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院士和他的助手多年致力于纳米材料化学制备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建立和发展了一种溶剂热合成技术,并成功地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了多种纳米非氧化物材料。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研究纳米非氧化物材料的物性成为可能,并为其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一成果已获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非氧化物纳米(如氮化物、硫化物、硼化物、碳化物等)功能材料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在工业领域应用极其广泛,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许多关键部件的基础材料。但制备非氧化物不是一件易事。传统的方法是由金属和非金属或氢化…  相似文献   

2.
半导体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特性,近年来成为了材料科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电子信息技术等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在生物衬底上制备半导体氧化物薄膜材料的工艺与技术,实现了低温下生物衬底上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性价比,绿色环保,高能密度和良好的的循环性能等特点,而锂离子负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文本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Co、Sn、Fe、Ti、Mo、Nb基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旨在促进锂离子电池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发展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一维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纳米线、氧化物纳米带)作为研制纳电子器件理想的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本工作主要集中在氧化物纳米带、碳纳米管的功能化及其和纳米器件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金属/氧化物异质结是金属功能材料和器件物理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金属/氧化物异质结非易失性阻变器件具有多态存储能力、稳定性能较好,开展相关研究对推进阻变存储器实用化进程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2006年起,颜志波就开始从事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庞磁电阻、非易失性电阻开关及多铁性的研究。工欲善其身,必先利其器。在材料合成与样品制备方面,颜志波熟练地应用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P L D、磁控溅射等  相似文献   

6.
正创新团队本团队是2014年度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针对我国未来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产能/储能/换能材料制备、结构与效能中的共性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在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微纳结构功能转换氧化物材料、硅镁碳基材料与共轭聚合物材料的创制理论与技术,及其新的产能/储能/换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基于研究前沿多维特征指标测度识别研究前沿,分析科学前沿主题与技术前沿主题间的联系及其演化。[研究方法]首先,对论文和专利数据进行主题挖掘,从前沿主题特征出发通过新颖度、增长性、影响力和交叉性4个测度指标识别出研究前沿,分析科学前沿主题与技术前沿主题间的联系;其次,通过主题相似度计算、主题过滤等方法识别具有演化关系的主题对,并对前沿主题内容演化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论]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识别出了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研究等在内的4个科学前沿主题与复合电极材料在内的4个技术前沿主题,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互相推进,呈现双螺旋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1,(15):53-53
研究人员利用密度矩阵重正规化全来实现Kagome晶格中紧邻量子自旋S=1/2海森堡反铁磁体的基态的精确计算。该模型被用于大量圆周长达12个晶格的长柱体的研究。通过低能核小和有限尺度效应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台激光分子束外延设备研制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分子束外延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精密制膜技术,它集普通脉冲激光沉积(PLD)的特点和传统分子束外延(MBE)的超高真空精确控制原子尺度外延生长的原位实时监控为一体,不仅可以生长通常的半导体超晶格材料,尤其适于制备多元素、高熔点、复杂层状结构,如超导体、光学晶体、铁电体、压电体、铁磁体以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等薄膜,同时还能进行其相应的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和成膜过程的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因此,激光分子束外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制备及应用作了综述,介绍了液相法、固相法厦气相法的特点,并简要介绍了纳米稀土氧化物在功能材料、催化剂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纳米矿物材料的分类出发,介绍了天然纳米矿物材料和人工纳米矿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着重介绍了用物理和化学制备方法制备人工纳米矿物材料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纳米矿物材料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涛 《科技通报》1997,13(5):331-334
介绍了一种新型高分子/层状氧化物纳米复合导电材料.简述了制备此类导电材料的三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人工晶体作为一门科学,它包括材料制备科学、晶体生长机理、新晶体材料的探索和晶体的表征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和固体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中国现代人工晶体的研发起步较晚,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有较大的发展。目前,主要依靠自己的技术,几乎所有重要的人工晶体都已成功地生长出来,许多晶体的尺寸和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享誉国际市场,如,偏硼酸钡(BBO),三硼酸锂(LBO),锗酸铋(BGO),磷酸钛氧钾(KTP)等,其中BBO和LBO都是由我国首先研制出来的,用下降法大规模生长BGO,用助熔剂法批量稳定生长KTP的技术也是由我国首先  相似文献   

14.
Ba-Y-Cu氧化物是现在最受重视的高T_C超导材料。超导膜的研究已逐渐有所报导。我们进行了涂膜法制备超导膜的研究。实验以分析纯硝酸铜、硝酸钡和99.995%氧化钇为原料,按Ba_(0.6)Y_(0.4)CuO_(3-y)组成,采用两段焙烧法制备粉料,所得粉料超导性能经抗磁性测量,降温抗磁曲线91.5K出现明显转折,表明Ba-Y-Cu氧化物转变为超导相。为进一步测定超导电性,曾压片烧结,测定  相似文献   

15.
在柏莱兹和缪勒发现 Ba-La-Cu 氧化物超导材料之后,赵忠贤等合成了液氮温区 Ba-Y-Cu 氧化物超导材料,很快开始了 Ba-Y-Cu 氧化物超导膜的研究。今年二月初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合成了 Bi-Sr-Ca-Cu 氧化物超导材料,电阻从115K 开始下降,零电阻温度为78K。我们于2月中旬研制成了 Bi-Sr-Ca-Cu 氧化物超导厚膜,经四电极法测定电阻随温  相似文献   

16.
使用共词分析方法,对1999-2008年中国能源材料领域进行了研究主题静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锂二次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甲醇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电池阳极"四个主题.新兴活跃的研究主题有"氧化物燃料电池与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与"复合材料与碳纳米管在质子膜交换燃料电池(可充电)中的应用".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材料领域未能出现主题聚类的事实,从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在太阳能电池材料领域存在着基础科学向技术科学转化不充分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孙建  韩庆邦 《科技通报》2012,28(2):55-57
氧化物陶瓷热电材料是一种有利于环保的新型能源转换材料.本文通过对氧化物陶瓷热电材料性能和影响因素地分析,特别是针对物性对热电性能的影响,结合实践提出了把氧化物热电材料做成多晶材料、材料的纳米结构复合化、搀杂修饰材料的能带结构等提高其性能的具体途径,用以指导具体的应用,希望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设计、制备功能化超分子聚合物是当今高分子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2年5月19—21日在杭州召开了以"超分子聚合物科学与材料前沿问题"为主题的第73期双清论坛。会议围绕超分子聚合物结构构筑、聚合过程与功能调控等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推动我国超分子聚合物科学与材料研究的发展,同时凝练该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发展超分子聚合新的驱动力、深入研究超分子聚合过程与理论、实现超分子聚合物的特殊功能并发展成特殊聚合物材料。最后,本次论坛提炼了本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今后资助的重点与方向,对未来5—10年进一步推动我国超分子聚合物科学与材料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概述准一维纳米结构材料包括纳米管、纳米线和纳米棒通过多种方法已经被成功制备出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微电子器件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现在已经成为物理化学研究者争相研究的热点。ZnO是重要的Ⅱ-Ⅵ族直接带隙宽禁带半导体氧化物,其禁带宽度为3.37eV,激子结合能(60meV),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适宜用作室温或更高温度下的可见和紫外光发射材料。因此,合成准一维ZnO纳米结构及其性质研究迅速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气-固(VS)和气-液-固(VLS)生长机制,各种形貌的准一维ZnO纳米结构已经被国际上著名的纳米小组报道过,包括纳米带,纳米线阵列,单根纳米线器件,单晶纳米环,超品格纳米弹簧,纳米盘,微米棒等等。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6,(18)
本研究选取陶粒作为基质材料,设置了三种不同填充方式垂直流人工湿地模型,通过测定各装置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来研究不同填充方式下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研究表明:分层填充方式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且在进水口填充大粒径基质对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效率更高;陶粒对各项污染物都具有很好的去除能力,适宜用作人工湿地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