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浅析孔子关于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影响,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并且注重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科学地对待古文化遗产,吸收精华,为我国现如今的教育的改革提供鉴赏.  相似文献   

3.
刘汉生 《天中学刊》2001,16(3):96-99
孔子教育教学思想是《论语》一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内容完整地体出一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先进而科学的学习思想,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类的必要过程,做人做事是学习的基本内容,学习内容要广泛而实用,书本知识,社会实践,人格修养等构成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四次大的文化繁荣时期,民本思想是了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响亮提出并加以多方论述的学说。孔子及其儒学在当时“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促使舆论中心从天上转到地上,从神鬼转到人世。这对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贡献,铸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文化大繁荣的不配丰碑;也使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显示出不可磨灭的物色向全世界放射出狮人的光辉。现在的中华文化是在儒家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思想的基础上,接受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思想体系建立在他对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三种关系的理解之上。“远”作为这三种关系的一种描述方式,在孔子思想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界对《论语》中“远”关注较少,因而以“远”为线索梳理孔子思想不仅饶有趣味而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个性化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论语》为主要依据,着重探讨了孔子的个性化教育思想。它包括四个方面,即“有教无类”,注意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为仁由己”,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而不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在该书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论语&;#183;为政》之十二)的通才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8.
黄慧文 《文教资料》2009,(13):88-90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本文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和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原则几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于洪雁 《考试周刊》2013,(83):169-170
《论语》中包含了孔子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教育的“因材施教”;不分贫贱、富贵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的“有教无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启发式教育原则”.此外,还对教师提出了“诲人不倦”、“温故知新”等要求.文章通过对孔子及弟子对话的研究,重新审视其所体现的上述教育思想及对现今教育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弟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把德育放在教育首位.因此,以<论语>为依据,从德育的内容、方法和目的三方面简要分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德育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文 《文教资料》2008,(11):4-6
文章分析了<论语>体现的孔子思想中生活方式的矛盾、政治思想的矛盾、主体自由性与客观制约性的矛盾、致知方式的矛盾、仁与礼关系的逻辑混乱、礼的仪文与实质的矛盾、仁的高蹈与平易的矛盾、仁的外在表现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启发”是一个复合词,“启”与“同源”。“启”,从“户”。从“文”,意为用手打开窗户。“兽”指称教学,用言语打开心灵的窗户,联想起了作用。“发”,射箭,取“发”的引申义,从学的角度进行。“启发”兼顾了教和学的两方面,教者启,学者发。把“启”和“发”两个语素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词,指称了教学的行为和效果之间的关系特点。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制不复也。”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旷玉妍 《考试周刊》2011,(73):29-30
《论语》是一本集合了孔子及其门下弟子言行的智慧语录,它所体现的儒家先贤思想流传至今影响后世。其中“仁”的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的全过程.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仁”不仅体现了孔子对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关注.而且展示了孔子仁爱、博大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14.
孔子德治的最高理想是大道之行下的大同社会,王道之行下的小康社会则是其最低理想。“仁”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礼”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总纲,“天命”则成了孔子德治思想的封闭环。“克己”与“爱人”是实现孔子德治思想的两条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论语》蕴含颇为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在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方面,有“不信鬼神”与“死后自知”的形神观、“尽人事”而后“听天命”的天人论、“天下之性人为贵”论。属于知虑思想的,有“多见”、“多闻”的感知论,“近思”、“远虑”的思维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感知与思维关系论。在情欲思想方面,有“能好人,能恶人”、“节情”、“节欲”、“不欲”与“推欲”。属于志意心理思想的,有“匹夫不可夺志”的意志价值论,立志、“笃信”、“有恒”的意志过程论,求仁、“克己”、“死守”、果断的意志品质论。在智能心理思想方面,有智能相对独立论的初始萌发、智力类型论的初步确立、智能后天发展论的明确提出。属于性习心理思想的,有“性近习远”论、性善论、性格类型论。这些都表明,孔子的心理学思想并不局限于教育心理思想的范围,而是广涉现代意义上的普通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论语》蕴涵子孔子丰富的学思想。孔子对献谨慎求实的态度、多元化的编撰原则、人物评价的道德标准和通变思想与损益史观,都对中国传统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十三经之一的《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从《论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孔子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思想观念。从孔子的人生观入手,了解孔子对待"贫"与"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谢雨哲 《考试周刊》2011,(71):38-39
本文通过对孔子《论语》中关于政治的段落进行分析,从中解析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整合出孔子政治思想的构成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杨准 《湖南教育》2002,(5):27-27
透过《论语》,我们可以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孔子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论语》中有许多章节论述了人格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例如在《学而》中就明确指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强调学习应以忠心与信用为主。怎样进行品德修养呢?他认为要常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就有道而正之”(《学而》),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不要与没有道德的人交往,有错误一定要改,“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同时,他强调加强品德修养要落实在日常行为中,时刻以一定的规范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昭示了孔子的和谐思想和崇德思想."和"是孔子推崇和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基础.社会和谐是孔子远大崇高的理想.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重视道德价值.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孔子的和谐思想和重视道德价值的崇德思想孕育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追求崇高,追求和谐的民族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