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学装备是开展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学仪器是个大概念 ,它已从理化生教学中使用的演示和实验两大类仪器拓宽到电教设备、教学设备和技术设备等 ,甚至包括了各类软件和场地。教师、教材、教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就象三个相互套接的圆环 ,联系精密 ,缺一不可 ,三者的整体配合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和有效。在教学中缺乏教学仪器的配备和使用是我国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学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生产的基本技能、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 ,从劳动的三大要素来讲 ,从事劳动 ,必然…  相似文献   

2.
将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让会生活日益紧密结合起来,是近期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样做,可以造就熟练的劳动力,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使教育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起来,起到服务建设,促进建设的作用。在普通中学开设的劳动技术课,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具体形式。劳动技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使学生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初步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准备了条  相似文献   

3.
全面实施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依托周边教育资源优势,形成“家、校、社”多方协同育人合力,建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多元劳动任务群,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突显了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劳动习惯教育的主渠道,教学任务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完成。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规律,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大纲》(试用)指出:“小学劳动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自身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把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作为小学劳动课的教学目的之一,足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对习惯问题的重视。因而,在教学中,必…  相似文献   

5.
周宁宁  谭燕  何玉连 《职大学报》2023,(1):74-77+96
公益精神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关怀和德性品质,是一种公共社会精神,通过将公益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实现对高职学生群体的“掌握”。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公益精神,就是要把公益精神所蕴含的关怀、友爱、同情理念通过劳动教育的形式,促使高职学生入脑、入心并入行。公益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劳动教育中德性培育的理论三个理论之上的。  相似文献   

6.
劳动技术课现已成为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这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力措施之一,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的同时,应该重视学生基本的劳动习惯的培养。这种习惯的特点之一,就是形成的长期性,要求我们在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还要延伸到社会和家庭,具体到个人的衣食住行中。 一、首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目标转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再是一名成绩优秀生的一个无所谓的玭瑕,尤其是将来要充实广阔天地”的农村中学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院校发展中需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培养,促进学生成长,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承担自己的责任,促进民族复兴。高职高专院校要高效开展工作,明确劳动精神培育的目标,创建劳动课程培育体系,重视理论和课程结合。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劳动精神培育价值和新时代高职高专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方法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助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劳动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性,即物质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物质规定性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是指与生产的社会形式无关的生产产品的劳动,社会规定性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后者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内容.生产劳动的两种规定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在特定生产关系下的特殊化.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动技术课是对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渠道。开设劳动技术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教兴国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郑店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针对农村中学的特点,十年来我们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劳动技术人才。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一、从社会调查中,加深对农村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经济学界对第三产业的劳动性质大致形成了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第三产业的劳动根本没有什么生产性可言;第二种看法则相反,断言第三产业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第三种看法介于前两者之间,提出第三产业的劳动有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之分。我们认为,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则在于,各种观点对生产劳动的定义各异,且有某些文章把不同涵义的生产劳动混在一起,有鉴于此,笔者试图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和现实的客观情况,通过区分三种涵义的生产劳动,以辨明第三产业的劳动性质。  相似文献   

11.
教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师的劳动是维护人类生存和维护社会进步的特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教师的职责是将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生产经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精神和行为规范传递给年轻一代。教师是塑造学生个性和开发学生智力的拓荒者。在传道、授业过程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因此,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教书育人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价值的实现要依托于劳动教育课程这一重要载体。本文从分析新时代高校本科生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入手,坚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紧密围绕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目标,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和劳动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在全社会大力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教育实施纲要(试行)》通知要求的背景下,回顾20世纪80年代西北农村小学生经历的劳动教育生活,对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劳动教育是小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表现在围绕学校生活生产、学校建设、服务社会开展的全年性、常态化、师生共同参与的劳动实践;学校没有劳动教材和专门课程设置,劳动内容围绕学校生活需要,在学校安排下将学生劳动和学习充分融合,在朴素的劳动中实现了对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满足快乐童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的小学生"真劳动、真流汗、享快乐、长才干"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不断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国家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为避免劳动教育呈现表面化和形式化的弊端,教师要遵循五育并举的原则,切实落实劳动教育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家校协同教学和劳动实践教育等多样化的方式,确保整理与收纳等劳动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实施和学生劳动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劳动生活现状堪忧,具体表现在:家庭劳动教育软化,有些大学生不会劳动;学校劳动教育弱化,有些大学生不愿劳动;社会劳动教育谈化,有些大学生不爱劳动。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劳动生活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劳动教育被弱化,未发挥其思想教育的作用;第二,劳动教育被忽视,学生劳动荣誉感欠缺;第三,民办高校师资不稳定,劳动教育效果不明显。基于以上问题及原因,劳动教育在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对策为: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新时代劳动观念;正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强调了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对学生进行基本劳动技能训练,注意扩大基础知识的应用面,力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并结合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学实践,确实也基本达到了上述的目的和要求。但是教材本身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劳动素质方面体现不足,劳动技能要求偏低,劳动技术内容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上缺陷日益突出。因此,加大加快劳技教材的改革力度是一个值得积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爱劳动、会劳动,而且要懂技术、会创新。新时代要基于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开展劳动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科学DV制作”是一种极具思维含量和挑战性的创造性劳动,是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劳动教育载体。本文以武汉六中高中劳动教育“科学DV制作”课程的探索为例,从课程设置、目标确定及实施反思三个维度阐释了学校在高中劳动教育新途径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收获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同时,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既能促进学生劳动品质与劳动素养的发展,也能帮助学生积累劳动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9.
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讲物质资料生产时,总要讲生产劳动的“三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因此,所谓生产劳动三要素,就成了学习政治经济学的ABC,也成了一个传统观念。我认为劳动三要素的讲法值得研究,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会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我的看法是,只提劳动“三要素”,不符合生产劳动尤其是现代生产劳动的实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意,是片面的;讲生产劳动而不讲产品,也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能力既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期的体现,也反映了在科技革命和经济时代对于人们素质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