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书育人》2006,(3):8-8
2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举办的“过劳死”问题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媒体上的“过劳死”问题进行了了解读。专家分析认为,发病率直线上升、男性人数居多是近年来“过劳死”现象的趋势,其中,公安、新闻、IT、文化演艺、企业、国家公务员、科教界成为“过劳死”的高发区。从事这七种职业的人“过劳死”时的平均年龄为44岁。  相似文献   

2.
申倩 《华章》2013,(31)
“过劳死”是一种过度劳累而死亡的社会现象。劳动者一方面备受加班的困扰;一方面权益保障却遭遇到法律空白。以致当出现“过劳死”案件时,上到国家执法机关下到一般的劳动者都会觉得无所适从。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试图探讨“过劳死”的定义与法律性质,反思中国规制“过劳死”的法律制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阐述了过劳死的概念,从社会层面和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制度两方面揭示了出现过劳死的原因,并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了预防过劳死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有关“过劳死”的话题“过劳死”是最早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特殊病,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 继而丧命。  相似文献   

5.
“过劳死”是异化劳动的恶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龙 《考试周刊》2011,(23):239-240
导致知识分子过劳死的科研、写作等脑力劳动,实际上已不再是知识分子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确证,而是其本质力量的异化,即人的异化。对于知识分子个体而言,要避免过劳死悲剧,固然有赖于各种客观环境的改善,但更取决于他们自己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6.
陈灵侠 《考试周刊》2010,(30):236-237
"过劳死"一词源自日本,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过劳死"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日本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为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透过"过劳死"这一表面现象,从解读民族心理层面深层次挖掘日本人强烈的集团意识和危机意识。集团主义和危机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万事万物都要讲究"度",否则,积极的事物也会对个人乃至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日前,微博上一则关于"某公司25岁女硕士过劳死"的帖子,短时间内被大量转载,引起广泛关注。该公司方面回应称,其入职半年的新员工于近日不幸病逝,但否认"过劳死"一  相似文献   

8.
明遥 《学习之友》2006,(1):51-51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在事业获得成功的时候,却失去了健康,甚至英年早逝,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正如大家都知道的日本职员的“过劳死”、我国中年人经常发生的早亡现象,都是“按揭”生命结出的苦果。  相似文献   

9.
日前,微博上正在大量转载一则关于“某公司25岁女硕士过劳死”的帖子。  相似文献   

10.
岩峰 《学习之友》2013,(1):15-15
近年来,“英年早逝”的事件时有发生。不少人由于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加班多,处于极度亚健康状态,却仍在咬牙坚持。心力交瘁、积劳成疾,成为这类人群的典型特征。一旦某项任务加身,突破身体的极限,就可能导致生命衰竭而逝。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过劳死?  相似文献   

11.
《师道》2009,(4):62-62
当今天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我们却要重复日本当年的悲剧。作者武韦欣如是说。(见《学位》双月刊)“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病,产生于上世纪“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就业压力极大的时期。当时,许多日本人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早逝。其实,  相似文献   

12.
日前,微博上正在大量转载一则关于某公司25岁女硕士过劳死的帖子。为此,笔者做了一个关于高薪的调查,四位毕业生讲述了自己心目中的高薪。但现实是:不是每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19日《江南时报》在头版报道了盐城市一位凭着良心兢兢业业从教30余年的普通乡村女教师——李华倒在讲台上的新闻,一时间,教师压力与“过劳死”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教师是份良心活”的普遍职业认同下,我们不禁要问,仅凭那份对教师职业的忠诚和对每个孩子负责的职业良心,教育究竟还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14.
学习榜样还是悲剧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2007,(10)
事实上,无视自身健康地工作,甚至把不健康状态视为“美德”,正是包括基层教师在内的许多知识分子过劳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身体健康是船,心理健康是帆。"年轻的时候拿命换钱,年老的时候拿钱保命"。近年来,有关职业人群"过劳死"、出现心理问题等的新闻频频进入公众的视野,挑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  相似文献   

16.
有人觉得“过劳死”离自己很远.其实如果对照日本人公布的10大预警信号自测一下的话.你会发现.自己可能已经处在“亚过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19日《江南时报》在头版报道了盐城市一位凭着良心兢兢业业从教30余年的普通乡村女教师——李华倒在讲台上的新闻,一时间,教师压力与"过劳死"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教师是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过劳死"事件给教师生命敲响警钟教师职业是一个背负沉重的社会压力、舆论压力、伦理压力的特殊职业,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把教师职业神话和圣化,很多教师感觉各个方面聚合过来的压力过大,他们深感无奈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农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要从质和量,即防止农用地的过度非农化和保证土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性两个方面控制。防止土地的过度非农化必须将土地机会成本的内涵扩展到其真实内容.即将土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经济化。对于农用土地这一特殊的生态经济系统,其持续利用必须注意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这两大子系统之间要素的配置协调,否则将导致农用土地生态系统的“过劳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存压力的加大.“加班“已成为多数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与之相关的“亚健康”.“过劳死”等说法也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新名词。如何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点.形成企业利益与个人发展双赢的局面,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