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主任袁方9月29日表示,自2009年6月启动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申报工作以来,北京市已完成了7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认定工作,"海聚工程"入选总人数已达368人,其中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有110人。他在当日举行的论坛上介绍说,"海聚工程"入选人员从事专业领域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主,分别占41.03%  相似文献   

2.
管晶晶 《今日科苑》2011,(24):73-75
启动仪式上,北京市科委联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为双方共建的移动硅谷"4G工程智能终端产业创新基地"授牌。陈晓根供图随着"科技北京"建设的逐步深入,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北京市现阶段的一项重点工作。高端数控装备制造业和4G产业作为北京发展战  相似文献   

3.
正专家简介:庄巍,持有理论物理硕士学位和澳大利亚南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MBA学位,2010年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教授级高工;2012年入选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现任北京联星科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南京邮电大学产业教授,政协常州市钟楼区常委。曾长期供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在欧洲、香港半导体产业有十余年  相似文献   

4.
北京郑氏润慷生物医药研究院与全国长寿工程组委会基金会合作,在全国启动公益普惠行动,开展全国长寿工程慢性病中医养生干预行动。本次活动将通过灸疗液一喷二泡三呵护养生方法,同时配合长寿工程文化产品的营销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养生事业,造福更多的群体。从6月1日起,北京郑氏润慷生物医药研究院面向全国真诚招商合作,希望能够与从事健康产业的各路精英联手,强强联合,共同创赢未来。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今年7月,位于隆昌县的内江高新南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项目将建成投入运行,二期项目也已全面启动建设,今年底可望实现入驻企业40家以上……我市启动高新产业园区建设以来,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园区建设"三大工程"为抓手,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引进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力争今年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工程。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种子资金,入孵企业入驻之日起连续三年,将获得企业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50%的资金支持,享受优先申请国、省、市科技项目资金政策。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于2010年全面启动创新方法工作,并通过探索出的"青海推广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格局,解决了生物医药领域中小微企业因缺乏科技人才带来的工作障碍,走出了"市场运作、服务外包"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专家简介:姜国辉,现任青岛美中天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创办人之一,2011年入选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创业创新人才。长期从事药理学、毒理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分子病理机制及防治研究,致力于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钱种明  韩丽峰  赵晖 《科技通报》2014,(3):72-78,121
生物医药产业是世界各国的关注热点。近年来,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快,但是相对全市工业经济增幅小;本土骨干企业偏少,龙头企业经济运行逐渐分化,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速度逐渐拉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使生物医药成为投资热点,然而药品监管更加严格,国际竞争加剧。为此,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吸纳海内外优秀人才,完善生物医药技术转化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06,(7):51-5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以及地方各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1996年为18亿元,1997年上升到30亿元,2000年跃升到72亿元,2003年呈继续快速上升态势,达到99.7亿元,2004年达到124亿元。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甚至威胁到很多企业的生存。业内人士亟盼国家尽早出台相关产业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为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输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09年6月,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上海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海市委、市政府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来加以推进。上海市编制发布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成立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工作小组,形成了"统一规划、分工合作、市区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科技/产业生物医药技术转移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彦 《科技与管理》2001,3(1):61-63,90
当今生物技术革命正掀起第二次浪潮,生物医药是生物技术产业的一个热点,这已被世界所共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的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有17种基因工程和疫苗上市,涉及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企业有近100家,销售额近10个亿,通过对目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移呈现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以r-SK成功开发为案例,探讨中国生物医药技术转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生物医药产业为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将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抓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是大理州抓重点产业的必然选择。推进大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创新,增强竞争力等,把大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融入全省整体规划中。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20—23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5G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开幕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球通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世界5G上下游企业和5G行业用户等,围绕5G领域的前沿技术、产业趋势和创新应用开展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调研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以及生物医药企业对行业公共技术平台的功能需求、参与建设意愿及建设意见。调研数据显示,70.71%的生物医药企业认为单独开展行业关键技术攻关成本高,88.57%的企业认为建设本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很有必要,87.14%的企业愿意参与平台建设。围绕建设生物医药行业公共技术平台的顶层设计和布局、运营模式、功能设计、平台管理及考核评估4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影响中国生物医药创新战略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忠 《科学学研究》2008,26(1):13-18
 通过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分析,提出生物医药创新战略不仅是产业和企业的重要任务,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使命。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产业和企业自身的能力有所不足,国家要在规划管理、经济支持等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以2005-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我国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部分上市生物医药的融资效率已达到了较高水平,其融入资金已得到有效利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融资效率仍处于非有效状态,投入和产出存在冗余。(2)在融资效率处于非有效状态的企业中,大约44%的企业其融资效率已接近有效状态,反映了我国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效率从非有效状态向有效状态发展的潜力较大。(3)纵向比较表明我国上市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效率整体上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提高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7.
<正>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省属大型国有企业云南城投集团和云南"十大"生物医药民营企业云南创立生物医药集团强强联合,2014年共同出资3亿元注册成立的国有控股混合经济型企业。成立第一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公司立足科技,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以"云三七-中国参"战略思路来规划三七全产业链的运作发展,到2016年底,已累计投入19亿元,完成了种植、加工、贸易、科技的  相似文献   

18.
《内江科技》2013,(11):13-14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建立完善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0〕18号),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建设创新型企业应遵循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符合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9.
<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广东省都是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本报告主要围绕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开,包括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LED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报告内容主要统计了截至2010年(即1985-2010年)和2011-2014年以来全国及广东省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国内主要省市特别是广东省申请量、授权量及其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生物医药行业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和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加强医药行业的管理和提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云南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从云南省生物医药所处地位、企业情况、产品情况方面介绍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情况;然后阐述生物医药信息化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云南省生物医药信息化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设云南省生物医药信息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