-23
少先队不仅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而且担当着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启蒙”的育人重任。文章从学习“章程”规范仪式为“红孩子”打好基础、爱国主义教育打好“红色”底色、时事教育增强“接班人、主人翁”意识三方面,对如何精心组织少先队活动、有效开展政治启蒙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