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务员权利救济是公务员权利保障的重要形式,完善我国公务员权利的行政救济,即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开通司法救济途径,对于我国公务员权利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务员人事处理的救济呈现出途径单一化、程序控制与实效性缺失、司法审查无法介入的困顿状态。究其原因乃是“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官制传统的复合作用。相比较而言,外域法对于人事处理行为的规制更具有合理性。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国家均将此列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遵循法治与正当程序原则,“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已渐行渐远。《世界人权宣言》更是对公务员的行政诉权作出了范式性的指引。我国应当将保障公务员的行政诉权,框定司法审查的范围,同时运用穷尽行政救济的原则,并对审查的强度作出理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公务员权利保障法律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个奉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应保障对公务员权利侵害的救济。国家公务员无论是外部权益受到侵害,还是内部权益受到侵害,都应当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济。遗憾的是我国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缺失:不仅外部救济缺乏严格的程序规定和相关标准,而且在内部救济途径申诉控告程序方面也只是作了笼统性规定,缺乏适用机制,更没有引入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人权保护写入宪法的背景下,必须从制度上完善对我国公务员权利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情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不同,使各个国家在约束激励机制建立与应用方面存在着差异。与国外的公务员约束与激励机制相比,我国公务员的权利宽泛、但义务的规定较弱;工资福利制度结构设置不科学、总体工资水平低;在奖惩方面,重精神奖惩、轻物质奖惩,且奖惩制度粗糙;公务员的申诉与控告范围要进一步扩大、救济方式应多样化,并须对申诉与控告制度加强法制化。  相似文献   

5.
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将诉权理解为一般的法律权利,已不足以对我国公民的法律权利提供有效的保护。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以及现有公民基本权利的真正实现,要求确认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作为宪法权利的诉权,主要包括诉讼程序发动权和诉讼裁判获得权两个方面的内容。解决我国公民诉权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关键是尽快通过宪法确认诉权的宪法基本权利地位,建构专门化宪法诉讼机构。  相似文献   

6.
受刑人诉权对于其实体权利的救济性呼吁立法者建立以受刑人特有权利为中心,以受刑人诉权为外围保护性权利的权利保障体系。我国现行法律对减刑制度规定疏简,缺乏严密的程序保障和运作机制,减刑制度中受刑人诉权保障不力,必须从减刑审批权配置视角保障受刑人诉权。  相似文献   

7.
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再审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民事诉讼法在再审程序的规定上过于原则,导致无限申诉、无限再审的弊端。要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和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应规范再审诉权,规定再审之诉的主体,再审案件的范围,再审事由,再审审级,次数和期限。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起诉受理制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理论界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但少有从诉权保障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本文在分析各个诉权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诉权的理解,然后结合我国起诉受理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完善我国起诉受理制度的构思。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绩效评估运行机制是保证公务员绩效评估有效开展和有序运行的一种制度安排,包括公务员绩效评估主体机制、公务员绩效评估程序机制、公务员绩效评估责任机制、公务员绩效评估申诉机制、公务员绩效评估结果运用机制和公务员绩效评估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务员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一环,对提高公务员素质,提升公务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务员培训的现状,对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成就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和阐释,并借鉴国外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先进经验,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最后在法律保障、资金保障、激励和评估等一系列机制保障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以最近发生的四川大学在读法律硕士杨世建因人事部不受理其报考中央国家公务员而提起行政诉讼案件为背景,通过分析宪法上的平等权、平等就业权的法律性质及侵害平等就业权的标准,探讨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对原告的宪法权利实施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公务员的不服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务员在我国又称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是指依法定的方式和法定的程序任命并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现代法治国家公务员与国家是一种职务上的委托关系 ,因此 ,公务员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 ,必须服从上级命令。但是 ,如果上级命令是违法的 ,公务员是否应当服从呢 ?对此问题我国法律并未明确。本文作者认为公务员对违法命令的不服从既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又具有实践中的可行性 ,立法上应当明确。  相似文献   

13.
建立国家公务员廉政勤政期权制度是为了确保国家公务员在职时自始至终廉政勤政.如果公务员任职期间奉公守法,勤奋工作,那么退休后就可获得一笔数目可观的廉勤期权;一旦公务员违法乱纪受到处罚,其积累的廉勤期权就会全部被没收并上缴国库.国家公务员廉勤期权是激发公务员廉政勤政的长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和债权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债权人撤销权诉讼中自然有适用余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债权人撤销权就是诚实信用原则的派生物。债权人撤销权诉讼所涉各方当事人应该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法官适用它时应遵循相关准则。  相似文献   

15.
民事救济是我国司法救济的重要方面,也应是我国受教育权利救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受困于传统的公私二分理论,受教育权民事救济的理论基础与必要性面临着来自学界与司法实务界的挑战与质疑。分析表明,提供民事救济是完善受教育权保护方式、实现受教育权保障法秩序统一的必然要求。应当看到,平等主体之间存在受教育权侵权纠纷,而纠纷的解决难以通过教育行政诉讼或诉因寄生的方式实现。使受教育权民事诉讼渠道畅通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也是保障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而国家公职人员涉及公共利益的相关信息公开就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网络时代,网络曝光部分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信息促进了执政行为监督和对公权力约束,但国家公职人员也拥有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正当权力,而国家公职人员的合法隐私权保护却被混淆和忽视.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规范国家公职人员网络隐私的管理,兼顾保护国家公职人员属于私人领域的隐私和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公开,使公权力在阳光下得到监督.  相似文献   

17.
有权利必有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是没有保障的权利。由于传统理论对行政机关内部行为的认识存在偏颇,使得公务员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无法寻求有效的救济途径。本文以内部行政行为之一“行政追偿决定行为”的性质界定为起端,探析了在“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急剧衰弱、民主法治、人权保障逐步高涨的背景下,当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行为侵害时,应当拥有完全的救济权,以有效的保障自身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8.
新型民事纠纷不断出现,对实体法未明确规定的正当权利是否予以司法救济成为法院面临的难题,为了保护法律未明确规定的权利而产生的诉的利益应当从宪法权利、社会价值观念、公共政策、公共舆论以及国外立法实践几个因素去衡量,才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正当权益及纠纷的最终解决,同时防止新型民事纠纷的滥诉和审判权的滥用。而所谓诉的利益是为了考量“具体请求的内容是否具有进行本案判决之必要性及实效性”而设置的一个要件。  相似文献   

19.
诉讼时效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同于除斥期间.我国现行民法对诉讼时效的各项内容有必要作进一步补充.其中,诉讼时效的开始以“权利主体能够行使请求权时”为起算点更为适宜;其中止情形应作扩大解释;诉讼时效多次中断的有效性不符合民事立法的真正目的,对中断次数应加以限制;诉讼时效延长的法定情形太笼统,不利于司法公正,应对“法院认为”的情形作出具体规定;诉讼时效纵容了侵权人的行为,这也正是其“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仅在程序运作上具有"有限"的从属性,故最理想的模式是将其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但在目前条件下不宜立刻取消这一制度,而应在以下方面逐步加以完善: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扩大请求赔偿损失的范围;限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时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