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陆九渊、杨简、陈献章、王守仁、王畿、罗汝芳对心性本体特征的揭示层层深入,直至二曲达到极峰;明末冯从吾、高攀龙以及清初李二曲等学者分别主要从工夫和适用角度,在程朱、陆王基础上完善了儒家内圣外王结构模型的圣人理想。  相似文献   

2.
自我修养思想是宋明理学内容中最丰富、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宋明理学分为“气本派”、“理本派”和“心本派”,各派根本观点基本一致,但自我修养思想却存在分野。深入分析其中科学的、合理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时认为知仁、知心、知性知天是心性修养的基础;意诚心正是心性修养的关键;"未发体中,已发得和"是心性修养的重要法门;顺应天命,以成己成物是心性修养的目标。杨时的心性哲学是宋明理学传承与转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4.
杨时认为知仁、知心、知性知天是心性修养的基础;意诚心正是心性修养的关键;“未发体中,已发得和”是心性修养的重要法门;顺应天命,以成己成物是心性修养的目标。杨时的心性哲学是宋明理学传承与转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儒家心性之学对现代人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现代人生状况,指出人类精神追求在形上侧面的深层困乏;儒家心性之学对人性的分析及其衍生的规范,可以引导社会生活在善的途径上不断前进;儒学心性形上本体观念为实现理想人生的目标指明了前途。  相似文献   

6.
理学作为统治中国思想界500余年的知识统系,在儒学发展史中处于里程碑之承传地位。心性修养说是理学庞大芜杂统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主静”和“主敬”两派修持功夫,并争相道统,绵延数百年。其实,二者目的是共同的,即修养心性,归根结底是静。区别在于追求“静”的过程中心态不同。“主静”要比“主敬”难以修持,所达到的境界也要高深得多,空灵高妙得多。片面追求心性修养,必然形成不求事功进取的空疏学风,并成为终结理学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内圣外王”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孔子把“外王”看作是“内圣”的必然归宿,孟子虽亦承认内在是外在的前提条件,但他已经把“内圣”和“外王”作为人生的终极理想摆在均衡的地位;到了宋明理学,则明显地蜕变为“内圣之道”的心性之学  相似文献   

8.
二程在其"性即理"的命题中,将"理"与"性"直接贯通,开创了儒家心性之学的新方向,并由此决定着修养之学的基本路向以及特色。儒家心性之学与修养论的关系,在宋明之际发生了变化,有了更多的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9.
宋明理学在"本体-工夫"范畴框架内所展开的性习关系之辨,是体用之辨的具体展开形式之一。其在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实现了从性习分离到性习合一的转变,从而构成了从先验人性论到实践创生论的过渡环节,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于人性和性习关系的理解。没有理学的"本体-工夫"之辨,便不会有明末清初理学批判和自我批判思潮的实践创生论。  相似文献   

10.
宋明理学是新儒学,仁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的这一特征——既是对孔孟思想的继承,又是创新:如果说宋明理学家对仁的重视秉持了孔孟的思想旨趣的话,那么,对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诠释则体现了有别于孔孟的新认识。在对仁的诠释和论证中,宋明理学家一面强调仁与爱密切相关,一面将仁界定为“爱之理”,在爱、恕、公的相互作用中臻于仁的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同时强调仁之一体中的差等和厚薄,最终将基于宇宙秩序的一体而等差贯彻到社会秩序和家庭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学在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当在课堂教学中依托教材,使语言训练与民族精神的熏陶双管齐下;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重点阅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深厚的民族精神的文化经典作品;在教育中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进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对应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德育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文章阐述了这样一些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开设的思相道德修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然而,现行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不仅施教过程中严重脱离实际,耐用考核也缺乏科学性,不能考出受教育的真实水平,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而改革现行的考核办法,实施量化考核则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语感综合地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能“牵—发而动全身”。大学语文课程人文素质教育以语感教学为突破口,注重“言语表达”在文体语境中的理解性与文本性分析,既能在语用上进一步地提高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又可在鉴赏中以高尚的思想情操与创造精神培育人。并且,以语感教学为契机深入地展开探讨,能促进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建设及其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旅游法规》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职业标准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课程的定位、课程的内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的考核四个方面对高职《旅游法规》课程如何进行能力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问题意识的淡薄是制约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重要性,制约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研究和探索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式和方法,并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研究提出见解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浅谈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高等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誉,其人才培养也有着突出的特点:肯定主体与尊重主体,互动研讨与培养自信,直观结构与读图效应,国际化视野与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逐渐以"90后"为主体,这些"90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对父母的责任意识等较强,但是对身心健康、对婚恋、对集体、对自然等的责任意识较淡薄。加强培养"90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应从丰富角色体验、培养情感、尊重权利要求、扩大实践覆盖面、多举并措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提出采用“多位一体”的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即创新研究生思政课程,完善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研究生导师的主体作用,发挥导师团队以及辅导员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以期“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中得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