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寓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以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向学生讲述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在学习寓言时,不仅学习到了语文知识,还能够学习到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在寓言的教学设计中,要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对寓言故事进行理解与思考,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本,平均每册都有两三篇优秀的寓言故事,如何通过这为数不多的寓言让学生明理,受到教育,培养语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定位寓言应该训练的语文能力——"教什么",是让寓言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一步。"教什么"是教师根据寓言内容选择要求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方法或技能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寓言作为一种文体对于小学生而言,内容生动有趣,文字简练但富含道理。若能以恰当的方式教授学生,引学生入情入境,那么无疑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淀人文精髓,从而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寓言的寓意,这一方式从表面上来讲简单精准,但是实际上却并不符合语文学习的内涵,而会导致语文课与思想品德课同质化,所以使学生知其意、懂其言才是最重要的。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鹬蚌相争》为例,探讨寓言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寓言是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它内容短小精炼、寓意有趣深刻。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饱含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它和童话、记叙文等有教学方法的共性,但是由于它有寓意揭示过程,所以它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会从"什么是寓言""为什么学习寓言"两个方面解释寓言以及学生学习寓言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低年级的寓言教学策略,期待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林燕 《教学随笔》2016,(3):78-79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学生思维的发展、道德品质的教育和习作能力的训练等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寓言教学存在着学段目标缺失、教学过程雷同,教学方式陈旧、说教意味浓厚等问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本文从教材编排特点入手,采用比较教学策略,通过对寓言文本的比较,探究不同年段的寓言教学目标的制定,并对寓言文本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寓言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学生思维的发展、道德品质的教育和习作能力的训练等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寓言教学存在着学段目标缺失、教学过程雷同,教学方式陈旧、说教意味浓厚等问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本文从教材编排特点入手,采用比较教学策略,通过对寓言文本的比较,探究不同年段的寓言教学目标的制定,并对寓言文本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寓言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以故事为载体,鼓励学生参与到寓言学习中。通过听故事,让学生猜测情节的发展;通过讲故事,让学生立体化地了解寓言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描绘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演绎故事,让学生在角色转化中深入理解寓言的内涵。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读懂寓言。  相似文献   

8.
寓言大都具有篇幅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点。它本应成为学生乐学的内容,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常常把寓言课上成说理课,致使它丧失了应有的味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词语、句子、留白等地方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品味,这样就可以化平淡为精彩,打造出不一样的寓言课堂。  相似文献   

9.
当前小学语文寓言教学过度追求哲理性和教育意义,缺失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人物形象的正确把握、寓言文本的语言习得。直面小学寓言教学中误区,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体会人物形象,透视文本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谈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戴正兴 《云南教育》2002,(16):30-30
寓言是寓哲理于短小故事的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虽然寓言的结构模式十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但由于受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往往不能理解寓言讽喻的对象并非限于形象本身,而  相似文献   

11.
《瓦尔登湖》中寓言性质的故事与《庄子》中寓言一样含义玄奥。两者寓言的应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仅表达了庄子和梭罗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他们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愿望,也表达了他们深邃的哲学思想,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的共同认识,充满了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把先秦的哲理寓言发展为社会讽刺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具有独立艺术效果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批生动的寓言形象,把我国古代的寓言文学推向了成熟阶段;柳宗元在寓言创作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源于作家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与其本人的文学主张和个人遭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战国策》寓言作为一种短小的叙事文学,是谋臣策士四方游说和相互庭辩的工具。通过对《战国策》寓言进行叙事分析,可以看出它在叙事上的一些技巧。在游说过程中的寓言,叙述者通过巧妙地安排叙事者身份使自己说辞能够为人所接受。通过分析寓言的"隐指人格",可以看出战国时的社会文化形态和以及个人价值观念等。一些寓言的叙事方位具有特色,叙述者会现身点出寓意,而另一些未点出寓意的寓言就需要接受者的个性解读,从而使接受活动变为一种多元化的阐释活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先秦寓言出现之前的几种修辞手法的分析,探讨寓言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外寓言宝库中,有不少主题相似的作品。章选取了一组以表现奴性意识为主题的寓言。通过比较分析,从它们的审美内涵、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等三个方面,对相似主题下的寓言创作应具有各自的艺术个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寓言"在文献中的出现较早,但用来命名文体却在近代,"寓言"概念更是由西方引进。文化的差异与理解的偏差势必导致中国研究者对中国古代寓言类文体文章文本的最终认定产生分歧。通过对"寓言"已有的名称、对译和概念定义的分析,对"寓言"概念的定义与界定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孙重贵的<香港寓言选>智慧洞悉人生,冷静观照世间百态,以寓言这一古老文艺样式书写今天的香港风貌.其寓言风趣幽默,结构精巧,语言富于张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西方荒诞理论,对柳宗元的寓言进行了重新解读。柳宗元的寓言具有浓厚的荒诞色彩,体现出鲜明的荒诞性特征,一是多喻性,二是夸张性,三是隐喻性。作者正是通过使用这种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荒诞手法来揭示生活的本质,表达其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的真实用意。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寓言文学以浅白明畅的形象的言说方式将深邃的哲理加以阐释,所蕴含的丰富的哲思性,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奇特性,以及取材的独创性等,构成了庄子寓言文学的特质,使庄子寓言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庄子》、《韩非子》分别是先秦时期道家和法家两大显学的代表性著作,其中蕴涵大量的寓言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数量、质量上看都堪称先秦寓言文学的典范。尽管生活时代、社会背景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庄子、韩非的寓言在情感内容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既饱含愤世嫉俗、针砭时弊的郁结,又有启人深思的哲理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