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朝鲜从中国输入制瓷技术,仿烧中国的越窑青瓷、龙泉和耀州青瓷,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了高丽青瓷。高丽青瓷的镶嵌技术是对世界陶瓷史的一大贡献,它在釉色、造型、纹饰和装饰技法方面的独特魅力也使之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宠儿。  相似文献   

2.
龙泉青瓷有粉青、梅子青和米黄3种色调,其烧成温度一般在1310~1330℃之间。结合自身近10年来对釉烧工艺的积极实践、探索与总结,第一次较系统地、科学地提出将龙泉青瓷的釉烧工艺分成8个烧成阶段的论断,并详细阐明了各烧成阶段的目的与作用及注意事项。如能正确掌握并给予实践将有助于避免各阶段烧成可能带来的缺陷与不足,以此来进一步提高龙泉青瓷产品的釉色和成品率。此外,若巧妙地利用这些烧成带来的“缺陷与不足”同样可为龙泉青瓷创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越窑青瓷莲花碗,系1973年浙江省宁波市遵义路唐宋时代渔浦门城门遗址出土的700多件唐代瓷器中一件,其上为莲花碗,下承以荷叶形托盘,是晚唐越窑青瓷器中极为珍贵的代表作之一。 越窑肇始于商周,青瓷成熟于东汉,历经三国、晋、南北朝至宋代结束。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越瓷类玉,……越瓷青而茶色绿”。可见越瓷在唐代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后世所青睐,叹服为“李唐越器人间无”。晚唐,五代,是越窑的大发展时期,出现了余姚上林湖、上虞窑寺前等越窑制瓷中心,这一带创烧的青瓷器炉火纯青,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教师博览》2007,(6):F0004-F0004
龙泉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它是在越窑衰弱之后兴起的另一个青瓷窑,因窑址主要分布在浙江西南山区的龙泉境内而得名。从北宋时期创烧到清代结束,历经八百多年,是我国制瓷史上最长的瓷窑体系。  相似文献   

5.
龙泉青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瓷器之一,烧制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产量最大,对外交流影响深远,因此,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在《龙泉县地名志序》中写道:"在全省,甚至在全国,龙泉是个不同凡响的县份.一千多年以来,就是这个县份,以它品质优异的大量青瓷器,在世界各地为我们换回了巨额财富,赢得了莫大的荣誉.而龙泉一名,也就由此传遍天下." 龙泉青瓷始烧于三国两晋,发展兴盛于宋元,衰落于明代晚期至清朝,但在清末民国时期,仍有一批工匠烧造青瓷,气脉逾千余年不断,延续至今.根据龙泉青瓷产生发展的历程,可将龙泉青瓷的历史分为起源、鼎盛、衰落、恢复、复兴五个阶段. 一、起源 以往,学术界多数将龙泉窑的始烧时间定为北宋初期,这种看法沿用了民国时期陈万里先生几次对窑址考察后得出的结论.陈万里对龙泉窑的断代依据建立在对造型、胎釉、装烧工艺等诸环节的研究上,这种研究思路和科学态度,开创了国内古陶瓷研究的先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建国后冯先铭主持编写的《龙泉青瓷》和《中国陶瓷史》,在龙泉窑始烧年代的问题上,也沿袭了陈万里的思路和观点.耿宝昌主持的《龙泉窑瓷器鉴赏》一书则首次提出了存在早于北宋初的龙泉窑产品的观点.浙江博物馆出版的《龙泉青瓷》,则明确提出了五代龙泉窑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考古调查表明,迄今为止已知衡阳市境内共有古窑址遗存一百余处,包括青瓷、彩瓷、青白瓷以及青花瓷,其中彩瓷常与青瓷同烧,己见报道的有衡山窑及衡南青冲窑。最近,笔者对衡南菜市窑的采集标本进行分析时发现,该窑除烧制青瓷外,亦兼烧彩瓷,从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来看,当属衡山窑系的产品。茶市窑位于衡南县南部来水河西岸的茶市乡括古村古樟园村民小组。沿河半公里长的地段均属窑址范围,到处可见有散落的瓷片和窑具。该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兼烧彩瓷。器形有碗、盏、盘、壶、香炉、高足杯、器盖。器物胎壁均匀,胎质较坚。胎呈发白、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陶瓷史的研究中,唐、五代时期,越窑瓷器有一种所谓秘色瓷。根据唐末徐寅《贡余秘色茶盏诗》、陆龟蒙《秘色越器诗》,都认为唐末越窑中一批精致的产品,统称为秘色瓷.究竟何种瓷器谓之秘色瓷,自宋代以来,各家说法迄未一致。北宋赵令畴《侯鲭录》中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立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谓之秘色”.但有人认为秘色并非神秘之秘,也不是统治阶级所专有的意思,而是当时人们对青瓷色样之统称.犹晋代称青瓷为缥瓷.而日本的古陶瓷研究者认为秘色即翡色,秘与翡乃一音之转.陈万里  相似文献   

8.
人民版高中《历史》(2009年版)必修第二册第15页“陶瓷业的成就”一栏第三段在叙述唐朝制瓷业的盛况时.写到:“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除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外。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9.
青瓷是瓷器的最早形态,历代窑匠总是在青瓷釉色上孜孜以求,伴随着这种追求,青瓷釉的烧造从原料配方到施釉方法,以及烧成步骤都成就颇高。从工艺角度分析研读青瓷釉的烧制,突破传统以来对青瓷釉色、造型特点等单纯的文化审美,补充完善对青瓷艺术的工艺角度审美。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粤式小吃"烧蚝"的最佳制作工艺,将其传统制作工艺中炭烧改为电烤,并对烤箱温度、烤制时间、烧蚝基本配方中花生油、蒜蓉和食盐的用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结合感官评价及质构检测的方法,筛选出最佳制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烤制十个质量为90~120 g的生蚝,最佳制作工艺条件为:烤箱温度(上下火一致)210℃,时间...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美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美育依然是高校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标还有差距。越窑青瓷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民群众智慧结晶。充分发挥越窑青瓷文化的美育价值,有助于扩展高校美育教育内容,提升高校美育教育的情感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实现高校美育教育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越窑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可从师资队伍、教学课程、教学实践、校园文化等四个方面发力,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相适应,提升大学生的美学素养,推动大学生的心灵教化和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12.
青瓷从商代发展到清代,没有间断,并随着各个朝代经济政治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唐宋时期青瓷发展到了顶峰,以唐代越窑和宋代龙泉窑最为兴旺。同时北方青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陕西耀州窑为代表。转而进入元明青,随着青花五彩的盛行,青瓷失去了他以往的主导地位,开始停滞不前,慢慢衰落。青瓷在中国这个特有的经济文化氛围中产生发展,远销海外,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是中国陶瓷的骄傲。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的今天,在"新的传统"影响下,龙泉青瓷也追求创新和发展的"当代性"。当代龙泉青瓷融合哥窑和弟窑而创烧的"哥弟结合"作品,在形式和工艺上应合着时代创新精神和审美理想,由此而具有了"当代性"。  相似文献   

14.
1954年南京光华門外赵士岡出土,通体淡青色釉。器腹的一侧在釉下刻划紀年銘文“赤烏十四年会稽上虞师□宜作”,赤烏十四年(公元251年),这是現存紀年銘文越窑瓷器最早的标本。越窑青瓷到三世紀中叶已经离开了早期釉薄而作淡绿带黄色的阶段,在烧制技巧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瓷器的发展史至此已走上了一个新的极重要的历史时期。近年南京附近发現吳、晋的青瓷器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青瓷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方青瓷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突出的成就,在青瓷史甚至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北方地区墓葬、窑址出土的青瓷产品的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探讨,并以钧窑为中心,列举了钧窑的烧制年代、窑炉、产品、制作工艺、钧窑窑系的形成等多个方面文化面貌,以此讨论北方青瓷发展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6.
英文一词“china”不仅是“中国”的译名,也有“瓷器”一词之意。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陶瓷的国家。从几十万年前到今天,从原始的彩陶艺术到手工捏塑、泥条盘筑,再发展到“类玉类冰”的越窑青瓷、“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精美的青花瓷……陶瓷艺术的形式和制作工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提陶瓷,你就会想到江西景德镇。其实,在中国能制作精美陶瓷的地方太多了,品种更是丰富。河北、陕西、福建、安徽等地,都有瓷窑分布,而且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风格。咱们一起“看看”各地的瓷器,开开眼界吧!  相似文献   

17.
衡阳古代青瓷窑场自唐中年创烧,唐末五代时期成为湖南的制瓷中心,北宋时期青瓷生产更是发展到了极盛阶段,以后渐趋衰落,南宋末至元代止烧,其间历时四百余年。四百多年间,衡阳青瓷窑场烧制的严品,极大地丰富了湖南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8.
施群 《教育教学论坛》2019,(21):142-144
本科艺术类院校实施日用陶瓷工艺教学,既符合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指导思想,又体现了传统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进一步发扬传统龙泉青瓷艺术文化。通过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改革及课程考核办法,健全我校陶瓷艺术设计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9.
青瓷传统的烧制工艺已把制作水平推向臻至完美的程度,主要表现在釉色、造型、装饰等方面。青瓷融合中国画鲜为人知,在实践中创新,融合“似冰”、“如玉”釉色中的中国画装饰有其独特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20.
正龙泉窑窑址在浙江龙泉县。龙泉窑青瓷创烧于北宋,是在越窑、瓯窑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龙泉青釉使青釉釉色达到宝石般的色泽,显示了当时很高的科技水平。龙泉窑陶工不断改进青釉釉料的成分,使之产生不同的呈色效果,比如北宋龙泉用的是"石灰釉",南宋龙泉用的是"石灰碱釉"。石灰釉高温黏度低,釉薄容易流淌,透光性强,硬度较高;石灰碱釉则较黏稠,釉厚不易流淌,色彩饱和度充足,玉质感极强。石灰釉与石灰碱釉两者一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