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城乡统筹改革的含义与目标的解读,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对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人们对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认识尚处于模糊阶段,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刻分析。我们认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公平;基本策略是统筹兼顾;重心在农村教育;关键在建立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点在解决非农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终结目标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当前正在兴起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提出的背景不同,改革的内容不同,改革的具体方式不同,但两者都是综合性的改革,都采用统筹的策略,两次改革的终极目标趋于一致。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应相互衔接,共同推动我国农村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铭 《成人教育》2011,31(3):77-78
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经济、信息、文化中心,把重庆建设成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高职院校在发展中要起到助推作用,势必加强信息类专业建设,文章通过大量调研,结合重庆各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建设情况,提出了加快专业步伐,调整专业布局;搭建政企校联动平台,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度等高职信息类专业建设整体思路,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第一位的施政方针,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城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重庆教育发展的实际,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现实价值进行理论分析,并就如何推进教育公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的核心研究域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但当前城乡教育改革的制度设计中存在诸多难以消融的事实悖论与困惑,这正逐步成为制约统筹改革深入开展的理论羁绊,事实上这也正决定了下一步的教育整体改革脉络走向,因此在教育改革持续的裂变与重聚中,对教育统筹改革展开理论意义上的合法性追问、必然性追问、实践性追问与可能性追问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要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人们对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认识尚处于模糊阶段,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刻分析。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公平,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策略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心在农村教育,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在建立城乡一体发展的教育机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着力点在解决非农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终结目标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起,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经过十年的探索,初步实现了教育发展由效率驱动型向结构调整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轨。未来十年,重庆教育将坚持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核心抓手,坚持"一体重庆"的教育发展理念,全面建构城乡教育立体多元、协调互动的"点-力-链-网-面-群-体"统筹模式,加快推进重庆教育发展战略从单纯"规模-精英-效率"型向"效率-人本-公平"型的转变,实现重庆教育"西部地区教育高地"与"长江上游教育中心"的现代化战略。  相似文献   

9.
促进城乡教师培训均衡发展必须以体制重构和机制创新为核心。重庆市以城乡教师培训机制改革试点项目入手,探索了资源配置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的改革举措,对促进城乡教师培训的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城乡教育统筹改革措施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教育统筹的目的是优化教育资源,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育的整体成效。从教育的全面发展和长期目标来看,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和打造教育园区的方式有许多不足之处,而只有结合重庆市区特点,通过政府的“统筹统管”,建立健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长效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重庆市统筹教育特区,才能实现重庆市城乡教育的长期均衡、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民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民教育对于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独特意义。在目前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农民教育相对缺位。要创新农民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重庆市大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命题,提出通过电大远程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培养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强化“守土”和“进城”农民的素质提升和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化,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扼要回顾淮北一中1996-1999年素质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其做法与特色,并结合实验效果,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认为,统筹城乡发展从社会环境、经济条件、交通条件、体育基础设施等方面为农村体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使农村体育发展面临体育生力军丧失、体育参与主体改变、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挑战;应从打好体育发展基础、合理规划发展蓝图、培养新的体育参与主体、打造体育特色项目和发展农村体育产业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城乡教师继续教育统筹发展是集结城乡优势资源互惠互利的融合发展.是城乡布局与资源配置的城乡一体联动发展,也是高端更高以及低端追高的均衡发展。城乡教师继续教育统筹发展内涵解析需要解决城乡的内涵界定与人口的统计范式以及城乡教师继续教育差异表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重庆市城乡教育的差别与公平,主要反映在城乡教育的软件和硬件方面。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投入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是重庆城乡教育之间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要实现重庆市城乡教育一体化,达到教育公平的目标,需要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建立标准化的财政投入机制、平衡城乡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desire to be close to nature and live in tune with it grew as industrialisation, urbanisation and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became increasingly ubiquitous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roughout Europe, model schools were established in rural environments. These private reform schools could not solve the problems of public urban schools. Founded on the initiative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the Schullandheim (rural school hostel) emerged as a new form bringing urban education and schooling close to nature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in Germany. Even if related pedagogic activities developed at that time in other countries there is no evidence for comparable institutions. Besides 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hullandheime, the article shows how the school hostel idea was embedded in the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discussion about the influence large cities had on youth and explores the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within the school hostel movement through the use of visual material.  相似文献   

18.
一、努力创建优美、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 创建润物无声的环境文化:假山耸立、凉亭美观,布局合理、错落有致,花草繁茂、绿树成荫,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美的情感;创建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阐释,包括:数学之史――知古明今,激励前行;数学之美――科学维度,向善立美;数学之悟――交融相生,涤荡心灵。  相似文献   

20.
辍学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它主要受到学生自身、学校教育以及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在整个辍学行为过程当中,辍学者本人并不是绝对的“无辜者”和“受害者”.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辍学者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现状在诸多辍学现象背后难辞其咎;家庭和社会因素更是促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