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产业创新能力是关键要素。基于科学性、可得性与全面性原则,通过建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制造业29个细分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基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得分情况,对29个细分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创新投入与国际水平相比较低;在创新投入、创新研发与创新产出这三个因素中,创新研发能力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最主要因素;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创新能力最强、创新效率最高的产业,这与产业的开放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将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因素引入装备制造业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在分析产业融合因素对装备制造业绩效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揭示综合装备制造业市场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市场开放水平三个维度的产业特征因素对产业融合与产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采用投入产出法刻画中国30个省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水平,基于SFA法和C-D生产函数探索性地构建以内生投入因素与外生支撑因素为控制变量和以产业特征因素为调节变量的产业融合因素对装备制造业绩效影响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工具变量法对2001—2017年30个省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及与装备制造业绩效相关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进而验证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揭示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背景下的装备制造业绩效提升规律,并据此提出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为研究对象,从绿色发展效率和出口技术结构两个方面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从内部要素供给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样本期内年均提升3.17%.从影响因素来看,前期积累的发展质量存在良性循环和示范作用,继而形成持续不断的"高质量提...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装备制造业R&D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分析其R&D效率的内生决定因素和外生影响因素,依据SFA方法和Cobb 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装备制造业R&D效率的评价模型.利用中国装备制造业2000—2010年间研发相关数据对其R&D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其现状和规律,并分析各内生决定因素和外生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和影响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R&D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造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2006—2013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垂直关联模型,构建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理论框架,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协同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医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当今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首先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中国医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衡量和主要因素体系,对其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率、生物医药规模、老龄化趋势和资金进入壁垒对中国医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影响很大。研究结果说明,政府和企业应该基于上述方面来使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相协调,其研发活动能更有效率和效果,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装备制造业是重庆的重要支柱产业,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重庆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基础能力、环境及模式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创新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专利保护力度不够、产学研合作机制不顺等问题.本文在对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制度因素对中国本土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利用1999至2003年间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和T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制度因素差异对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效应,为研判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来自制度层面的解读.结果显示,在制度环境越是完善的省份内,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越高;进一步,从估算结果来看,无论是东部还是在中西部地区,制度因素都是影响本土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动因入手,从专业服务分工、技术发展与创新、企业竞争力提升、用户核心需求4个方面对两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动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过程并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即初步互动阶段、深度合作阶段和全面融合阶段。归纳总结出影响知识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的影响因素,即互动融合基础因素、互动融合条件因素和互动融合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如大力开展科研创新、加强知识技术的人才储备、鼓励装备制造业服务环节外包以及加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等。  相似文献   

10.
首先运用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3种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综合研究并详细计算该经济带对国内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6省(自治区)的3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集聚影响和程度,以研判沿带制造业的集聚态势。接着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数据,并根据测度结果选出E-G指数显著上升的3个制造业行业与海铁联运的运势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丝绸之路上海铁路运的运输方式是带动制造业积聚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是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唐德才  杜凯 《软科学》2007,21(4):115-118,129
从循环经济的理论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2001~2004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循环制造业指数CMI,并且采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和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对循环制造模式具有促进作用,而国有化程度高和外商投资比重大的行业则不利于循环制造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曲婉  穆荣平  李铭禄 《科研管理》2012,33(10):64-71
本文从服务创新和价值迁移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制造企业的服务转型过程,研究提出了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影响因素模型,最后通过戴姆勒公司"Car2go"项目分析,对制造企业服务转型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本文研究发现,服务创新、客户需求、技术进步和宏观环境等因素在增强制造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推动制造企业服务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柏洲  周森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64-1572
以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企业外部知识获取、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能力、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转包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提出了11种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我国20家实施航空产品转包生产的航空制造类企业进行调查访问。运用SPSS17.0和AMOS7.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232份问卷中的各项指标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和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面对面交流和编码信息共享的知识获取方式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方式和企业技术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虚拟对话交流的知识获取方式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方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方式与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转包绩效之间存在显性正向影响;企业技术能力与企业转包绩效之间存在显性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洪焦  孙林岩  宫俊涛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76-1684
对59个国家与地区在1990年和2002年的制造业绩效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发达和发展中两类国家与地区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揭示两类样本中七类因素与制造业绩效的统计特征及其变化特点。实证结果表明,贸易、科技创新、能源环境、劳动力以及金融发展这五类因素对同类国家与地区间的制造业绩效差异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与1990年相比,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制造业绩效同贸易、需求、能源环境、基础设施的相关性在增强,同金融发展、劳动力的相关性在下降;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制造业绩效则同各类因素的相关性呈现全面上升的态势。本文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值法组合权重与TOPSIS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13-2018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指标体系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企业的数字水平与智能程度的提升,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高技术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引领发挥作用不够,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有待强化;从发展趋势上,整体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分地区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正态分布,呈现"东强西弱"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推进"新基建"建设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数字转型治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一青 《科学学研究》2007,25(4):724-728,696
以提升制造业企业学习绩效为出发点,从学习主体、学习动力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学习支撑机制、企业组织结构及文化等5个方面系统分析浙江省制造业企业学习体系,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来分析制造业企业学习绩效,得出若干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韩晶 《科学学研究》2010,28(3):467-472
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地位。应用SFA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呈改善的趋势;其中,电子计算机及相关行业创新效率最高,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最低;科技人员在高技术产业创新中的产出弹性弱于科研经费的产出弹性,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主要是经费拉动型的。在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企业数量对于创新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产业内三资企业总资产、产业利润对于创新效率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为此,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创造性;提高产业集中度,组建大型产业集团,为产业创新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适当提高产业开放度,促进中资企业获得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DEA及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珠三角9市2001-2017年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发现:(1)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呈周期性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分类指标差异较大。广州、深圳等区域创新中心技术辐射地理约束效应明显,价值链、产业链作用有限。(2)技术进步是珠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推动因素,两者均呈周期性波动,波幅趋向平稳;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趋势较为一致,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整体上仍处于规模扩展阶段。(3)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并不同步,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企业内部研发支出有助于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财政资金对企业内部研发支出具有挤出效应。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高校及科研院科研人员产出效率偏低,是制约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两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奏美鸣 《科学学研究》2012,30(7):1005-1010
 基于日本太阳能发电扶持政策的现状及其影响的分析,分别阐释了政治与政府、媒体与舆论、制造业与原材料、产业界、学术界与NEDO、以及化石燃料价格等重要相关因素对日本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影响;最后,对《太阳能发电剩余电力收购制度》到《可再生能源收购制度》获得国会通过的动态过程进行解析并给出系统理解。  相似文献   

20.
企业合作复杂网络研究——以汽车制造业为实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复杂网络的角度对企业合作网络进行研究,看其是否拥有复杂网络的统计特征。据此,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次提出了企业合作复杂网络的形式化定义。通过对汽车制造业的实证分析,所得到的实证结果表明汽车制造业的企业合作网络是一个复杂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