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窦娥冤》,在内容选择上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除第四折外,其余内容全部呈现在师生面前。这一变化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剧情,把握人物,体会  相似文献   

2.
《窦娥冤》作为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是自立于世界大悲剧之林而毫无愧色的元杂剧作品。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所选的《窦娥冤》第三折“法场行刑”,是全剧的高潮所在。本文拟就这一折的结构,从四点进行分析。 (一) 一段曲辞 这折戏一开始,窦娥上场后便有一段较长的唱曲,由〔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组成,这是全剧的重点唱段。 窦娥是个弱女子,是个年轻而善良的寡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节选了一些剧本,如《雷雨》的第二幕、《龙须沟》的最后一场、《威尼斯商人》的第四幕第一场和《窦娥冤》的第三折。  相似文献   

4.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其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被选入苏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第三册。这折戏着重刻画了窦娥善良美丽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了窦娥负屈含冤却不甘于屈从命运的抗争精神。《教学参考书》对“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实现,作了这样的解释:作者充分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使戏剧情节进入到理想化的境界,这种“如愿以偿、天遂人愿”的写法,虽不现实,但符合人民的愿望,是理想的颂歌。  相似文献   

5.
教师说,《雷雨》读不完;学生说,《雷雨》读不透。人教版高中语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节选了曹禺的《雷雨》,成了本单元教学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的十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的重要作品.元杂剧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四折、一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楔子,通常在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课文选的是《窦娥冤》中的第三折。这一折写窦娥被解赴刑场问斩的经过,揭示了窦娥的不幸遭遇,特别是她蒙受的千古奇冤,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上恶人横行、官吏昏(?)和法制黑暗的真实情况,同时歌颂了窦娥的反抗精神.由  相似文献   

7.
张维利 《考试周刊》2007,(29):39-40
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以其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感天动地的艺术力量,载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学史册。它的高度艺术成就,在于窦娥这个受尽欺凌而又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的塑造。作为高潮所在的第三折,则是刻画窦娥最精彩的部分。《窦娥冤》第三折在艺术上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莉 《阅读与鉴赏》2007,(12):79-79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的精彩一折,历来作为经典篇目选人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对《长亭送别》中莺莺、红娘来到长亭拜见老夫人的舞台提示内容“做到见夫人科”做了如下注释:做到做表示达到的动作。  相似文献   

9.
窦天章是关汉卿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人.物,在一幕一万六千字的杂剧中,窦天章仅在楔子和第四折出现,字数不过六千多。只占全剧的三分之一,可正是这昙花一现般的出场,关汉卿用他的笔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不同众生的新鲜人物。作为关汉卿晚年塑造的,也可能是其一生塑造的最后一个官吏形象,窦天章的形象是深刻的。论文从窦天章在《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作用、特殊地位等角度对窦天章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窦娥冤》选取第三折,这一幕为窦娥反抗性表现最为强烈的一幕,也是整个戏剧的高潮,是戏剧矛盾冲突的核心焦点。更深层次探究戏剧的角色塑造艺术,还需从整体出发,厘清情节脉络与矛盾冲突。因此,从戏剧矛盾出发,分别从《窦娥冤》的整体人物冲突、多种对立面间的人物塑造与偶然因素的参与三个方面深入探究剧本中的人物塑造艺术应该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两只小狮子》的教材简析和教学设想河北承德市教研室张建忠《两只小狮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制第二册的一篇课文。在整册教材中,是学生学习的第四篇讲读课文,因而承担着字、词、句训练和发展学生语言的重要任务。这篇课文又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2.
鬼魂告状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第四折或几乎全部都在叙写屈死的窦娥的鬼魂如何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冤枉.  相似文献   

13.
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第四折中写到窦娥化作鬼魂申冤诉屈,勇斗仇人,使其冤情终于得以昭雪,取得了胜利。对于本折,非议的人历来不少。有的认为作者写这一折,是画蛇添足,削弱了作品的反封建性;有的认为在这一折中写窦娥鬼魂,宣扬了宗教迷信,削弱了作品的战斗性。笔者以为,第四折是第三折浪漫主义手法的拓展,鲜明地体现了恩格斯所说的“人间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课文节选自17世纪法国卓越的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第六编。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苏教版高二教材第五模块第四专题均选用了此文。苏教版课文比人教版课文多选用了几段章节,将帕氏关于人的思想价值的认识呈现得更加全面深刻。因此,建议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补苏教版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元代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取得了巨大的文学艺术成就。但也有人认为该剧第四折鬼魂情节的安排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批判性。然而笔者认为,《窦娥冤》的批判意义其实正体现在窦娥的鬼魂形象的设计上,因此,仅以鬼魂的出现就压低关汉卿作品的成就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6.
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历来受人重视。关于窦娥形象,论者多倾向于她悲惨的命运,善良的心灵,抗争的性格。高中语文教材节选了《窦娥冤》第三折,因此在教学中更突出强调窦娥的反抗精神,认为反抗是窦娥性格的根本特征,她的指天斥地和三桩誓愿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从骂官府进而骂天地,否定了封建统治者宣扬的一切秩序。更有甚者,认为窦娥寄寓了作者的反抗意识,关汉卿借窦娥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于是窦娥俨然成为反封建的斗士。笔者认为,仅就第三折而言,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愤恨不平,亦无…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麻雀》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八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课文讲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元代关汉卿的著名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在结构上也和一般元杂剧相同,一本四折,且另有“楔子”。整个剧本的时间跨度为十六年,可分为三个阶段。“楔子”写的是十三年前的事,秀才窦天章因欠蔡婆本利银四十两,无力偿还,乃将女儿端云抵与蔡婆为童养媳;第一折到第三折写的是十三年时的事,窦娥成婚后不久,又做了寡妇,与蔡婆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19.
<正>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剧本通过年青寡妇窦娥冤负屈、惨遭枉杀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表现了被压迫人民的顽强的抗争精神。 《窦娥冤》是元杂剧剧本标准的四“折”加一“楔子”的体例。本折前的基本剧情是:穷秀才窦天章的女儿,名叫端芸,三岁丧母,七岁时因高利贷原因,被父亲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十七岁结婚,不到两年,丈夫因弱病死去,一天,蔡婆婆外出要债,被  相似文献   

20.
谈谈元杂剧     
高中语文基本课目《窦娥冤》节选自元杂剧《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有助于学好这篇课文。下面就结合《窦娥冤》来谈谈元杂剧的有关知识。一、杂剧的结构。元杂剧每本戏一般由四折构成,按开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